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新闻中心>昌都新闻>

白衣天使 情驻高原 ——“组团式”援藏医生助推市藏医院快速发展小记

2016-09-09 11:57 来源:昌都报 点击:0

白衣天使  情驻高原
——“组团式”援藏医生助推市藏医院快速发展小记
本报记者 郝鹏举

  今年7月,来自天津和福建的17名“组团式”援藏医疗专业技术人员走进西藏昌都市藏医院开始了为期一年半的援藏工作。在他们的帮助下,市藏医院按照“藏医为主,西医为辅,藏西医结合全面满足患者需求,建设现代藏医院”的发展思路,各专业门诊建立运转起来、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开展起来、各项设备都充分利用起来,走上了一条快速发展、综合发展的道路。
  一个多月时间,这群来自内地的西医大夫克服高原不适,迅速投入到工作中,从打扫卫生等一点一滴小事做起,从利用自身所学帮助医院完善学科门诊着手,认真开展传帮带,将自己的所学、所知和全部心思、经历都贡献给医院。
  高原寒冷的气候和环境在当地百姓中引发了许多慢性腰腿疼等骨关节系统病变,来自天津的卢旭亚医生在藏医院原有的外治科基础上引入西医注射抗炎、神经阻滞等方法综合治疗各种疾病的疼痛症状,成立了疼痛治疗专科,并手把手教授两名年轻藏医生技术,不到两星期,两名本院医生就可以独立操作,掌握了常见疼痛性疾病的药物注射治疗。
  从第八批援藏开始,在天津专家们的支持下,藏医院将外科手术治疗工作彻底正规开展起来,并培养出自己的手术医生团队,弥补过去藏医院只能靠内服、外治来治疗病人的不足。来自天津的麻醉师刘艳茹医生亲自动手,打扫手术室卫生,把七零八落的设备零件和器械拼凑出了能使用的麻醉机、监护仪和几个手术包,很快手术室又能做手术了,上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援藏医生们就带领本院医生护士做了20多台手术。
  藏医院在援藏医生刘艳茹大夫的协助下,开展无痛胃镜的工作,不但填补了过去昌都不能开展无痛胃镜的空白,同时使胃镜检查的病人数翻了几番。

  “组团式”援藏使藏医院的急诊科的急救能力大大增强,使院领导适时决定恢复急诊科24小时值班,随时接诊各种急诊病人。
  来自福建省妇幼保健院和福建省协和医院的4名儿科、妇科医生们重开儿科、妇科门诊。来自卡若拉多乡的13岁男孩平措洛追,发烧一周,突然变得全身无力,一动也不能动,家人带着他到藏医院就诊。王程毅和陈慧两名医生开设了儿科门诊,迅速将患儿收治,并带领科里的藏族医生徒弟,详细询问病史、发病经过,又经过一番耐心细致检查后,决定进行腰穿化验。两人手把手地教徒弟成功给患儿做了腰穿,抽取脑脊液进行化验,结果证实患儿得的是内地都罕见的“格林巴利综合症”。接下来西药激素抗病毒、提高免疫力控制住了孩子的病情,同时结合藏药涂擦外治,很快一周后,小又重新站了起来。看着孩子又能像原来一样行走活动了,小平措的阿妈拉脸上连日来紧缩的眉头终于舒展开了,拉住两名医生的手不知道怎样表达她的感激之情,颤抖的双手献上洁白的哈达,口中不断重复着“扎西德勒”。
  陈玲思、李建华两名妇产科医生感到老百姓信任藏医,依赖藏医院,本地医生在沟通影响方面的巨大作用不容忽视,带领藏族同事成立妇产科,从门诊孕产妇保健、产前检查做起,逐步为当地建立规范的孕产期保健制度做出探索和尝试。一月以来,两人已经处理了住院病人20余例,门诊病人100余例,带领藏族同事“取皮下埋植避孕针”1例,完成“子宫粘膜下肌瘤摘除+诊刮手术”1例。教会了本地医生如何识别与诊断“晚孕期重度妊高症“及规范治疗,泌尿系统感染、膀胱宫颈硬化患者与宫颈癌晚期转移患者的鉴别诊断。尤其是,在当前医院条件还不是很到位的情况下抢救成功了一例“产后感染、重度子痫前期、中度贫血、癲痫发作”患者,患者痊愈出院的当天,两位医生还主动为患者家中的孩子置办了书包等学习用品并勉励他们要认真读书、长大做一个对社会有用之人。
为了让当地医生们尽快成长起来,每名援藏医生都收徒弟,带着他们查房,手把手教他们做手术,从只能独立完成不到30%到可以独立完成80%以上的操作。一个月,藏医院的克珠、平措郎加两名藏医出身的外科医生已经可以独立完成大隐静脉曲张微创手术、颈肩痛和腰腿痛的注射治疗。
  来自类洛隆县的罗松仁青,年仅12岁,在帮助家里收青稞时不慎被机器中漏出的燃油烧伤,全身烧伤面积达80%,重度烧伤达50%,生命危在旦夕。天津医疗队的医生们主动承担起来救治的重担。卢旭亚医生和王立凤护士长通过远程会诊联系到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烧伤科的医生邮寄过来治疗烧伤的药品配合藏药,每天亲自守护,带领几名当地医生对小罗松进行治疗。王佐超等几名天津医生主动拿出自己的援藏津贴帮助家人垫付了医药费。终于度过了最危险的渗出休克期和感染期,命是保住了,接下来,天津医生们又在多方想办为他筹措费用,联系后期进一步植皮、功能康复的天津医疗机构。
  来自天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赵强医生发挥自己精通电脑和网络的特长,创建援藏医生微信群并和当地医生群对接,随时在群内开展会诊和病例讨论。每名援藏医生坚持每天查房并就遇到的病例、病种进行科内小讲课,每周四下午下班前固定全院大讲课。一个月来援藏医生们科室内小讲课20多次,全院集中讲课4次,当地医生、护士听课人数达到400多人次。
  藏医院的藏药厂生产的“仙露牌”藏药品质优良,在全昌都乃至西藏都久负盛名,老百姓中口碑非常好,但由于药厂的生产和经营缺乏经验,产能产量未能发挥出来,人员的积极性也未能调动起来。天津医疗队队长、藏医院院长董伯岩一上任马上就到藏药厂调研,找对策、想办法,改革绩效奖励方案,打破过去平均主义的分配做法,员工开始主动加班加点。仅包装车间一个环节试行新的管理办法半个月的时间,药厂的产量就比原先翻了两番。现在药厂职工们上下都憋着一股劲,决心要把昌都藏药做大做强,争取让“仙露牌”成为全西藏乃至全国的驰名藏药品牌。
  一次援藏路,一生雪域情,在这片离天最近的地方,一群来自祖国东部沿海的白衣天使,情驻高原,用他们的智慧和汗水改变这里医疗落后的面貌,为这方百姓的生命和健康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