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登记在册县级驻京办基本如期撤离 部分转入地下

2014-03-14 17:50 来源:昌都报 点击:0

  昨天,是国务院下达“撤销令”,要求地方政府职能部门和县级政府驻京办撤离京城的最后期限。按照规定,全国至少146家地方政府职能部门驻京办和436家县级政府驻京办必须撤销。

  严命之下,驻京办是否如期撤离,引人关注。“撤销令”刀锋所至,整治对象是应声落马,还是阳奉阴违,蛰伏避风?就此,本报近日派出多路记者进行调查探访。

  ■国办关于加强和规范各地政府驻京办的意见(1月19日印发)

  保留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市人民政府驻北京办事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驻北京办事处,经济特区人民政府驻北京办事处。

  已经设立的地级市、地区、盟、州人民政府驻京联络处,确因工作需要,经所在省(区、市)人民政府核准后可予保留。

  撤销地方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各类开发区管委会以及其他行使政府管理职能单位以各种名义设立的驻京办事机构。

  撤销县、县级市、旗、市辖区人民政府以各种名义设立的驻京办事机构。☆撤销驻京办事机构的工作要在意见下发后6个月内完成。

  ■进展

  正规县级驻京办可“如期撤离”

  据记者调查,面对国务院的禁令,436家登记在册的县驻京机构目前已基本完成注销,部分暂未注销的机构也声称“正在走程序”。各省政府在回应驻京办的撤离进度时,答复也是“如期撤离”。

  记者在网上查询驻京办信息时发现,此前对外公布的县级驻京办网页已经撤下,电话也极少在网上挂出。少数名为某县驻京办的电话,要么无法打通,要么打通后是宾馆前台的电话。

  6月18日,记者以商谈合作项目为由,致电河北张家口市、邯郸市,山西大同市、晋城市等多个地区的驻京办,均得到县级驻京办已撤离的答复。

  地市级驻京办月底定“命运”

  据悉,此次涉及调整的地市级政府驻京办事机构共有295家,与多达582家的县级驻京办和地方政府职能部门驻京办相比,数量少了一半多,它们的命运“由各省核准”。

  贵州省政府办公厅驻外机构工作处杨处长回应说,贵州撤销的只有一家,就是仁怀市政府驻京联络处。其他的9个地市州驻京办已上报国务院和北京市发改委复核,6月底前才能最后确定是否保留。

  四川省政府办公厅负责驻京办调整工作的钟先生表示,已确定县级驻京办事机构全撤,地市级驻京机构是否保留,省里已经有了意见,正等待北京市发改委的复函。

  河南省直机关事务管理局后勤改革与发展指导处王处长介绍,河南18个地市级驻京办事机构将全部保留,申请方案在等待复核。

  除这3个省外,记者采访山西、陕西、山东、河北、安徽、辽宁、黑龙江等多省发现,绝大部分地市级驻京办已获“省政府批准”。目前唯一的悬念在于,它们仍须国务院和北京市发改委批准、登记。

  ■调查

  个别驻京办延迟撤离

  “撤是肯定要撤的,但还有很多收尾的工作没做完啊。”昨天,广东河源市东源县驻京办负责人赵龙(化名)告诉记者,在6月底的大限前撤离肯定来不及了,最快也要等到7月中下旬。

  赵龙所在的办事处只有4个工作人员,担负着维稳、招商引资等任务。他说,办事处撤销,对他们个人并没有太大影响,县里会对他们的工作统一安排。他认为,县级驻京办的撤销对当地经济的影响较大。如果没有驻京办,县里有事临时派人来北京不熟悉门路,办事成本将更高。据悉,该县驻京办这些年,把在外的老乡联络起来,为当地捐资助学,为当地办了不少好事、实事。

  县里派人进入市驻京办工作是否可行?他直言,市里和县里本来就是在抢资源,如果县里有单独的驻京办,还能为自己招商引资;如果成为市驻京办的工作人员,还能发挥作用吗?

