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新闻中心>国际新闻>

巴西今日举行大选有望产生首位女总统

2014-03-15 13:41 来源:今日西藏昌都 点击:0

今天,巴西将迎来新一届总统大选。

  这次大选是一次关键性选举:拥有超高人气、被称为“巴西历史上最伟大总统”的现任总统卢拉将结束两届任期。卢拉执掌巴西八年来,成就有目共睹:巴西一跃成为“金砖四国”之一;在世界经济体排名中升入第八位;2014年世界杯、2016年奥运会双双花落巴西。如今,巴西将进入“没有卢拉”的时代。被卢拉力挺的罗塞夫能否成功当选成为巴西历史上首位女总统,“卢拉主义”能否被继承与发扬,巴西这块拉美的“机遇新大陆”能否延续其腾飞之势,一切都要看今天大选的结果。

  巴西10月3日将举行总统大选首轮选举。根据巴西全国工业联合会和伊波普咨询公司9月29日联合发布的最新民意调查结果,执政的劳工党推出的总统候选人迪尔玛·罗塞夫的支持率为50%,社会民主党候选人若泽·塞拉的支持率为27%,绿党候选人玛丽娜·席尔瓦的支持率为13%。分析人士估计,扣除空白票和废票因素,迪尔玛的得票数有可能达到55%。如果这一情况果真成为现实,她在首轮投票中就可以击败其余竞争对手,从而有望成为巴西历史上首位女总统。

  要知道,一个月前,罗塞夫在巴西还籍籍无名。这位现任总统卢拉所在的劳工党总统候选人,靠什么瞬间征服巴西选民呢?

  答案只有一个:现任总统卢拉“保驾护航”,选民“爱屋及乌”。

  一个月前,罗塞夫那张对巴西近两亿民众来说陌生的面孔出现在总统竞选广告里。10分钟的竞选广告里,她是主角,卢拉是配角。该广告一经播出,罗塞夫迅速成为巴西政坛名人。媒体称,卢拉对自己这位继承人非常器重。有媒体透露,称此前卢拉政府出台的禁止拿候选人“开涮”的“反嘲讽法”,就是卢拉为罗塞夫胜局埋下的第一个伏笔,因为罗塞夫口才不突出更谈不上“出彩”。记者采访了一些选民,在问到支持谁当总统时,基本上都选了罗塞夫,原因也都是一个,“因为她是总统卢拉提名的候选人。”住在巴西贫民窟的被采访者说。

  英国牛津大学的拉美专家评论说,“奥斯卡最佳男配角奖应该授予卢拉。以前选民根本不知道罗塞夫是谁,自从他们知道她是卢拉支持的人,他们就会选她。”(新华社)

  没有卢拉的巴西 将会怎样?

  “没有了卢拉,巴西将会怎样?”这不仅是政治分析人士研究的问题,也是普通巴西民众心中的疑问。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这位当过车工的总统给巴西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他使巴西同印度和中国一样成为世界的新兴强国。

  卢拉做到了在2003年上台时看似不可能的事。代表左翼的劳工党的他在两个任期内推行了新自由主义的经济政策,从而给外国投资者带来了安全和保障。与此同时,他懂得将这种大受银行家欢迎的政策同强有力且看得见的社会政策结合起来,利用后者征服了数以百万计的穷人。在接受美国《新闻周刊》采访时,总统卢拉也不无自豪地说:“我初掌政权时,国家的负债是 GDP的55%,到了现在已降为35%;通胀率也从12%降到现在的4.5%,出口额翻了四倍。在过去八年里,巴西2000万人脱贫,有1000万人进入中产阶级。”

  今天的巴西,一跃成为“金砖四国”之一;在世界经济体排名中升入第八位;此轮经济危机中,巴西是最后一批进入经济衰退的国家之一,也是第一批脱离经济衰退的国家之一;2014年世界杯、2016年奥运会双双花落巴西;与此同时,巴西正力争获得联合国安理会的一个席位。是卢拉让巴西和该国的经济、文化潜力引起了全世界的注意。

  随着新总统的诞生,巴西将变成“没有卢拉的巴西”。在那之后,巴西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普遍的答案是巴西不会变。没有一位政治分析人士认为,新总统会改变现在的大好局面。如果卢拉看好的候选人罗塞夫成功当选,这次选举的结果实际上将变成“卢拉的第二次连任”,“卢拉主义”将得以延续。巴西将继续保持稳固的民主体制;巴西将不会发生政变,不会让民粹主义获得机会。未来几年,随着深海油田的开发和农业、矿业的发展,巴西还将进一步崛起。

  即使在卢拉离开后,巴西仍将是一个在国际社会中受到尊重和爱戴的国家。

  罗塞夫 巴西的未来在她手中?

