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东明珠”亮相津洽会 雪域珍品吸引八方客
精美的唐卡,上百种特色产品,热情洋溢的锅庄舞……5月12日,天津市梅江会展中心内,组团来参加2017中国·天津投资贸易洽谈会暨PECC博览会(以下简称2017津洽会)的西藏昌都展团一经亮相,就成为展会的焦点。
昌都古称“察木多”,为藏语音译,意即“两河汇合口”,其地处藏东“三江”并流的横断山脉、得到了金沙江、澜沧江、怒江的佑育,成为一座依山傍水且独具藏东特色的高原山水城市,被誉为“藏东明珠”.
平均海拔在3500米左右的昌都有着悠久的历史积淀与灿烂的文化内涵,是青藏高原文化发祥地之一、是康巴腹心地带、是茶马古道重镇、是西藏通往祖国内地的重要门户,有着“西藏的东大门”之称。昌都境内资源丰富,蕴藏着巨大经济潜力,是国家“西电东送”接续能源基地和有色金属产业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座特色旅游城市和新兴工业城市。目前,昌都市为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城镇建成区面积不断扩大,城镇综合功能不断完善,城市面貌日新月异。
为进一步加深天津以及内地对西藏昌都和康巴文化的了解,天津对口援藏部门推动支持昌都市第四次组团参加“津洽会”。西藏昌都展团位于梅江会展中心N1A019展厅,占地面积180平米,是场地规模最大,展示内容最为丰富的一届,涉及昌都文化艺术、昌都特色产品、援藏成果、旅游风光、生态产业项目五大板块。
百余种特色产品、三大非遗文化亮相展会
在特色产品展示区域,虫草、贝母、象牙玉石、青稞、藏香、藏药、藏瓷和农副产品等近百个品种的特色产品琳琅满目;津昌股份带来了生态环保和有机农业等绿色产业项目,展示了昌都市农牧业的发展。最为吸引市民眼球的还是唐卡及波罗木刻作品。
“ 唐卡是藏族文化中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天津第八批援藏干部、昌都市经济合作局副局长李迎告诉记者,色泽鲜艳的唐卡采用金、银、孔雀石、朱砂等珍贵的矿物宝石研磨后作为颜料,对绘制要求严格,内容、着色、尺寸等都有规定。此次展出的唐卡,涉及藏族的历史、文化、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
除了唐卡,昌都展区还带来了有300余年历史的手工木刻产品——波罗木刻。“波罗木刻主要用于印制佛教经文和图案,需要雕刻工具40余种,工序十分复杂。”李迎介绍。
“太美了!”“色彩很淡雅,工艺真是精湛!”记者在现场看到,观众对有独特艺术风格的唐卡和波罗木刻赞不绝口。着色染色,铺金描银,唐卡画师还带来半成品唐卡现场制作,观众也可参与唐卡的制作过程,更深入地了解这门艺术。
为了增进两个城市之间的交流,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锅庄舞”、“弦子舞”、“热巴舞”也在展会中亮相,跟随边演奏边舞蹈的领舞人,甩动长袖,蹁跹起舞,精彩演出,市民可真正领略到茶马古道风情文化。
搭建桥梁支持援藏促进交流交往交融
展会上,昌都市副市长卓嘎对昌都各项事业发展给予关心、支持、帮助的天津市委、市政府、天津市人民表示诚挚感谢。她表示,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特别是对口援昌的天津市的大力帮助下,昌都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此次参展以精彩的表演、精美的文化艺术品和特色产品融为一体,为各方宾客提供赏心悦目的全新体验、舒适优雅的精神享受和投资合作的绝好机会。
天津市第八批援藏干部领队,西藏昌都市委副书记于树民介绍,近几年,在天津对口援藏前方指挥部和援藏干部的努力下,坚持“输血”与“造血”相结合从干部援藏到资金援藏,从产业援藏到智力援藏,与昌都人民携手奔小康,全方位、宽领域、多渠道地帮助昌都地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津昌两地在合作交流中结下深厚的友谊。
今年,天津市第八批援藏干部坚持支援与合作并重,努力发挥桥梁纽带作用,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积极推动津昌两地交流交往交融,不断促进民族团结、理解和认同。
“经过天津对口援藏前方指挥部的努力,此次西藏昌都组团来津参加‘津洽会’,除在农特产品深加工、手工艺品加工等领域达成多个合作意向外,还将组织召开以津昌两地“携手奔小康”和特色产业协同发展为重点的对接研讨会,积极帮助昌都加大在津的招商引资力度,努力引进天津企业和机构赴昌都投资发展。”于树民这样表述。(市经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