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6日,我和43名重庆援藏干部搭乘成都到昌都的航班,降落在邦达机场,开始了三年的援藏征程。进藏之前,我们对西藏的印象,基本源自道听途说,西藏的一切都让人感到神秘莫测。当踏上昌都的土地,我们被眼前如茵的邦达草原、湛蓝的天空、层叠的山峦、蜿蜒的河流、皑皑的雪山、辽阔的疆域所震撼,这一切无一不冲击着我的身心。
苦初到高原,自认为身体还算不错的我,还是感到了不适应。最大的困扰就是失眠,高原缺氧导致我连续三四天晚上都睡不着觉,晚上每隔两三个小时就醒一次,整个人就像踩在棉花上一样飘忽失重。
路艰险、行程远、险情多,也令人生畏。在内地,有可能三天跑三四个省市,而在西藏,却很可能三天也出不了一个地区,如果到县里尤其是乡镇,更是路况复杂,崎岖艰险。在我进藏不到一个月的时候,下乡调研途中,道路因塌方被堵,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我们只好在车里蜷曲了一整夜,车窗外寒风怒吼、雪雨漫天,冻得全身僵硬,饥寒交迫。但想想“老西藏精神”,工作队提出的“先做昌都人、再做昌都事,做好昌都人、干好昌都事”的援藏工作理念,便浑身充满力量。
辣到过西藏的人都知道西藏的苦,而在这里工作过的人,还深知这里的“辣”。西藏被誉为世界“第三极”,有着最高的海拔,离天最近,阳光火辣,紫外线很强。稍不注意,脸上、胳膊等暴露在阳光下的皮肤被晒伤是常有的事,晒伤后的皮肤瘙痒难耐,几天后还会掉皮。这也许就是我们藏族群众皮肤黝黑的原因吧。而红、黄、蓝三大基本色也正是太阳的三原色,这色彩强烈的大色块,被大量用在藏族群众的服饰中,让人感悟到藏族群众如太阳般火辣坦荡的胸怀和因接近太阳而灿烂热情的性格。
这里的辣还指对复杂环境形势的应对和处理能力。维护社会稳定的形势严峻,维护稳定的任务艰巨,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学习民族政策,了解风土人情、区域文化、民风民俗,结合当地实际带着感情做好工作。如果不深入调查,加强学习,惯用内地的工作方式方法来处理西藏的问题,很可能会脱离实际,事倍功半。
酸援藏生活是一首歌,但不管你怎么哼唱,内心的落寞孤寂、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和牵挂都让人感到酸楚。他们都说援藏干部有“两怕”,一怕过周末,二怕过晚上。每当夜幕降临,看着太阳渐渐落下,黑暗慢慢袭来,我的心里有一种被吞噬的感觉。寂寞与思念,就像春天的野草一样,迅速生长、蔓延,萦绕心间,挥之不去。想着远在家乡的女儿和妻子,心里酸酸的。思念弥漫着思念,寂寥积压着寂寥。
海伦说过:“我一直哭,一直哭,哭自己没鞋穿,可是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一个人,他竟然连脚都没有,我就懂了什么是生活。”是呀,我们来援藏只是短时间离开家庭,离开熟悉的环境,许多在藏工作的干部家也在内地,几乎是家里有几口人,就分别在几个不同的地方,他们长期独身一人工作在西藏。与他们相比,我们是幸福的。慢慢地,我习惯了孤独,开始享受孤独,尽量充实自己,消除孤独。
甜虽然在西藏工作是辛苦的、生活是艰苦的,但是我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现在回想起来,内心甚感欣慰、回味甘甜,把这一段难得的经历视为宝贵财富。
援藏的人生经历熔铸了我不畏艰难困苦、昂扬向上的精神品质。西藏虽然气候环境恶劣、道路崎岖艰险、条件艰苦,非内地人所能想象,但在这里,我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老西藏精神”。
援藏的人生经历震撼了我的心灵,荡涤了我的灵魂。西藏的美、昌都的魅,置身此天地之间,灵魂抵达本真,尘世浮躁随风而去,毋需荣誉拥抱,内心平静安谧。在这里,我不仅陶醉于美丽神奇的雪域风光,更震撼于藏族群众的勤劳、淳朴、坦荡、热情,感受着康巴人豁达大度、重义轻利、纯朴善良的品质。
回顾援藏生活,既有高原缺氧、孤独寂寞、道路艰险、气候恶劣、语言不通等诸多不适之苦,也有援助在边疆、工作在高原、奉献在雪域的快乐。援藏是人生的加油站,是一次抉择、一种责任、人生锤炼,更是一次感悟、一种情缘、人生财富,支撑鼓舞我有足够的底气和信心来披荆斩棘、攻坚克难,续写新的人生篇章!第七批援藏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