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1-07 10:03 来源:新华社 点击:0
11月5日,在韩国首尔,韩国民众参加要求总统朴槿惠下台的烛光集会。当日,韩国民众在首尔市中心举行集会活动,要求总统朴槿惠下台。据韩媒报道,警方估计实际参加当晚集会的民众约有4.5万人。根据韩国民调机构“真实计量器”3日公布的民调结果,受“亲信干政”事件影响,55.3%的受访者认为总统朴槿惠应下台或被弹劾。新华社记者姚琪琳摄
领教过开罗、伊斯兰堡、喀布尔和巴格达等地示威活动之暴烈,5日韩国首都首尔这场数万人参与的集会,令记者感觉新鲜。又跳又唱的演唱会风格,伴随抗议声,深度诠释了“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团队口号。
帅气“欧巴”的抗议歌
总统朴槿惠在4日的电视讲话中再度就“闺蜜门”道歉,但事态并未平息。组织者声称,5日在光化门聚集的抗议者多达20万人,警方估计,大约4.5万人。
记者当晚在现场看到,参与集会者多数自发而来。韩国是示威文化深植的社会,然而,与以往统一组织、统一着装相比,这次抗议“闺蜜门”,显示出多阶层、多自发的特征。人群包括各个年龄层次,有白发苍苍的伉俪,有携手而来的年轻情侣,亦有身着校服的学生。
社会组织向示威者派发标语和配备纸质防风罩的蜡烛。现场搭建的讲台,配合巨大的电视屏幕,看起来颇似演唱会现场。
19时许,台下已是万头攒动。当一名气质阳光的长腿“欧巴”(韩语:哥哥)抱着吉他走上台来,台下烛光摇曳,让人联想起歌星登台时的电子荧光棒。
“欧巴”自弹自唱,内容是抗议“闺蜜门”,旋律却极欢快,引发观众笑声连连。最后,他宣布,这仅仅是“彩排”,万众笑场。
后来发现,“欧巴”没开玩笑,主持人19:30分宣布示威集会正式开始后,他果然又上台重新演唱了一遍。
“我们不是到此一游”
一对20多岁的情侣在抗议的人群中用手机互拍,展露笑颜,吸引记者的注意。
书卷气十足的眼镜男接受采访时笑容顿敛,神态变得严肃。他说:“我俩不是到此一游。10月29日的万人集会我们也参加了。我们认为(参加示威抗议)是国民义务。总统做错事,需要有人来告诉她。”
周遭的环境,却与男子的严肃不相符。一些父母带着几岁的幼儿也来到现场,小孩累了,大人就与之一起席地而坐。一名10来岁的胖脸男孩,大声跟着台上的主持人喊口号,不知道他明不明白自己在说些什么。男孩的父亲拿着手机给儿子拍照,嘴角笑容隐现。
在几位声调峻急的上台发言者结束演说后,一个5人演唱组合又上台表演,当然,歌词内容是抗议的“正事儿”。
发言间歇中,还曾播放在韩国十分流行的“球迷加油歌”,台下万人应和,标语和手臂在风中挥舞,如果不是标语上赫然写着“国家怎么变成这样?”,实在难以想象这是一次抗议集会的现场。
当然,也不乏沉痛情绪的流露。当集会组织者播放的视频资料中出现“岁月”号海难的相关内容时,台下变得沉静。
载有476人的“岁月”号客轮2014年4月16日在韩国全罗南道珍岛郡屏风岛以北海域沉没,至少300人遇难。
这次海难,引发韩国人对政府的巨大质疑。分析家说,“闺蜜门”引发如此震荡,也有“岁月”号引发负面情绪的累积之“功”。
“大妈我都来了,年轻人还不跟上?”
一名50多岁妇女上台演讲,引起观众的喝彩与鼓掌。
她说:“在家里实在待不下去才走出来(抗议),在这种肮脏的环境里都没有办法安静教育子女。我这样的大妈都出来了,年轻人是不是应当多多加入呢?”
中老年人关心政治,一向是韩国示威活动的主体力量。在总统朴槿惠的支持者中,中老年人占较大比例。年长者多数记得朴槿惠的父亲、前总统朴正熙。在他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的执政期内,韩国创造经济腾飞的“汉江奇迹”。人们寄望于“虎父无犬女”,投票给朴槿惠。“闺蜜门”爆出后,中老年人最为失望,认为自己的信任遭到背叛。
一名50岁左右的女教师告诉记者:“尽管朴槿惠发表电视讲话,但她的道歉并不符合公众意愿。国民认为道歉并非足够负责任的表现,希望领导人不能仅仅坚持个人想法,要考虑大众感受与情绪,更善于与公众沟通。”
5日抗议活动现场,多数受访者告诉记者,在韩国这样的人情社会,又有多位前任总统结局惨淡的先例,公众本来可以接受政治瑕疵,允许政客犯错,但“亲信干政”错误太大,抗议声浪才持续上升。正如这场“演唱会”上,就有表演者反复吟唱:“不能再这样被欺压,不能再这样被欺压……”
符合台上演讲大妈的期待,更多年轻人加入了此次示威活动。分析人士认为,这和“闺蜜门”主角崔顺实违规送女儿就读梨花女子大学有关,年轻人因此感到自身尊严与努力受到侮辱。
然而,多数受访年轻人对于如何改善国家治理并无成熟思考。他们意识到,必须站出来向着不公正呐喊,然而呐喊之后应当如何前进,没有答案。这样的呐喊,也就难免空洞。
在韩国的短短数日,粗略领教这个民族的矛盾性格:自尊与谦卑,内敛与张扬,欢快与低回,安详与暴烈……这些相互冲突的情绪配搭,在5日的“演唱会”上一览无遗。
示威组织者声称,12日,还有更大规模的集会。韩国这一季的戏码,还远远没有结束。(张宁 李扬亚)(新华社专特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