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新闻中心>国际新闻>

新华社海外总分社负责人回眸2017

2017-12-26 10:51 来源:新华网 点击:0

    编者按:2017年即将结束,新华社七大海外总分社负责人撰写了一组文章,见证和记录即将过去的一年中,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中国发展、中国理念、中国方案在世界各个地区的魅力和影响。

中国方案激发亚太共鸣

新华社记者 陈瑶

  2017年的亚太区域格局中,中国作用进一步凸显。“稳定器”“推动者”“倡导者”……这些对中国角色的形容词,无一不在显示鲜明的“中国贡献”。

  今年年初,中国首次发布《中国的亚太安全合作政策》,系统阐述亚洲安全观,与西方冷战思维、零和博弈、倚仗武力的陈旧安全理念形成鲜明对照,得到广泛认同。

  5月18日,与会代表在出席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第14次高官会前合影留念。5月17日至18日,中国与东盟国家在贵州省贵阳市举行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第14次高官会和第21次联合工作组会。新华社记者 刘续摄

  在南海问题上,中国力排域外势力干扰,促成了从“波诡云谲”到“波澜不惊”的局势转向。

  在半岛局势方面,中国在“双轨并行”思路的基础上,提出了朝鲜暂停核导活动、美韩暂停大规模联合军演的“双暂停”倡议。

  地区层面,中国在亚太经合组织岘港会议上力推亚太经济一体化进程,发挥了稳航舵、引方向、定基调的“主心骨”作用。>>

中国声音回响欧洲大地

新华社记者 黄泳

  近年来,面对世界经济增长乏力、逆全球化暗流涌动、民粹主义思潮泛滥、地区安全局势动荡、恐怖主义事件频发等问题,欧洲办法不多,难以独自应对。而“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倡议等中国主张的提出恰逢其时,在欧洲引起强烈共鸣。

  欧洲越来越意识到,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中国,将给欧洲发展带来巨大机遇。

  5月13日,2017年第1000列中欧班列从义乌西站驶出。当日,X8024次中欧班列(义乌-马德里)从浙江义乌铁路西站鸣笛驶出。这列满载小商品、服装等货物的列车是2017年开行的第1000列中欧班列。中国铁路总公司统计显示,2017年中欧班列开行数量较去年同期增加612列,增长158%。新华社发(龚献明 摄)

  以贸易为例,中国目前是欧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仅次于美国。但中欧贸易增长迅猛,有望在不久的将来超过欧美贸易。

  近年来,“一带一路”倡议得到了欧洲国家的积极响应,中国投资成为一些欧洲国家经济发展的另一台引擎,助推了这些国家经济的复苏和发展。今年11月,中国与爱沙尼亚、斯洛文尼亚、立陶宛等国签署合作文件,实现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对中东欧16国的全覆盖。

  欧洲重视中国,还因为中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方面发挥着积极的建设性作用。在全球治理方面,中欧有很多契合点。 >>

中国“热度”在美持续升温

新华社记者 周效政

  如果说10年前中国在美国人心目中的形象还只是“廉价商品的世界工厂”或“巨额美国国债的持有者”,今天越来越多美国人从中国看到的,是“就业”“增长”“市场”“机遇”与“合作”。

  据美国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和荣鼎集团的数据,截至2016年年底,中企在美直接投资存量约1100亿美元,累计为美国创造直接就业岗位14万多个。

  包括前国务卿基辛格在内的美国各界有识之士始终坚定认为,当今世界的福祉有赖于美中合作,这也是数十年来双方发展关系的唯一正确选项。

  11月18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的乔治·华盛顿大学,参赛选手进行中文演讲。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和乔治·华盛顿大学孔子学院联合主办的第一届“华语擂台”汉语辩论赛18日落下帷幕。来自宾夕法尼亚州、犹他州、佛罗里达州等美国多地的10名参赛者两两组队,通过成语挑战、现场问答和团队辩论三种形式,展示了各自的汉语知识、语言和思辨能力及个人风采。新华社记者 杨承霖 摄

  经贸热带动着文化热、交流热。美国中小学生学习汉语的人数在6年里翻了一番,而特朗普的外孙女阿拉贝拉今年两次精彩的“中文秀”,更是为这股汉语热添了一把柴。

  2017年,中美合作的深度和广度日益增加,依存度也日益加深。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向前发展,不仅将给两国人民带来福祉,也将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繁荣。>>

中国智慧助力中东之治

新华社记者 曾虎

  中东不稳定,世界难太平。面对中东地区的动荡与苦难,中国作为维和平、负责任、有担当的世界大国,没有袖手旁观。

  中国外交部长王毅6月就中东问题阐述中方立场时说,中东动荡的根子出在发展,出路最终也要依靠发展。

  在中东,“一带一路”正在助力发展共赢,给沿线国家带来宝贵机会和发展信心。

  叙利亚客商默罕默德(右)在一家国内石材企业展位的“海螺状”石材墙前(11月8日摄)。11月8日,第十八届中国(南安)水头国际石材博览会在福建省南安市水头镇举办。 新华社记者 宋为伟 摄

