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北京首次公布治堵效果 日均拥堵时间减少1小时

2014-03-14 17:30 来源:新华网 点击:0

  昨天,市交通委首次正式公布治堵效果:今年第一季度交通拥堵指数比去年同期下降16.6%,平均拥堵持续时间比去年同期减少了1小时。同时,公共交通客运量有明显提升,其中轨道交通日均客运量同比增长两成。

  名词·交通指数

  交通指数是交通拥堵指数或交通运行指数的简称,是综合反映道路网畅通或拥堵的概念性指数值。

  交通指数取值范围为0~10,分为五级。当交通拥堵指数为0~2(畅通)时,居民可顺畅到达目的地;2~4(基本畅通)时,居民一次出行平均需要比畅通时多花费0.2-0.5倍时间;4~6(轻度拥堵)时,居民一次出行平均需要比畅通时多花费0.5-0.8倍时间。6~8(中度拥堵)时,居民一次出行平均需要比畅通时多花费0.8-1.1倍时间。8~10(严重拥堵)时,居民一次出行平均需要比畅通时多花费1.1倍以上时间。

  效果

  机动车增长量同比下降六成

  据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提供的监测数据显示,五环以内早高峰的全路网平均速度比去年同期提高了9.1%,晚高峰全路网平均速度提高了10.4%。

  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郭继孚介绍,根据交通拥堵监测结果显示,本市第一季度交通运行状况呈现出三大特点:一是道路交通拥堵指数下降。今年第一季度工作日五环内道路网高峰平均交通指数为4.48,处于“轻度拥堵”等级,较2010年(指数5.37)同比下降了16.6%。第一季度工作日平均交通指数较2010年第四季度(指数7.14)下降了37.3%。二是拥堵持续时间减少1小时。三是拥堵范围减少,今年3月工作日,早高峰常发拥堵路段为128公里,占五环内路段长度2.2%,较2010年同期的144公里降低11.1%。晚高峰常发拥堵路段为138公里,占五环内路段长度2.4%,较2010年同期的171公里降低19.3%。

  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北京市五环范围内早、晚高峰各等级道路运行速度较去年同期均有所提高。早高峰(7:00-9:00)期间,路网平均速度为27.5km/h,较去年同期(25.2km/h)提高了9.1%。

  此外,今年以来,全市新增机动车12.8万辆,其中净增机动车8.3万辆,同比下降59.1%,目前全市机动车保有量达到489.2万辆。在摇号产生的指标中,已有1.2万个指标购车上牌。

  释疑

  车在增加,拥堵指数为何降?

  停车价格上调减缓道路拥堵

  市交通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交通拥堵指数下降表明本市治堵措施初见成效,这主要有几方面原因:第一,由于采取了小客车总量控制措施,使得本市机动车快速增长的势头得到有效调控。第二,今年市民绿色出行意识明显增强,公共交通客流量有明显提升。第三,今年本市机动车用车成本有了一定提高,受油价上涨、停车价格上调等因素影响,部分市民放弃私家车改乘公共交通出行。第四,本市公共交通服务水平持续提高,通过开辟10条短途公交线路、首批社区通勤快车等措施,不断为市民出行提供多样化的公共交通服务。此外,本市今年继续实施每周工作日高峰时段限行,消减了交通流量,并疏通了东教场胡同南口等一批微循环道路,进一步提高了道路通行能力。这些措施对缓解本市交通拥堵起到了一定作用。

  如何测算出交通拥堵指数?

  出租车装设施监测路况信息

  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郭继孚介绍,交通指数是对分布在城市大街小巷的动态车辆位置信息(简称浮动车数据)进行深入加工处理获得的。目前,有超过3万辆的出租车安装了监测设施,每隔5分钟,就会将路况信息通过通信网络实时回传给数据处理中心。

  数据处理中心将对回传信息进行处理,得到不同功能等级道路的运行速度。随后,根据道路功能不同以及流量数据计算该道路在全网中所占权重,最后通过人对拥堵的感知判断,给出换算到0-10的指数指标值。

  郭继孚表示,交通指数计算最小时间单位是15分钟,即每15分钟生成一组交通拥堵指数,指数值可以实时动态地反映全路网的运行状态。通过定义通勤早、晚高峰或者节假日高峰等不同统计周期,可以得到工作日高峰平均交通指数、日交通指数最大值等反映一天典型交通特征的指数。

  交通拥堵指数如何使用?

  拥堵指数可算居民出行耗时

  郭继孚介绍,交通指数既可以帮助交通管理者了解全路网或区域路网的交通状况,以便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拥堵的发生。它还能够帮助居民判断出行时间消耗,比如在畅通状况下,上班通勤的时间为30分钟,那么当路网处于中度拥堵的时候,就要多预留出大约30分钟的时间提前出门以免迟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