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发改委:中央投资将向西部民生工程领域倾斜

2014-03-14 17:48 来源:新华网 点击:0

  新华网北京7月8日电 (记者 江国成)近日,党中央、国务院在京召开了西部大开发工作会,会议系统总结了西部大开发10年取得的巨大成就和丰富经验,全面分析了国内外形势和西部大开发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研究部署了今后一个时期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各项任务。这次会议,对于统一全党认识、凝聚全国力量,坚定不移地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西部大开发10年来,西部地区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今后一个时期,中央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总体思路是什么西部地区将迎来一个怎样的美好明天带着这些问题,新华社记者对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进行了专访。

  新华社记者: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10年来,西部地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您觉得都有哪些突出成就?

  发改委负责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10年,成就巨大,开局良好。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西部地区干部群众奋力拼搏,扎实工作,西部地区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地区生产总值比10年前翻了两番多,经济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相继建成了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一批标志性工程,初步形成了横跨东西、纵贯南北的交通网络。

  生态环境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国家相继实施了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重点生态工程,西部地区的森林覆盖率提高了6.7个百分点,西部地区山更绿、天更蓝、水更清。产业结构调整迈出实质性步伐,初步形成了一批在全国有竞争力的特色优势产业,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不断增强。人民生产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城乡居民收入都翻了一番多,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广大干部群众求发展、奔小康的愿望更加坚定,正以高涨饱满的热情谱写着西部大开发的辉煌篇章∩以自豪地说,西部大开发的10年,是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最好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对国家贡献最突出的10年。

  新华社记者:在刚刚闭幕的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都指出,西部大开发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中具有优先地位,在促进社会和谐中具有基础地位,在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具有特殊地位。请问,为什么这样定位?

  发改委负责人:这是西部地区的特殊性质、特殊地位决定的,是适应国内外新形势、应对新挑战决定的,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决定的。

  首先,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发展的差距仍然较大,2009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纯收入分别只有东部地区的45%、68%、53%。西部地区仍然是我国最落后的地区,是我国区域协调发展中的“短板”,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和重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可能建立在区域差距过大的基础上。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一个紧迫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重大政治问题。

  第二,西部地区是我国大江大河的主要发源地,是森林、草原、湿地和湖泊等集中分布区,生态地位极其重要,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同时又是生态脆弱区,是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和石漠化严重地区。只有搞好西部的生态建设,才能保持国家生态安全,为我国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

  第三,西部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区,陆地边境线占全国的80%以上,是各民族文化交汇地,也是反分裂、反渗透、反颠覆的重点地区。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提高各族人民的生活水平,共享发展改革成果,对促进民族团结、维护边疆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第四,应对世界经济格局深刻变化,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长期战略方针和基本立足点,消除资源和环境瓶颈约束任务艰巨,这都凸显了西部地区战略资源丰富和市场潜力巨大的优势。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将为全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巨大市场空间和回旋余地。

  新华社记者: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总体思路、主要目标是什么?

  发改委负责人:按照中央部署,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进一步加大投入、强化支持,以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为主线,以改善民生为核心,以科技进步和人才开发为支撑,更加注重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升发展保障能力;更加注重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着力建设美好家园和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更加注重经济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着力推进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更加注重社会事业发展,着力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民生改善;更加注重优化区域布局,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更加注重体制机制创新,着力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推动西部地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努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

  今后10年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总体目标是:西部地区综合经济实力上一个大台阶,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建成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资源深加工基地、装备制造业基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

  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上一个大台阶,加快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基本公共服务能力与东部地区差距明显缩小;生态环境保护上一个大台阶,重点生态区综合治理取得积极进展,森林覆盖率逐步提高,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遏制。

  新华社记者:西部大开发前10年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很大成效,请问中央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是否还会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将会重点投向哪些重点领域?

  发改委负责人:基础设施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保障。尽管西部地区基础设施条件比过去有了明显的改善,但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及东部地区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铁路、公路路网单薄,综合交通设施总里程仅占全国的1/3,运输网络密度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1/2,全国未通公路的乡镇大多集中在西部地区;水利设施建设欠账较多,仍然是制约西部地区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中央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中明确提出,要继续把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放在优先地位,加快构建功能配套、安全高效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在交通建设方面,中央提出了全面加强铁路、公路、民航、水运建设,扩大路网规模,提高通达能力。建设“五横四纵四出境”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即西北至华北出海、拉萨至青岛、亚欧大陆桥、成都至上海、瑞丽至上海“五横”通道;包头至广州、临河至防城港、兰州至昆明、库尔勒至成都“四纵”通道;连接东北亚、中亚、南亚、东南亚“四出境”国际通道。水利建设方面,提出要按照节约优先、优化配置、有效保护、综合治理的原则,加强西部水利规划,加大工程措施力度,重点解决西南地区工程性缺水、西北地区资源性缺水问题。油气管道和输电通道建设,提出要继续提升西气东输、西电东送能力,增加资源产地油气供给规模,满足当地生产生活需要。此外,还对信息、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要求。

  新华社记者:西部地区生态极其脆弱,请问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在加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方面有什么新的举措?

