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3-14 17:03 来源:新华网 点击:0
《新闻1+1》2012年11月14日完成台本
——“十八大”观察
主持人 欧阳夏丹:
大家晚上好,这里是正在为您直播的《新闻1+1》——“十八大”观察。
今天为期七天的十八大闭幕了,我就在现场。不过今天节目的一开始,首先还是想先听一听我的搭档岩松他今天都在现场有哪些很有意思的发现。岩松,今天要跟我们分享的瞬间是什么?
白岩松:
夏丹好,观众大家好。
其实就是网上的流行语,说“杜甫很忙”。那今天要是在现场的话,可能会有这样的一种感受,就是照相机非常忙或者说有照相功能的手机很忙。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好像是时间过得很快,十八大好像刚刚开幕没两天,今天已经到了闭幕的时刻,于是大家纷纷要通过留影这样的方式,代表们要记录自己这样的一个告别的时刻。来,通过一个片子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
欧阳夏丹:
岩松,这个阵势,今天我在现场真是算见识了。我有一个感觉,好像党代表的照相热情要远远高于“两会”代表。你有感觉吗?
白岩松:
是。因为我感觉这背后是很有道理的。为什么要这么说呢?大家想想看,跟“两会”的代表和委员们相比较起来,党代会的代表,这五年就开这一次会,我当然说的是80%多的党代表,因为还有百分之十几的,像中央委员、中央候补委员等等明年还会开会。但是对于绝大多数的党代表来说,可能这五年假如这样一次的党代表任期的话,他就在人民大会堂开这样一次会,像前两天我们节目做过的农民工巨晓林,假如将来他要不是人民代表或者怎么样的时候,他可能也很少机会在这样的一个场合开这样的大会。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今天由于是投票选举,其中也有很长的时间是要等待这个投票的结果,因此他也有时间来进行照相,来进行留影。
还有一点,在投票这样一个时刻它比较庄严和神圣,很多人包括他的同样代表团里的其他成员也会帮忙给他照一张相。所以你注意没注意,闭幕式最后的时间,真正闭幕的时候已经到了中午12点半,我相信最初设计的会程不会说到12点半才闭幕,但是由于很多人不管你经过什么样的彩排,或者说演练,或者说估算时间,但是每个人在投票的时候都会多停留,哪怕是两三秒加在一起的话这个时间都了不得,所以我觉得特别可以理解,因为他们要记录下这样一个难忘的,尤其是双数,这是一个大的换届的一次党代会,所以特别理解他们。
欧阳夏丹:
岩松给我们带来的瞬间是在大会堂外面的,接下来我特别想跟大家分享一个瞬间是在大会堂里头的。因为我今天去的比较早,在进场之后,在媒体区我抢占到一个有力的位置,看主席台的情况是看得非常清楚的。我就发现在主席台的右侧有一个特别不起眼的小角落,里面坐着一男一女,声情并茂的在向大家宣读中央文件,在忘情的时候还会时不时的加上各种手势来辅助语言的表达。当他们的声音传出来之后,我就听到我身边的一些同行在议论,说这声音太悦耳动听了,他们是谁啊?从哪儿来的?所以会后我就打听了一下,原来这两个人是来自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播音员陆扬(音)和郑兰(音),这其中陆扬(音)是从事播音44年的时候了,而且他自己都记不得曾经服务过多少届的党代会和“两会”。那么为了今天的这份稿件,他昨天看材料一直看到深夜两点,早晨六点多钟就起床到大会堂去作准备了,用他的话来说,他就是力争让代表们听这一次要比自己看三次看这个报告感受更深,所以可见这个功夫和语言的魅力平时的积累。当然陆扬(音)今天也问候你了,岩松,因为央广也是你曾经的老东家。
白岩松:
是的。
欧阳夏丹:
接下来跟大家说说这个关键词,这个关键词也是今年十八大报告当中出现频率非常高的一个词,那就是“改革”。有人做了一份统计,这份报告当中“改革”一共被提到86次,其中有2次提到“全面改革”,有5次提到“深化改革”,究竟包含哪些方面的内容?首先通过一个短片来了解一下。
解说:
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舆论注意到,在十八大报告中“改革”一词被提到了86次。报告提出:要始终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并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作出了部署。行政体制、户籍制度、农村土地、民生领域、生态领域以及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这是一家媒体归纳的六大改革新指向。在十八大开幕后的首场中外记者会上,针对记者们关注的政治体制改革,中央组织部副部长王京清说,“政治体制改革是我们国家全部改革的组成部分。在政治体制改革这个问题上,我们党的态度是鲜明的,决心也是坚定的,推动是有力的。”
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 孙志军: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我们党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全局,着眼于党情、国情、世情的深刻变化,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所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 朱之鑫:
当前医改已经进入了一个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也就是社会上或者记者们经常讲的深水区。
解说:
30多年改革开放,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而改革也被看作是揭秘中国奇迹的一把钥匙。面对举国关注的2020小康目标,“改变”依然被看作是通向这个目标的必由之路。
十八大代表 金湘军:
要继续深化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使城乡居民都能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十八大代表 姚玉舟:
我觉得可能破解城乡一体化的关键是在户籍制度改革。
解说:
在十八大开幕前夕,新闻发言人蔡名照说,“党的十八大将贯穿改革开放精神。”今天,十八大闭幕,全党上下如何鼓足勇气闯过改变的深水区,将十八大报告提出的目标变为现实,接下来的路任重而道远。
欧阳夏丹:
实际上“改革”这个词在十四大的报告里头提到的次数最多,一共是100多次,当然现在提到的含义跟以前不一样,以前是摸着石头过河,而现在我们讲的是全面改革、深化改革。岩松怎么来看我们现在所处这样一个时期?