  赵龙说,现在,已经开始处理办事处的资产,但还有很多扫尾的事没做完,包括还有一个企业投资的事没做完,“不能半途而废,不负责任”。据他了解,正在处理收尾工作延迟撤离的驻京办并非仅此一家。

  “黑驻京办”仍活跃京城

  在外界看来,此次驻京办的整顿最后会以“雷声大雨点小”收场。

  但从目前调查的情况来看,中央已经看到了这种结果的可能性,先期采取严厉措施进行了规避。不过,这只适用于登记注册的驻京办,对于一些压根就没登记,甚至连正当办公场所都没有的“黑驻京办”,有关部门似乎也没有更好的办法。

  记者在暗访调查中发现,这些驻京办多以家庭为单位,人数极少,无需办公楼,目前仍然活跃在北京西站、北京站、三元桥等距离火车站或机场较近的小区。

  6月19日,记者走进北京西站附近的北蜂窝路一小区,此前,该区域密集驻扎着10多家“黑驻京办”,随着风声趋紧,挂出的驻京办牌匾早已不见踪影。但小区居民透露,这些人还没有撤,经常抛头露面的驻京办已经转入地下。

  根据知情人指引,记者在小区楼道发现了江西省一县级驻京办的负责人。据他透露,该县仅派俩人驻京,就是他们夫妻,因此算不上严格意义上的机构,“只能算是一个家庭联络点吧”。他说,平日里主要负责一些领导接待、有一定层次的老乡关系维护,以及部分维稳工作。据悉,由于驻京以来积累了不少企业资源,这个没有挂牌的驻京机构基本上可以自负盈亏,仅需县政府报销来往两地的交通费、住宿费即可。因此,在这个“驻京办”主任眼里,“我根本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官员,就是个跑腿的,也没花国家的钱办自己的事,不亏心”。

  在距离首都机场只有30分钟车程的三元桥,也是县驻京办聚集的一个地区。记者在新源里小区就发现,中部某省的农业厅驻京办就藏在居民楼中。尽管国务院、省政府三令五申,严禁以各种方式存在,但该驻京办仍然抱有幻想,期望和省发改委驻京办一样加入到省驻京办的行列。目前,该驻京办没见丝毫的动静,所有驻京资产、职能均没有变动,人员也未撤离,一切工作照旧,正如小区居民笑称的“管它刮风下雨,我自独享一隅”。

  ■探访

  地方进京处理驻京办资产

  陕西省在此次驻京办整顿中坚决贯彻了国务院的指令。除省驻京办和西安市驻京办外,该省核定保留了宝鸡、咸阳、铜川、渭南、延安、榆林、汉中、安康、商洛市政府和杨凌示范区管委会等10家地市级驻京联络处。

  被撤销的驻京联络处有11个,涉及陕西省科技厅、交通运输厅、省水利厅,西安市临潼区、蓝田县、周至县、户县,榆林市神木县、横山县,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及西安曲江新区管委会等11家单位。

  业内人士表示,陕西省此次撤销非常彻底。

  6月18日,记者随机对其中两家驻京办进行实地探访,发现周至县是陕西最后撤离的县驻京办。

  在北京西站北侧的羊坊店路15号,“陕西周至县驻京联络处”的黄色牌子早已没了踪影。所在大厦的前台介绍,这块牌子早在5月初就摘下了,从上个月起,就很少看到驻京办的人员来往出入。

  记者致电周至县曾经租赁办公楼的物业方了解情况。对方表示,周至县的工作人员已经全撤出北京,相关水电和租金也已结算完毕。周至县政府工作人员也表示,5月底,该县派出政府办和县财政局的人前去善后,资产处理完毕后已全部撤出,前驻京办工作人员均在当地重新安排了工作。

  陕西省户县驻京办在撤离前租赁的是西城区砖塔胡同一家名叫“北京西安西四招待所”的房子。记者探访发现,这里早没有了往日的繁忙,招待所的工作人员对于驻京办撤离一事均已知晓,并称“他们东西很少,没几天就搬完了”。

  相关职能由驻京机构分担

  6月18日,记者致电河北张家口市蔚县政府,其工作人员表示,该县驻京办已经撤销,“驻京办的人回来都有2个月了,北京没有再留人,必须遵守国家规定。”在记者的要求下,工作人员提供了原驻京办主任的联系方式。

  这位原驻京办主任的手机号已改为当地号码。据他介绍,自国务院下文后,这半年来,驻京的办事人员已经陆续撤离,现在北京已经没有人留守。他表示,“其实我们以前也没有正式的驻京办,只是有那么个意思,经常往返北京河北两地,办理一些公务。”据他透露,该县驻京办事机构并未在相关部门登记。

  他表示,撤回县里后,他个人还没有安排具体职位,正在等待安置。目前他也不再处理在京事宜,如有需要,相关人员可以联系张家口市驻京办代为转达。

  记者以商谈项目为由,致电某县政府的驻京招商机构负责人。这位负责人称,按照国家规定,该县的驻京办已经撤销了,但在北京仍设有招商机构,主要职能以招商引资为主。他表示,北京有很多客户,是当地政府招商引资的重要对象,和他们加强沟通联系,可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他同时表示,由于经常往返北京河北,有时也会帮助当地政府处理一些公务,“但相比驻京办,行政职能弱很多”。