  尽管叙利亚境内的战火仍未平息,2017年前三季度中叙双边直接贸易额同比增长17.6%,今年已有数十家中国企业赴叙考察洽谈;4月19日,中国-阿曼(杜库姆)产业园举行奠基典礼,未来这座总投资额超100亿美元的现代化产业园区,将借助来自中国的先进技术与理念助推阿曼经济多元化的愿景;6月,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向埃及苏伊士运河管理局交付一艘总吨位4744吨的多功能平台供应船,为埃及开发地中海祖赫尔大气田提供支持……

  通过这些项目,中国树立起了自己的形象:中国是世界各国和平发展道路上可信赖的朋友。>>

中国发展拉紧欧亚纽带

新华社记者 胡晓光

  2017年,俄罗斯等欧亚地区各国与中国的合作日益紧密。

  普京在瓦尔代国际辩论俱乐部年会上说,中共十九大报告证明,中国在加速奔向未来。中国绝对是拉动世界经济的引擎。

  “一带一路”东风中,中亚五国,地理上远离大海的这片陆地,如今正在拥抱海洋。哈萨克斯坦已成为连接亚洲和欧洲的枢纽。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和“霍尔果斯-东大门”经济特区无水港串联起一条新亚欧陆海联运通道。而以北极航道为核心的“冰上丝绸之路”正成为欧亚大陆互联互通的新亮点。

  6月8日,旅客们开始登上开往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的9001次国际旅客列车。当日,随着开往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的9001次国际旅客列车驶出站台,新疆霍尔果斯至阿斯塔纳客运铁路正式投入运行。这标志着继新疆阿拉山口铁路口岸之后,中哈两国开行又一条新的铁路客运通道。新华社记者 张晓龙 摄

  中国正与欧亚地区携手绘就民心相通的时代画卷。中国人赴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欧亚国家旅游成为新时尚。华为、小米、海尔,这些中国品牌日益为俄罗斯和欧亚大陆民众所熟知和喜爱。

  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丝路精神掀开了中国与欧亚国家合作共赢的时代新章,古老的丝绸之路再次焕发勃勃生机。>>

中国经验启迪非洲复兴

新华社记者 李生江

  为抗击疾病和灾害,中国向非洲伸出援手。

  11月26日,东非坦桑尼亚,中国海军和平方舟医院船完成首次环非洲访问,离开达累斯萨拉姆港。在许多非洲国家民众心中,和平方舟医院船就是一艘“希望之船”“友谊之船”。

  8月中旬,西非塞拉利昂首都弗里敦持续大雨,引发的泥石流吞噬了1000多条生命。灾难发生后,中国驻当地企业成为最早赶赴现场的外国救援队。第二批中国援塞军事医学专家组也迅速反应,积极救治,防治传染病。

  9月19日,中国海军和平方舟医院船停靠塞拉利昂弗里敦港。执行“和谐使命-2017”任务的中国海军和平方舟医院船19日在任务指挥员管柏林、政委金毅率领下抵达塞拉利昂弗里敦港,开始为期8天的友好访问并提供人道主义医疗服务。这是中国海军舰艇首次访问塞拉利昂。新华社记者石松摄

  为帮助非洲维护和平稳定,中国也在积极行动。

  8月1日,非洲之角吉布提,中国驻吉保障基地部队正式进驻营区。这是中国首个海外保障基地,其建成有利于中国军人更好地在亚丁湾和索马里海域开展护航行动及人道主义救援。

  在南苏丹,在马里,在刚果(金),“中国蓝盔”成为最受欢迎的人。完成联合国维和任务之余,他们还尽己所能为当地民众排忧解难。在任务区,常有当地人主动向中国军人问候:“中国,好!”>>

中国倡议牵手拉美发展

新华社记者 王进业

  2017年,得益于“中国引擎”强力驱动,拉美走出前两年经济下滑的困境,经济复苏与转型的春意“枝头初放”。在贸易保护主义、孤立主义抬头的复杂国际形势下,中国与拉美区域组织和国家的经贸合作更加活跃,被誉为南南合作、开放共赢的典范。

  美洲开发银行12月18日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目前,2017年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出口额较去年全年增长13%,而中国对拉美出口增长贡献最大,约占三成。

  这是10月17日在智利圣地亚哥联合国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经济委员会总部拍摄的论坛现场。第一届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拉共体)-中国高级别学术论坛暨第四届中国-拉共体智库论坛17日在圣地亚哥举行。来自中国和拉美的数十位专家学者为推进中拉各领域合作建言献策。新华社发(豪尔赫·比列加斯摄)

  中国成为许多拉美国家第一大贸易伙伴和主要投资来源国。拉美相对单一的经济和贸易结构、较为落后的基础设施等,正卓有成效地得到改善提升。

  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得到拉美国家的广泛响应。拉美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自然延伸和不可或缺的重要参与者。5月,阿根廷总统马克里、智利总统巴切莱特前往北京参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马克里表示,“一带一路”倡议有助于促进阿根廷与中国及世界互联互通。

  中拉战略合作正向全方位、深层次快速拓展。息息相通的中国梦与拉美梦,打开了中拉勇于追梦、共同圆梦的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