2014-03-14 18:19 来源:今日西藏昌都 点击:0
中广网北京8月14日消息 (中国之声记者白宇、梁兴旺):前不久,宁夏中卫黄河沙坡头库区村民向记者反映说,自己作为库区移民本该搬入专款专建的移民安置小区,但建成后的安置房却以商品房的名义被公开出售了,由于房价过高,移民们至今无法入住。
“你看我这房子都裂了,当时考虑要搬迁,村里镇里都不让盖,不让修,没法住了,只能租房子住。”
这是宁夏中卫市常乐镇上游村3队的村民们所面临的窘境,在上游村,中国之声记者看到,村民们的房子大都年久失修,不少房屋的墙壁上都已经出现裂痕,还有些房子已经坍塌,村民为盖房而买的木材堆积在老旧房屋的门口已经生出了木耳,还有些人为了孩子上学,已将老房子遗弃搬到城里租房生活。和3队村民有着同样命运的还有其他两个生产队,总共180多户,七八百人。
黄河沙坡头水利枢纽工程作为国家西部大开发建设中的首批十大重点工程之一,移民安置工作一直以来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那么,宁夏中卫常乐镇上游村的村民为什么既不能盖新房又不能搬新家呢?中卫市常乐镇党委书记、镇长刘险峰向记者证实,早在中卫还是县的时候,上游村4个队的村民就被要求整体搬迁:“上游村整个涉及的是250户人,1092人。当时2001年的时候,中卫县,以前在中卫县的时候就搞这个沙坡头堤坝建设,就涉及上游村,上游村一共有四个队,当时市上就清晰的要求这四个对进行搬迁。到2004年,中卫市大市成立以后呢,城里面把地都征下来了,接近12亩地,盖了7栋楼,7栋楼当时计划就是盖252套房子,因为上游村一共是250户,当时计划就是整体搬迁安置,一队、二队、三队、四队群众。”
据了解, 2004年中卫市决定由市扶贫办负责,在市区内建设上游新村移民安置小区, 2005年中卫市发改委明确批复,同意为上游村建设7栋19800平方米的移民安置住宅小区。上游村移民住宅楼享受经济适用住房有关优惠政策。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的批复上也明确指出,土地的性质为划拨土地。
据中卫市财政局的文件记载,2007年10月,住宅小区的主体工程基本完成并初步通过验收,建成住宅楼7栋、共计21个单元、252套住房。这组数字和常乐镇党委书记刘险峰说的一一吻合。而按照最初的规划,常乐镇上游村4个队应该整体搬迁。那为什么到现在只有2队的村民搬进了该小区,而其他3个队的村民却不能够搬进新家呢?
在采访中记者惊奇的发现,在该小区通过验收之前的一份《中卫市人民政府专题会议纪要》中明确提出“新建移民安置楼房整体工程完工、具备入住条件后由市扶贫办移交给国有资产投资经营公司,由是市国有资产投资经营公司按市场评估价公开销售”。而上游村移民住宅楼本应享受经济适用住房的有关优惠政策,据记者了解,经济适用住房的定价应该由政府确定指导价而不是按照市场评估作价,商品房的价格才是由市场进行调节的。
市场定价导致房屋价格超出了移民户的实际承受能力,但由于上游村2队的全部耕地已经被淹没,村民们无地可种,不得不在政府的安置下搬入新家。而其余3个队的移民户则无力承受高价安置房。上游村村民说:“当时镇上搬迁定的价格是700多后来又说是800多,到08年搬迁的时候,他又说1100多到1300多上下不等。那这个价格太高了,比以前那个高几百块钱。”
记者看到,2008年8月1日常乐镇给中卫市信访局的回函中清晰的写着:“2004年,核实资产时,群众资产根据当时的物价而定,市上承诺楼房价每平方米是860元,在2008年实际搬迁过程中,市政府将楼房价定为1186元左右,使部分群众当初核定的资产小于现在的楼房价格,因此,部分困难群众没有资金找补楼房差价,目前无法入住新楼。”
移民户无力入住新楼,那么入住到新楼中的又是些什么人呢?记者在上游新村移民安置小区了解到,除1、2号楼被上游村部分移民户买走以外,3~7号楼的房子均已在2007年底开始面向社会公开销售,现已基本卖完,而买房人都不是上游村的移民,房子每平米的售价也不是860元而是1300多元到1500多元不等,业主曹女士表示,自己是看了促销广告后以每平方米1480元的价格买下现在的房产的,1480元和860元相比,价格高出了72%。
按照曹女士的说法,移民安置小区内的大部分房屋都是以商品房的名义对外销售的,中卫市财政局国资委主任周智贤对此表示承认,同时,原中卫市国土资源局土地储备中心主任张文忠随后证实,以市场价格面向社会公开出售的房屋应该是商品房。
由此可见,宁夏中卫是把移民安置房当作商品房高价给卖了出去。那么高价卖房所得的售楼款有流向了哪里呢?根据中卫市国资办2009年4月1日提交的《上游村移民住宅小区收支情况》中关于销售支出情况的记载,安置小区的售楼款除支付拖欠的工程款、税金等费用外,还有193.66万元上缴了财政,480万元借给了西峰口旅游公司,100万元借给市融通中小企业担保公司,11万元垫付美利工业区泵站运行费。
在采访中,上游村的村民们告诉记者,由于村内没有医院,原来的赤脚医生家也已经搬走,看病要到20多公里以外的镇医院。但每年黄河清沙开闸放水的时候,通往镇上的砂石路就会被冲垮,急需看病的人们甚至会有生命危险。同时,由于买不起高价的移民安置房,很多家庭都要两地分居,女人在市区租房照顾孩子上学,男人则在村里耕种尚未完全淹没的土地。记者又来到村里的学校,这里只有1名教师和5个学前班的孩子,孩子们对外面的世界充满渴望,临行前,他们和记者一一挥别。
生活还在继续,9月1号孩子们就该上一年级了,上游村人的命运又会如何呢?有关事件进展,中国之声将继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