  □本报记者夏命群 易靖 邓杭

  “真没想到,驻京办传到我这一届就没了,历史不会把我写成末代‘昏君’吧?”谈起县级驻京办的突然终结,浙江省某县级市驻京办主任吴刚(化名)表情复杂。

  吴刚是1998年驻扎京城的。和许多县级驻京办一样,驻京办传到他手里虽说是第二届,但由于组建的时间不长,人生地不熟,百废待兴,初期创业的艰辛“简直不可想象”。

  在驻京办确定要撤销的日子里,他有空就躲进自己的办公室,细细地翻看着这些年来积攒的几万张名片。无聊之余,还会一个人静静地坐在沙发上,打开电视,把频道锁定在“浙江卫视”上。

  6月20日,这个延续了12 年的驻京办宣告终结历史使命。吴刚特意抽出时间,和爱人一起呆在这个既有冰箱、洗衣机,也有厨房、客厅,像家一样的办公室,半是告别,半是缅怀。

  6 月19日晴

  和一位老友告别

  这一天,北京短暂告别了雷雨,天气晴朗,最高气温跨越式地冲上34℃。

  吴刚没有安排别的事情,除了每隔两三分钟接打一个电话外,他就独自一人呆在驻京办的客厅,爱人则在厨房忙活着。他告诉记者,“一会有个老朋友要来告别,加拿大海归呢”。

  这种告别在此前的3个月内频繁上演,不下100次了。访客既有省驻京办、地市驻京办的上级领导,也有国家部委的司长、处长。此外,诸如科研院所的研究员等人也时常出现在告别饭桌上。

  只不过,这一次,或许真的是最后一个告别了。

  中午11点,海归朋友如约而至。大家相见一笑,彼此心领神会。言谈间,吴没有回避撤离的话题,而是很主动汇报了自己的动向,“这次真的撤了,回家后,我暂时回市政府办。”

  “那解决职务了吗?”作为多年的好朋友,海归格外关注吴的前途。

  “还没有,编制太紧,领导说没空缺,不过不要紧,有没有都无所谓。”

  “哦……”

  短短的沉默后,海归盛邀吴刚一家去他加拿大的新居玩,“为别人服务了半辈子,这回彻底放松一下,再也不用管别人的吃喝拉撒了”。

  吴刚扭过头,征求妻子的意见。

  6 月2日阵雨转多云

  协助清点驻京资产

  “房子一套(1002平方米)、沙发一个、茶几一个、饮水机一个、彩电一台……”在一张白纸清单上,吴刚细细地记录着10多年来的心血。

  当天,该市市政府派出的清算组抵达京城,对以上清单进行了一一核对,没有发现任何问题。

  清点现场,吴很配合,把公务招待所用的锅碗瓢盆都算进了清单,获得工作人员的一致认可。

  按照规定,驻京办资产属于国有资产,驻京人员不得擅自处置。该市驻京办现有的资产主要体现在这套位于东三环劲松的房子上。这套房子离地铁劲松站仅有300 米,商住两用,内设一个接近200平方米的客厅、餐厅,以及厨房和洗手间。

  吴说,这套房2003年买的时候才花了不到800万元,如今至少价值2500万元。这是一笔不小的财富。

  针对记者关于这笔财富会不会惠及他自身的提问,吴显得很坦然,“这是国家的资产,和我没有一丁点关系。相反,我现在最主要的任务就是看好家,守好财,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据悉,这套房子的具体价值如今正在接受第三方评估,待价格确定后,将通过拍卖或者上市交易的方式处理,所得钱款将全部上缴地方财政。

  5月5日晴

  越剧《琵琶记》进京

  浙江省近年来启动了“南戏新编系列工程”。作为我国“南戏鼻祖”高则诚的佳作,《琵琶记》被要求全力挖掘其历史内涵。

  “5月份的一天,我接到市里电话,让组织一个专家研讨会,把文艺界、戏剧界大腕请来,一起挖掘作者高则诚的内涵。”吴刚说,高则诚是清末大儒,远近闻名。对于这个市里下派的重点任务,他不敢怠慢,称将“尽最后一分力”。

  此后的几天,他充分发挥了驻京资源的优势,一个星期不到,极具权威性的专家研讨会如期举行,《琵琶记》的历史渊源、现代内涵、传承故事等等也一一搬上台面,为该剧的进京排演奠定了基础。

