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代价换大回报 “一票否决”成官员撒谎诱因?
2014-03-15 15:48
来源:今日西藏昌都
点击:0
四川崇州市人民医院这几天突然涌进了大量因腹泻、高烧而来就诊的学生,病床告急,原因是一所小学发生了大规模的食物中毒事件。但对究竟有多少学生发病,相关“官员却一概遮遮掩掩”。他们向记者提供的数字是45人,但记者仅在一个楼层就发现“收治的学生有110人”。(9月5日新华网)
显然,官员在撒谎!他们为什么要掩盖真相?
在我看来,撒谎者是理性的,撒谎首先是一种经济行为,目的是为了用最小的代价获得更多的回报。“当地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员透露的信息”证实了这一点:“此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受害者如果超过百人,当年政府的目标考核将被‘一票否决’。”可以肯定,正是在这个问题上的利害权衡,导致了他们的撒谎。
当然,我无意据此为官员开脱,因为无论出于何种理由撒谎,都是一种恶行甚至罪行。但也必须承认,“一票否决”,确实成了官员撒谎的一个重要诱因。
近年来,在“打造责任政府”口号下,“一票否决”大行其道,各级政府推出的“一票否决”让人眼花缭乱。诸如治安一票否决、计生一票否决、招商引资一票否决等等。一般来说,对此褒扬者众,质疑者寡,但我却认为这种制度安排有很多缺陷。就以崇州这件事为例,如果恰好是99个学生中毒,“当年政府的目标考核”就可以不被否决,仅仅再多一个中毒学生,就会被否决。“否决”与“不否决”的合理性、必要性究竟在哪里呢?
其实,只要仔细研究一下就会发现,在“一票否决”制表面上负责到底,绝不允许讨价还价的背后,却隐藏着另外一种逻辑:即处于上位的政府机构和官员,一方面最大限度地降低了自己的责任风险,另一方面最大限度地降低了自己的管理成本。
仍以崇州的学生食物中毒事件为例。要杜绝这类事件,需要做的工作是很多的,包括要督促职能部门严格审查向学生提供食物的公司的资质、定期不定期地进行抽查、对食品来源严格把关,等等。而一旦真的出现了食物中毒事件,则要进行认真的调查,分清责任,这些都是很费心费力的工作。但有了“一票否决”制,所有这一切似乎都可以免除了。对上,则以政府已经严格实行了“一票否决”来应对;对下,则以“受害者超过百人就否决”来替代应该做的指导、检查、督促等工作。
推行“一票否决”制本意是想给下级官员施加压力,迫使他们努力工作,没想到却导致了他们隐瞒真相,蓄意撒谎——原因与结果之间的关系有时就是如此诡异。
建立一个真正以人为本的“责任政府”,是一个需要做大量艰苦细致工作的事情,没有捷径可走——这应该是崇州官员撒谎事件带给我们的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