白岩松:
其实“改革”已经不是党代会这样的一个关键词,如果我们要是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起点算起的话,到现在跨度已经有八届党代会了,哪一届的关键词不是改革呢?如果说从86次,在这次报告当中提到“改革”这个词,还真不是这几届最多的,甚至是最少的,在五届以来是最少的,刚才你说十四大的时候提到了124次,但是请注意,在这次报告当中以及社会的公众当中对全面改革和深层次的改革寄予希望又是最多的。
我觉得可能是两方面因素:一方面是不排除现在我们在进一步推动改革的时候是有些阻力的,可能有想走回头路、既得利益等等一些因素,但是更多的谈改革,尤其是全面改革和深化改革来自一种现实的需求。你想想这次党的报告当中又强调了好几个“必须的”,其中有一个“必须的”就是必须坚持和推进改革开放。你看在这次党的报告的主题,其中有几个关键的词语,“思想解放”、“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请问哪个离得开改革呢?“解放思想”难道不是我们思维方式的一种改革吗?“改革开放”更不要说了。“凝聚力量”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凝聚共识,而凝聚共识当中一个重中之重就是凝聚改革的共识。“攻坚克难”,尤其是我们的改革进入深水区,“坚”和“难”,攻坚克难更需要有智慧、有勇气的改革才能越过这样的深水区,中国才可以持续更长的一段时间。所以我觉得虽然“改革”这个关键词已经跨度了30多年,但是在本次党代会上它具有更深的含义和更大的需求。
欧阳夏丹:
岩松刚才谈到了“阻力”这个词,也让我想到了,其实邓小平在改革初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尤其是在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革的时候,这样的改革是不会一帆风顺的,一定会遇到重重障碍。”现在根据十八大的报告,像收入分配、征地、户籍等等难啃的硬骨头还是依然存在的,现在像刚才岩松所说的我们需要拿出勇气去破除障碍的时候到底应该怎么来做?我们接着往下看。
解说:
2012年是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周年,也是邓小平“南巡讲话”20周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召开让中国的改革进一步具有了特殊的含义和期待。以对中国影响巨大的教育体制改革为例,回望1977年的8月,邓小平在北京组织召开了“科学与教育工作座谈会”,主持会议的邓小平要求教育部门要在几个月之内将恢复高考提上日程。这对当时的教育部来说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是一个月后,教育部就正式宣布恢复高校招生。几个月后的1977年冬天,中国570万重新拿起书本的学子们就走进了高考的考场,中断了十年的中国高考制度在变革的巨大决心下,短短数月间就得以恢复。而在中共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提出的“改革开放”四个字更是缔造了中国新历程。1992年1月18日,伴随着邓小平的南巡,中国的市场化改革再次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勇气突破了一系列的障碍。
今天当中国改革步入深水区,有评论指出:改革越深入越容易触及利益关系。最初始于经济领域的改革已延伸到了上层建筑,正在变得牵一发而动全身。改革与发展,稳定三者间的关系变得更为复杂。面对一块块难啃的骨头,面对实践中的困惑与阻碍,中国式的改革如何进一步推进?在2020目标下,我们的改革将是又一次对中国共产党人勇气和智慧的历史性考验。
欧阳夏丹:
当改革进入了深水区,公众的心声和期待又会是什么呢?我们可以来看一看《中国青年报》在6日进行了一个万人大调查。在未来的十年公众最期待的改革是什么?我们看到排在首位的是收入分配改革。接下来依次是反腐机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行政管理机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司法体制改革、公共财政改革、农村改革等等。岩松,从这样公正期待当中给我们传递出一个什么样的信号?