  借助研讨会的成功,剧组又提出想到北京的最高剧院演出,优先考虑人民大会堂或者梅兰芳剧院等。

  吴刚没有拒绝这一提议,他深知一种地方文化要想照进京城,就必须找个顶尖级的剧场。

  当然,接受这一提议更是源于他本人的能耐。

  记者发现,在他众多名片中,诸如人民大会堂管理局副局长、梅兰芳剧院副院长之类的高端人士不难找到。在他经营了12年的人脉中,“这算不得什么大事”。

  在他记忆里,他曾经邀请过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到当地去参加一个甲骨文研讨会,级别之高,至今无人能及。

  最终,由于越剧与梅兰芳剧院的京剧相冲,人民大会堂没有合适的时间,《琵琶记》已经初步安排在了今年8月份,很有可能在长安大戏院演出。

  这种在外人看来很难办到的事情,一个级别只有科级的吴刚通过几个电话,找了几个朋友帮忙就办到了。这事让许多地方官员都刮目相看。

  作为外地驻京人士,吴刚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只要家乡有需求,我这个驻京办主任就必须得上,要不然留我在这边干吗!”

  4月25日晴

  驻京办撤离观望中

  全国两会后,驻京办撤销的消息经媒体传播、发酵,影响力已经渗透到了大街小巷。吴刚在很晚时总能接到朋友们的询问电话。

  电话那头,关切纷纷;电话这头,却万般无奈,支支吾吾中,吴刚也不知道说什么好。

  4月底,浙江省政府出台了关于规范驻京办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保留省政府和杭州市、宁波市政府驻京办;温州等其他9个设区市确需继续保留的,须报省政府核准。同时,撤销县(市、区)政府、各级政府职能部门、有关经济开发区以及其他行使政府管理职能的单位以各种名义设立的驻京办。

  在这一意见中,吴刚所属县级市被明确列入必撤范畴。这也是国务院通知下达后,省政府发布的第一个关于驻京办整顿的具体意见。

  “其实这个确切的消息还是别人告诉我的,当时我们还在观望中。”吴刚说,这一时期,许多觉得有实力的县市都会拼尽全力去争取,“后来发现连义乌市都确定要撤了,大家就开始平静下来”。

  吴刚说,自始至终他都没有去公关过,也没有写过申请材料。在他眼里,国务院下发了撤销令,那就是最终的决定,除非国务院本身重新核定,改变结果。

  但这种奇迹在1月19日国务院发出的通知后,一直没有出现,因此,两会后的整个4月份,吴刚更多地是在观望,是在等待,“等待一场大调动”。

  随后,有关“要妥善解决驻京办工作人员安置工作”的文件下发。文件要求,有编制的人员,由派出单位统一撤回并妥善安置,对劳动合同制人员由派出单位按规定妥善解决,并积极帮助再就业。

  这一纸通知表明,国务院撤离驻京办的决心非常大,并非外界以为的“雷声大,雨点小”。

  吴刚似乎也认清了形势,按照规定就地解散了刚刚壮大的驻京队伍。其中,有两人撤回市里;有两人留在北京,开始了新生活。而他本人则留下来善后,直到7月份撤回。

  3月6日晴冷

  搭桥与部委 “寒暄”

  两会期间,全国各地代表、委员进京参政议政,驻京办体现其资源优势的关键时刻也宣告到来。吴刚在日记中写道:“忙!忙!忙!为了搞活动,连睡觉的时间都没有了”。

  据悉,为了帮助地方企业或者项目与相关部委实现对接,吴刚两会期间经常通宵达旦。而为了最高规格地完成所在地市官员、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活动,吴刚设计了好几套方案。每套方案的关键细节都需要他提前去踩点、探访,然后从中优选出一套最有效、最经济的方案。

  当日,他陪同市长前往一部委下属机构,协商高速公路建设规划的事宜。之前,为了此次“会晤”,吴刚煞费苦心,找人公关,牵线搭桥,最终约到了他们心仪的会谈对象,这让市长颇为欣赏。整个会谈过程轻松、诙谐,谈得也富有成效。

  这样的场景,12年来,对于吴刚其实已是平常事。只不过,这一次,或许是他以驻京合法身份最后一次搭桥、推动地方和部委机构的此类“寒暄”了。因为在此之前,国务院针对驻京办的“撤销令”已然发出。

  3月7日,全国两会爆出“驻京办两会后撤离”的消息,吴刚也终于从幻想回到了现实,各省份随后一字一句的撤离表态,让他隐隐约约看到了县级驻京办的末路。

  国管局前官员就“驻京办大撤离”接受采访表示

  驻京办应淡化政府色彩

  驻京办的撤离引发了轩然大波。日前,记者独家专访了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驻京办管理司原司长、现《驻京资讯》名誉社长戚占云,以及此前专门负责驻京机构审批和管理的北京市经济协作办公室原主任郑焕明。他们各自在驻京办领域有着几十年的管理经历,一度掌管着驻京办的生杀予夺。

  驻京办职能需转变

  记者:此次436家驻京机构被限期集中撤销,这是不是意味着县级驻京办的撤离仅仅是个开始,未来地级、省级,所有的驻京办都会消失?

