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新闻中心>昌都新闻>

重庆第八批援藏干部将通过精准施策助昌都脱贫

2016-08-05 10:41 来源:今日昌都报 点击:0

重庆第八批援藏干部将通过精准施策助昌都脱贫
 

 

  作为中央召开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后重庆市派出的首批援藏干部,将如何为昌都建设发展奉献力量?近日,第八批援藏干部接受了记者采访。
 
创新思路打好脱贫攻坚战
 
  “这是一支政治强、素质高、结构好的援藏队伍。”第八批援藏干部领队、昌都市委副书记黎勇介绍,第八批援藏干部总共有71人,平均年龄40.3岁。其中党政干部22人,专技干部49人,包括10名博士和硕士,获高级职称者有17人。 
  黎勇表示,之前重庆市对口开展的就业援藏、人才援藏等具体工作都由重庆市人社部门负责,但这次从后台服务走到援藏一线,对自己而言不仅是角色转变,更是理念和心态的一次大转换:“不再只是送干部人才进藏或举办重庆招聘会解决昌都劳动力就业,要从全局出发思考布局,创新思路助力昌都打好脱贫攻坚战。”
  黎勇专门了解了当前昌都的经济发展情况——目前昌都人均GDP为1.8万元,农牧民人均年收入仅7311元,离实现小康还有差距。他表示,援藏干部将围绕产业援藏、教育援藏、经济援藏、就业援藏、干部人才援藏、科技援藏“六位一体”模式,有针对性地开展结对式扶贫、就业式扶贫和搬迁式扶贫,通过精准施策帮助昌都人民早日脱贫致富。
  “按照中央和市委的部署,我们将进一步树立科学援藏理念,努力把单一援藏模式转变为互利互惠共赢的援藏模式。”黎勇表示,援藏干部不仅要把重庆的资金、项目、技术带进去,还要把昌都的优势资源带出来。比如前藏地区拥有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类乌齐被誉为西藏“小瑞士”,芒康地处“中国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腹心地带:“这些得天独厚的资源都有待好好挖掘,打造高附加值的产业链。”
授人以渔补齐发展“短板”
  46岁的重庆市綦江区公路局副局长蔡久林赴类乌齐县交通运输局工作前,一直在和参加过援藏工作的交通系统“前辈”交流,并大量收集昌都交通情况,积极做好案头工作。
  蔡久林说,目前綦江区的道路已辐射到农村各个角落,道路密度达到了2公里/平方公里以上,而调查显示昌都市的道路密度还不到0.12公里/平方公里,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由于昌都地理条件复杂,道路建设难度大,加上气候条件的特殊性,技术力量配备一直跟不上道路发展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拖了地区发展的后腿:“我在交通建设领域干了20多年,希望能把公路建设养护技术经验传授推广给昌都的技术干部,通过‘授人以渔’补齐发展‘短板’。”
  不仅仅是蔡久林,第八批援藏干部中还有许多专业技术人才——包括重庆市荣昌区农委副主任罗雄,合川区规划局副局长刘海波和潼南区水务局高级工程师全真六等等。他们都表示,将整合各自所在单位的力量,有针对性地开展专业技术培训服务,完成一批合作援建的典范项目,不断完善昌都发展的“造血”功能,提升昌都的发展后劲。
组团援藏聚力改善民生
  第八批援藏干部中,有18人来自重庆市卫生系统“组团式”医疗援藏工作队。这也是重庆市自去年8月以来,第二次开展“组团式”医疗援藏工作。
  重庆市卫计委有关负责人表示,首批15名“组团式”医疗援藏干部不辱使命、不负重托,凸显了“组团式”援藏的规模效应,全面提升了昌都市人民医院诊疗服务水平,得到了中组部表彰。去年以来昌都市人民医院门诊急诊人次、住院病人人次皆同比增长10%,有力改善了地区民生。今年的“组团式”医疗援藏,将进一步抓好全力救死扶伤、开展科学研究和帮带培养人才等重点,促进当地医疗条件持续改善。
  多名医疗援藏干部表示,将发挥自己的专业能力,解决好当地疾控难、地方病多、缺医少药等问题,努力提升昌都医疗机构的救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