  从“女罗宾汉”到“巴西的母亲”

  身为游击队员的她,悄悄潜入州长房间,从保险柜里取走了250万美元。离开时,非常豪迈地在现场留字条———州长先生,这些钱都是“偷”来的,我们会将它用在正途上。

  在大选日尚未到来前,在许多巴西人的眼中,62岁的迪尔玛·罗塞夫就已经成了“可以预见”的下一任总统。如无意外,罗塞夫很可能将改写巴西历史,成为该国首位女总统。

  随着罗塞夫的强势走红,有关她的细节故事一点点被媒体“挤出”。

  一些媒体详细报道了罗塞夫多年前针对时任圣保罗州州长的“劫富济贫行动”,那时她的身份是巴西共产党党员,16岁那年入党,介绍人是她的第一任丈夫。据说她此后很快加入反对军政府的游击队,成为一名年轻勇敢的女游击队员。对州长的“劫富济贫”就是游击队员罗塞夫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事件。当时她像小偷一般悄悄潜入州长房间,从州长的保险柜里取走了整整250万美元。离开时,非常豪迈地在现场留字条———州长先生,这些钱都是“偷”来的,我们会将它用在正途上。

  罗塞夫这次“侠盗罗宾汉式”的行动最后因被人出卖而泄露,她因此被判入狱三年。

  后来巴西军人政权垮台后,恢复了民主政治,罗塞夫此时选择了经济作为研修对象,这期间加入了左翼政党。2001年,罗塞夫加入了卢拉领导的劳工党,两年后,在卢拉当上总统的2003年,因其出色的工作能力,被卢拉委任为巴西能源部长。2005年,罗塞夫出任总统府办公厅主任。

  罗塞夫一直是卢拉政府里的“红人”,卢拉公开称她为“巴西的母亲”。关于她的政治设想,罗塞夫声称她希望建立一个联合政府,“我将以母亲一般的细腻、母亲一般的关心以及母亲一般的力量管理这个国家。”

  去年4月25号,罗塞夫被诊断出患上了初期淋巴瘤,后宣布治愈。但化疗过程令她的头发大量脱落,不得不戴着假发出席各种会议。而哥本哈根环境大会上,罗塞夫却以一头黑色的自然秀发示人,经历过人生大风大雨的她还不忘调侃说:这才是最自然的假发。(综合瞭望东方周刊)

  卢拉 巴西的现在由他缔造

  书写传奇的“巴西之子”

  在2002年选举中获胜后,卢拉潸然泪下:“我曾多少次因没有高文凭而遭批,今天我得到了自己的第一个文凭———共和国总统的文凭。”

  由巴西著名导演法巴雷托执导、巴西最昂贵的电影《卢拉———巴西之子》,2010年元旦在巴西公开首映,电影高度浓缩了卢拉65年的精彩人生历程。“巴西之子”唤起了观众对巴西近半个多世纪巨变的真实回忆,以及对这位“巴西历史上最伟大总统”的广泛认可。

  1945年10月27日,卢拉出生于巴西东北部贫困的伯南布哥州小城。因为家境困难,14岁时,卢拉进入一家钢铁厂担任车床工,18岁时因工伤失掉了左手小指,这起事故也激发起他维护工人权益的意识,并投身于工人运动。

  25岁时,由于手头拮据,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怀有8个月身孕的妻子因病撒手人寰。1972年,年仅26岁的卢拉当选为当地工会领袖,并先后两次发起当地钢铁工人的大罢工,成为当年巴西反抗军政府独裁统治的“先锋”。

  1980年2月,卢拉创建了劳工党;4月在筹备罢工过程中,卢拉被军政府逮捕并被判处3年半监禁。迫于工人运动的压力,次年高等法院宣告无罪释放卢拉。1985年巴西恢复民主后,卢拉逐步登上巴西政坛。

  2002年卢拉最终在第四次竞选中赢得总统职位。获胜后,卢拉潸然泪下:“我曾多少次因没有高文凭而遭批,今天我得到了自己的第一个文凭———共和国总统的文凭。”

  在2002年竞选期间,卢拉将“确保所有巴西人一日三餐”作为自己任内最大使命。执政7年多来,卢拉政府推行了“零饥饿计划”、“家庭救助金计划”等系列社会政策。凭借着有效的政府治理,卢拉在巴西维持了80%的民意支持率,成为巴西历史上民意支持率最高的总统。“穷人的代表”成为卢拉的另一个“代名词”。

  凭借着“积极且自信”的外交战略,卢拉在帮助提升巴西国际地位的同时,也扩大了自己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荣登美国《新闻周刊》2008年度“全球50位最具影响力人物”榜单,2009年被英国《金融时报》评为“影响近十年的50位伟人”之一,2010年位列美国《时代》杂志评选的“25位最具影响力的领袖人物”之首……

  国际的广泛认可则使卢拉成为“巴西的名片”。有关他将竞选世界银行行长、联合国秘书长的提议,更是让人们对这位政坛风云人物的未来充满了猜想。

  (瞭望新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