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9-27 09:58 来源:昌都报 点击:0
拨动富民和弦 奏响扶贫强音
——波妥村精准扶贫工作见闻
本报记者彭虹
深秋时节,走进卡若区波妥村,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干部入户为贫困户解决困难、出谋划策,群众创业就业现场人头攒动、热火朝天,干部群众忙碌的身影随处可见……处处涌动着一股决战贫困、勇于争先的热潮。
卡若区波妥村,距市区8公里,交通便利,全村共有68户251人,其中建档立卡户15户60人。近年来,村两委瞄准贫困现状,走村入户当好政策宣传员、民情调研员、民困帮扶员,不断提升基层组织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取得了明显成效,实现了党建与扶贫互动促进的良好局面。 通过组建汽车运输队、农牧民施工队、外出务工、开办砂石场、村闲置土地出租等方式促进群众增收致富。2015年,该村集体经济收入到达56、74万元,农牧民人均收入达到13153.94元,是远近闻名的“富裕村”、“平安村”。
基层干部是基层组织的“主心骨”,是党员队伍的“排头兵”,是群众致富的“领头雁”。
迎着2020年全面小康的催阵号角,波妥村两委没有等待,为做好精准识别工作,两委统一制定建档立卡贫困户精准识别流程图,明确致贫原因,从群众申请、村民小组评议推荐、走访调查到民主评议、公开公示、评议审核等全过程都详细制定操作规程和规范性文件。经过动态管理、精准识别,确定建档立卡贫困户15户60人。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走村入户,逐户摸清家庭底数、分析致贫原因、制定脱贫措施、明确工作责任、确立帮扶目标、制定帮扶计划,做到精准扶贫工作对象精准、目标精准、内容精准、方式精准,实现由“大水漫灌”式扶贫向“精确滴灌”式扶贫转变。
发展产业是脱贫致富的关键,增加收入是精准扶贫的靶心。
在新形势下,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需要坚持精准扶贫,必须打好精准扶贫的 “组合拳”。波妥村紧紧抓住关键所在,突出产业扶贫“改穷业”,突出小额信贷“破穷障”,突出基础改善“换穷貌”,突出教育培训“斩穷根”,突出兜低保障“脱穷境”,全力拔点攻坚,以重点突破之功收获全局推动之效。
在直溪沟砂石场和三江商砼站现场,车辆不停的穿梭在砂石场和三江商砼站之间,一派热火朝天的场景映入眼帘,一曲曲动听的音符奏响扶贫最强音。
“为发展壮大产业,我们村瞄准市场,积极发挥城郊区位优势,采取‘营地+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全村29户群众通过贷款买了卡车,组成了农牧民汽车运输队,依托落户在村里的砂石场和三江商砼站,运输队一年的收入大慨在200多万元。”村党支部书记扎西达瓦介绍说。
“群众事无小事,直溪沟砂石场和三江商砼站作为一个民营企业,扶贫济困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公司每年都把运输任务全部交给当地的群众来完成,变‘输血救助’为‘造血共赢’。同时,公司还为当地群众就业提供了部分岗位,有效地解决了贫困户就地就近就业。”公司负责人欧汉国介绍说。
波妥村农牧民运输队只是该村实施产业扶贫的一个缩影。该村始终把“精准”二字贯穿于识贫、扶贫、脱贫全过程,因人因地制定扶贫开发计划,实行“一户一策、一人一法”,对症下药、精准治疗,真正把有限的资源、有力的措施精准投向贫困户,确保扶到点上,扶到根上,扶到老百姓的心坎上。
近年来,随着昌都的发展和城市的辐射带动,波妥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利用城郊区位优势,在“转”和“扶”上做文章、下功夫。“转”,就是把贫困户的劳动力转移到城区,参与第二、三产业,这是脱贫致富的最快最有效办法。目前该村已有30多人在城里从事第二、三产业,人均月收入都在2000元以上;“扶”, 就是通过资金、政策、技术扶持,帮助群众自主创业,以此来解决没有条件转移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当地创业和就业,目前,已扶持当地的群众开办了4家洗车场,吸纳群众10余人就业。
阿旺多杰是在波妥村实施产业扶持中受益人之一,他介绍说,“我们家四口人,有两个劳动力,属于贫困户。以前只靠劳力在附近打打零工,工作不稳定,一年下来也没有什么收入。今年,在扶贫政策帮扶下,我在家门口开起了洗车场,自己当起了老板,一年四季都有生意,收入也不错,一个月除去成本外,还有6000多元的纯收入。我相信,在党的好政策下,我们老百姓的生活一天会比一天好。”
在阿旺多杰的话语中,我们看到的不光是满满的希望,还有脱贫致富的决心。勤劳朴实的波妥村群众伴随着精准扶贫的铿锵节奏,正以昂扬的姿态,迈开大步走向美好的未来。
扶持当地的群众开办洗车场,吸纳群众就业。
波妥村29户群众成立农牧民汽车运输队实现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