  发改委负责人:西部大开发是百年大计,要始终坚持把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作为重点和切入点,要着重建设美好家园和全国安全屏障,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继续坚持不懈地抓好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在切实巩固现有生态建设成果的基础上,整合各类资源,转变治理方式,从分散治理向集中治理、从单一措施向综合措施、从偏重数量向提升质量转变,重点建设“五大重点生态区”,扎实推进“十大生态建设工程”,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使西部地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再上一个大台阶。

  建设“五大重点生态区”是这次会议在总结前10年生态建设经验基础上,适应新形势提出的更加有效、更加切合实际的重要举措,也可以说是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一大亮点。建设“五大重点生态区”,就是推动西北草原荒漠化防治区、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区、青藏高原江河水源涵养区、西南石漠化防治区和重要森林生态功能区综合治理。

  新华社记者:东西部地区的差距,不仅表现在经济发展方面,而且表现在公共服务方面。请问在下一个10年里,中央将采取什么措施,促进西部地区保障和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发改委负责人: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必须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结合点,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此,中央提出要加大投入力度,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服务体系,着力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在教育方面,要巩固“普九”成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强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支持办好一批高水平大学。在卫生方面,要继续加快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逐步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筹资水平及政府补助标准。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和应急能力。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集中解决地方病多发问题。要突出抓好两件大事,一个是千方百计促进就业增收,一个是千方百计提高社会保障水平。要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引导农民就地就近转移就业,支持农民返乡创业。完善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加快建设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全覆盖。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和农牧民定居工程实施力度。在文化方面,要进一步加强图书馆、文化馆以及乡镇、社区文化站等设施建设,继续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电影放映和农家书屋等惠民工程。

  新华社记者:我注意到,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新一轮西部大开发要以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为主线。请解释一下,西部地区增强自我发展能力的方向和重点是什么?

  发改委负责人: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是增强西部地区发展内生动力、提高发展能力的主要途径。新形势下,西部地区发展特色优势产业,要深入实施以市场为导向的优势资源转化战略,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国家重要战略资源接续区,努力形成传统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协调发展新格局。

  中央明确提出,到2020年,在西部地区要建成国家能源基地、资源深加工基地、装备制造业基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西部地区有条件就地加工转化的能源、资源开发利用项目,国家优先审核批准。支持西部地区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加强综合加工利用,延伸产业链,形成一批深加工产业基地。同时,支持在西部地区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信息网络、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等战略性产业。

  国家支持西部地区紧紧抓住国际国内产业结构调整的有利时机,按照市场导向、优势互补、生态环保、集中布局的原则,积极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要科学编制承接产业转移规划,制定相关政策,安排产业转移引导资金,引导东中部地区企业有序转移。鼓励东中部地区与西部地区共建产业园区。

  新华社记者:新一轮西部大开发,西部地区在优化空间发展格局方面有何新变化?

  发改委负责人:西部地区面积占我国国土面积的71.5%,各地区在自然条件、资源禀赋、经济基础等方面差异很大。在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西部很多地方属于限制和禁止开发区域。今后一个时期,将按照统筹规划、分类指导的原则,一手抓重点经济区的培育和壮大,一手抓老少边穷地区脱贫致富,有序有力有效推进西部大开发。

  在重点经济区发展方面,大致分为三个层面,第一层面是将成渝、关中-天水和广西北部湾等经济区打造成具有全国影响的经济增长极;第二层面是将呼(和浩特)包(头)银(川)、新疆天山北坡、兰(州)西(宁)格(尔木)、陕甘宁等经济区培育成西部地区新的经济增长带;第三层面是将滇中、黔中、西江上游、宁夏沿黄、西藏“一江三河”等经济区建成省域经济增长点。

  在支持老少边穷地区发展方面,要大力扶持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全力实施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开发攻坚工程,加强规划指导,创新开发思路,发展特色经济,增强造血功能,着力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提高教育、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到2020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

  积极支持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支持西藏、新疆发展的政策措施,积极推动内蒙古、广西、宁夏等民族地区加快发展,不断加大中央支持力度和对口支援、对口帮扶力度,优先解决特困少数民族贫困问题,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深入实施稳疆兴疆、富民固边战略,进一步推进兴边富民行动,加快边疆地区发展。

  新华社记者:中央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加大对西部大开发的投入和支持力度,请问有什么具体政策措施?

  发改委负责人:为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确保西部地区综合经济实力、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生态环境保护迈上新的大台阶,国家将以更大的决心、更强的力度、更有效的举措支持西部地区加快发展。支持政策涉及财政、税收、投资、金融、产业、土地、价格、生态补偿、人才、帮扶等多个领域,主要有:

  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中央提出加大对西部地区均衡性转移支付力度,逐步缩小西部地区地方标准财政收支缺口,用于教育、医疗、社保、扶贫开发等方面的专项转移支付重点向西部地区倾斜;推进资源税改革,对煤炭、原油、天然气等的资源税由从量计征改为从价计征,增加资源产地地方财政收入;中央投资项目将重点向西部地区民生工程等领域倾斜等。

  为推动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发展保障能力,中央将提高专项建设资金投入西部地区的比重,提高基础设施项目投资补助标准和资本金注入比例;中央安排的公益性建设项目,取消西部地区县及县以下和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市地级配套资金;完善建设用地审批制度,简化程序,保障重点工程建设用地等。

  为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全面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中央提出要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逐步在森林、草原、湿地、流域和矿产资源开发领域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逐步提高国家级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标准;增加对上游地区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均衡性转移支付;加快制定关于生态补偿政策的指导意见和生态补偿条例等。

  为鼓励西部地区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中央提出要在西部地区实施有差别的产业政策,凡是有条件在西部地区加工转化的能源、资源开发利用项目,支持在西部地区布局建设并优先审批核准,制定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目录,对西部地区的鼓励类产业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实施差别化的土地政策,安排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指标时,适度向西部地区倾斜等。

  为推动西部地区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扩大对内对外开放,中央提出鼓励和支持西部地区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加快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建立和完善反映市场供求关系和资源稀缺程度以及环境损害成本的生产要素和资源价格形成体系;积极推动西部地区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深化同周边国家发展合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