  戚占云:驻京办是个历史产物。随着时代变化,其职能也要转变。就目前来看,驻京办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转型,政府色彩必须变淡,诸如领导接待、项目招商、旅游推介等职能该向市场化转型,否则必死无疑。但是从当前情形来看,省级和地市级驻京办不会立即消失,他们还将肩负着维稳、上传下达、中转等重要职能。

  记者:您对驻京办未来的职能有怎样的界定?

  戚占云:就目前而言,驻京办“领导接待”、“跑部钱进”的职能首先要被弱化乃至摈弃。因为,接待的功能主要是针对计划经济时期的,“跑部钱进”则一直被公众唾弃,而且也没有了生存的土壤,所以,驻京办未来应该在维稳、招商、推广、信息传达等方面加强。

  同时,对于一些市场机制较成熟的驻京办可以适时转型,成立一种协会性质或者行业性质的机构,这样既能够冲淡政府背景、提高市场运作空间,也更方便管理。

  记者:有人说,县级驻京办的撤销对驻京行业的打击是致命的,削弱了地方政府在京的影响力,您怎么看?

  戚占云:此次一共要撤销436家驻京办,从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其实也未必一定就是坏事。首先,县级驻京办撤销后,中央将进一步加强地市级和省级驻京办的职能,把此前相对分散、各自为政的驻京办拧成一团,可以集中协调处理维稳、招商等事宜。

  此外,县级驻京办有许多是没有注册的。此次全部撤离,可以明辨是非,即今后所有县级驻京办,不管注册的、没注册的,在北京开展的工作都是无效的、不合法的,这就在客观上打击了现存的地下驻京办,整顿了行业风气。

  “全部撤销是不可能的”

  记者:在公众眼里,驻京办弊端多多,在您看来,有存在的必要吗?

  郑焕明:全部撤销驻京办是不可能的,至于用什么方式管理它才是最好、效率更高的,这个问题则可以探讨。驻京办承载的任务不可能消失,除非中央进行体制改革,改到他不用跑到北京来找你也能办事的程度。

  记者:那您如何看待驻京办的腐败问题?

  郑焕明:要我说,这都是给(当地政府)逼出来的,他不这么办,又能怎么办呢?怪不得他们。记得我在任时,河北驻京办出问题了。首先是原省委书记程维高出了问题,进而牵出一大帮人,当时河北省驻京办主任王福友跟着也出了问题。

  可这有什么值得奇怪的呢?上级那个样子,他交给驻京办的任务,能不去办吗?当然,王福友也的确是有个人问题的。我的意思是说,不能孤立地看待驻京办的弊病。

  记者:那您对撤离县级驻京办持何种态度?

  郑焕明:我赞成整顿驻京办,但不能夸大它的弊端,而且单纯斥责驻京办有问题,也是不公道的;至于出了问题的驻京办,就该处理它,这也不能回避,但不能因此以偏概全。驻京办问题的解决,要从体制上寻找答案,要深化财权和事权改革,否则总是解决不了,怎么说都没用。

  驻京办宜疏不宜堵

  记者:您觉得当前该如何解决驻京办存在的问题?

  郑焕明:我们曾研究过,希望让省办管理下面的联络处以及地市、部门驻京办,并希望他们统一起来进行管理。但有些省这样做了,有些省则不愿意这样做。我们也曾设想,像使馆区一样,专门开设驻京办专区,但后来发现不现实,有些驻京机构希望活动私密性好一点,不必要的沟通少一点。

  此外,我们也试图集中管理。当时有过一个“穷七家”,包括宁夏、甘肃、青海等,集中在和平里,而马甸那边也集中了一个“富七家”,包括山东、福建、浙江等。当时办公已经相对集中了,有些公用设施是共用的。但后来,随着经济发展,各省驻京办都出去建立了自己的大厦,而这些大厦的产权,现在都归各地所有了。浙江大厦、四川大厦、河南大厦等,基本都是驻京办所在地。

  关于驻京办,笼而统之谈撤销,那是媒体的误导,简单“堵”的办法不是上策,而通过疏导的方式,才是正道。

  本报记者夏命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