白岩松:
其实在去年,也就是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纪念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讲话当中谈到了中国共产党所面临的“四大危险”,排在第一位的就是精神懈怠的危险。很多人就说精神懈怠的危险是什么意思?其实它是从某种角度来说,为什么要提改革要继续推进改革,那就是很多人会觉得,哎呀,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了,差不多了,取得这么大的成就,躺在这上面歇一会儿吧,这是精神懈怠的危险,其实是可以把它当成改革阻力的一部分。
还有一部分阻力当然来自于经过了30多年的改革,我们已经累积出一些既得的利益,包括行业等等,那么深层次的改革继续向下推,你是要动人家的奶酪的,有没有这个勇气去动我们既得利益和既得行业这样一个奶酪,因为现实的社会有巨大的需求。
说到“改革”这个关键词,我觉得透过这次十八大报告还可以感受到这一点,有很多人觉得是不是有急风暴雨的,包括政治体制改革、民主进程、经济体制改革深层次的,我觉得已经明白无误的告诉全世界,中国的改革不管涉及到哪个方面一定是渐进式的改革,所以说方向是最重要的,但现在人们的期待是速度能不能也更快一点。
欧阳夏丹:
刚刚岩松谈到了改革渐进式,包括速度。其实在13亿人口的发展中的一个国家,任何一项改革可能都面临很多考验和挑战,但是这并不是我们停滞不前的理由和借口。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够发展中国,所以我们也期待这次的十八大能够成功再改革、求发展良好的契机。
今天我们要关注的面孔是一个群体,他们身上所肩负的责任和使命相当的重,因为他们就是今天上午选出来205名新一届中央委员会的委员,一起来认识他们。
解说:
今天上午,北京人民大会堂由全国8200多万名党员选出十八大代表及特邀代表共计2307人,庄严的履行了自己的权力,选举出新一届党的中央委员会。
字幕提示:2012年11月14日新闻
片中解说:
到会的代表和特邀代表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选举出由205名委员、171名候补委员组成的十八届中央委员会,选举出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130名。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 谢春涛:
(中央委员会)这个机构在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委会的领导下来领导我们八千多万党员的一个大党,领导着十三亿多人口的一个大国,所以它的职责、它的任务是非常重的。
解说:
面对着十八大提出的一系列战略目标,面对着需要进一步深化的多项改革,党的中央委员会可以说是重任在肩。接下来中央委员们一年至少要召开一次全体会议,这些会议将按照全国党代会确定的方针政策制定出具体的发展规划。从历史看,每一次党的中央全会也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谢春涛:
比如说我们十八大报告刚刚提出的“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任务显然主要是靠这届委员会来去实施。那么现在我们在国际上、国内上都面临很多难题,比如说国际上怎么样真正营造一个有利于我们发展的和平环境。国内比如说怎么实现和谐发展,怎么使我们社会真正和谐,怎么样使我们的民生建设不断取得进展,我们的社保水平不断提高,老百姓真正认同满意。我想这些事情都很重,都很不容易解决,这些责任重担都落在了我们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包括马上选举产生的中央政治局和中央政治局常委们的身上。
欧阳夏丹:
新一届中央委员会选举产生了,实现了新老交替。岩松,从这个新的群体当中,我们能看出哪些新的特点吗?
