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7-09 09:07 来源:新华社 点击:0
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孙德刚
2000年来,古老的中华民族和阿拉伯民族像两大巨人,屹立于“丝绸之路”的东西两端,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中阿文明互鉴、共同发展,成为不同政治制度国家相互尊重、友好交往的典范。正如2016年1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埃及首都开罗阿盟总部发表讲话时所强调的:“在穿越时空的往来中,中阿两个民族彼此真诚相待,在古丝绸之路上出入相友,在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中甘苦与共,在建设国家的征程上守望相助。”
中阿合作论坛成为中国对阿拉伯国家整体外交的重要平台。举办14年来,中阿贸易额增加4倍多,中国对阿投资增加6倍,中国在阿新签承包工程合同额增加7倍,截至2018年,阿拉伯国家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增加到16所,中阿友好城市达26对。
中阿合作论坛机制化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中阿北斗合作论坛的成功举办,中国成功发射阿尔及利亚一号通信卫星,中阿改革发展研究中心落户上海外国语大学, 上海中医药大学海外中医中心落地摩洛哥等,成为双方务实合作的新案例。展望未来,中阿互利合作前景广阔。
首先,中阿是共建“一带一路”的好兄弟。中国和阿拉伯国家人口之和占世界总人口的近四分之一,都将经济多元化、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改善放在重要位置。当前中国人民正在朝着“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奋勇前进,与9个阿拉伯国家签署了“一带一路”协议。“一带一路”倡议与阿拉伯国家发展战略高度契合,如埃及的“经济振兴计划”,沙特、阿联酋、卡塔尔和巴林等国的“2030愿景”,约旦的“2025愿景”,阿尔及利亚的“2035愿景”,摩洛哥的“科技城建设计划”,伊拉克的“157个重建重点计划”等。“一带一路”有力地促进了中阿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有效地带动了中阿产能合作,丰富了中阿“1+2+3”合作的内涵。
其次,中阿是交流治国理政经验的好朋友。中国和阿拉伯国家同属发展中国家,均面临改革、发展和稳定的艰巨任务,在产业升级、粮食安全、基础设施、教育改革、金融风险防范、产业园建设、环保等领域,以及在扩大青年就业、化解社会矛盾、增强国家能力建设等方面一直交流经验。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探索,积累了丰富的治国理政经验;阿拉伯国家从各自国情出发,也取得可贵的成功经验。中阿双方平等对话,相互交流治国理政经验,不仅有助于中阿两大民族的复兴,也有利于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
再次,中阿是参与全球治理的好伙伴。在危机管理、冲突化解、反恐、反海盗、防扩散、维和、中东难民治理等议题上,中阿双方充分协调与沟通,在联合国大会、安理会、军控、裁军、日内瓦会谈机制等全球安全治理平台互动频繁。同时,中阿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总量的八分之一,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二十国集团、亚投行和国际能源组织中拥有相似的诉求,积极维护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多边组织中的话语权,成为新兴国家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重要合作伙伴。
总而言之,中阿互利合作建立在相互尊重核心利益、平等友好磋商的基础上,中阿战略合作超越了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的差异性。7月10日,中阿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将在北京隆重召开。中阿将站在新的历史高点,沿着古“丝绸之路”的足迹,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征程上再次扬帆远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