白岩松:
首先这是一个新老的过渡,而且十八大报告来明确了未来我们的一个目标,那是什么样的一个大的集体去带领中国共产党,带领整个所有中国人来去实现这样一个目标?我觉得一个很重要的基石,就是今天选出来的205中央委员和171位中央候补委员,明天他们要开会,选出新一届的中央领导集体。
那么很多人可能都非常关注,是什么样的标准,然后诞生了205位的中央委员,包括171位的中央候补委员?我特别注意到今天新华社一个相关的文章,其中提到了五个字,我觉得这五个字是很重要的,这就是一种标准。一个是“德”,排在第一位,德才兼备,以德为先,这是一种贯彻。排在第二位的是“能”,“能”当然指的是能力。排在第三位的是“勤”,这当然包括勤政,我想还应该加一个学习型的政党,也得勤奋的学习,比较刻苦的学习。第四个是“绩”,业绩的绩和成绩的绩,你得取得了一定的业绩和成绩,让党看到了你,让人民群众感到很满意。最后一个词是“廉”,我想这一点大家都明白,你不能带病上岗。所以这五个字,你看“德”、“能”、“勤”、“绩”、“廉”,在这样的一个基础,包括经过了民主、群众等各方面相关的规程。而且我们统计了一下,说是这回的差额会超过8%甚至有可能超过9%,最后这个数字会核实,但是民主的气息进一步增大。希望这五个字不仅是选拔他们的标准,也是今后指导他们工作时候的一个重要的座右铭。
欧阳夏丹:
确实是,我还记得昨天我们花了相当长的时间和篇幅来讨论以德为先这样一个道德的建设,包括今天也体现出了这样一种,也是看到了党先进性、纯洁性建设的信心和决心。
接下来又到今天“十八大”观察——声音这个部分了,岩松今天跟我们分享的一句话是什么?
白岩松:
其实这几天虽然我们没谈,但是每天都会想到它,因为“公平正义”这个词在本届报告当中明确地提出来,也成为未来中国发展时候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准。我们听一下相关的声音,就与公平正义紧密相关,来,来自最高法院的副院长。
十八大代表 最高人民法院常务副院长 沈德咏:
个别案件的裁判错误是客观存在的,有各种原因导致法官认识上的错误、认知上的错误、事实判断上的错误,包括法律适用上的错误都是难以完全避免,有了错误首先要直面错误的存在。作为一个法官来讲,办了错案是应该感到耻辱的。
欧阳夏丹:
近年来比较著名的一个错案就是赵作海案,当时引起了很大的一个轰动,我也关注到沈院长说到这样一句话,说“整体上中国的司法是公正的,改判率只有0.14%,但是我们也不会去回避目前司法审判过程当中不公平的现象。”岩松你对这个数字怎么看?
白岩松:
在今后中国改革发展的进程当中,“公平”这两个字将越来越占据上风。因为改革头三十年来的时候,尤其刚开始我们非常强调的是效率,你看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然后“公平”,可能刚一开始会受到一定制约,因为我们要快速地向前发展,所以效率为先。但是现在改革到了一个转折的点或者一个拐点,对公平更加在意,所以“公平正义”会写进党的报告当中。
那么在“公平正义”的追求中,法治方面的公平就显得非常非常重要,这是一个社会公平的基石,要让人们有信心。所以有的时候可能会出现错判,但是法律人都明白一句话,你判对了一百多个特别棒的案件,有的时候一个错判就可以摧毁甚至动摇人们对司法这样一种信心,所以有的时候个别的时间、地点、人物可能会出现一些错判,但是我们怎么样形成一种迅速的纠错机制,能让这样的问题出现了迅速被纠错,而不至于打击和动摇人们的信心,尤其不能影响我们的社会未来在构建“公平正义”追求的目标当中受到影响,它应该是正能量,就是司法的公平一定要成为社会公平正义追求和建设过程当中的正能量,而不是中间出现一些错判等等动摇我们的东西。所以说选择这段声音,就是我相信司法界的人士也意识到这一点。
欧阳夏丹:
实际上在这次的十八大之前,中国第一部的司法体制的白皮书已经是发布了,其中谈到了很多司法公正、司法透明,前面我们谈到的公众期待当中,司法体制改革也是排在第六位,比较靠前的位置,那我们怎么来回应公众的这种关心?
白岩松:
我觉得就是刚才说的,可能现在处在一个拐点的阶段,我们还会关注过去的效率等等,而且在很长的时间效率也非常非常的重要。但是将来“公平”二字将越来越成为中国追求的一个目标,所以也希望全社会去进行很好的监督。同时,我们相关的法律进一步完善,司法界的人士更加明白“公平”二字的含义。
欧阳夏丹:
公平正义摆在第一位。最后一点时间来分享一个数字。
白岩松:
其实回到媒体的角度来说,梅地亚作为十八大的新闻中心,在这几天时间里头一共举办了50多场相关的采访活动,包括记者招待会、网络访谈,包括小范围的采访等等。我相信十八大很多里头的内容,也透过这50多场活动走到了世界各个角度,这几天恐怕全世界都在因此关注着中国和解读中国。
欧阳夏丹:
而且有关这些十八大的活动当中,海内外媒体参与的热情积极度也非常地高,看来中国也是越来越以一种开放的姿态出现在世人面前。
感谢大家收看今天的《新闻1+1》——“十八大”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