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马加鞭自奋蹄 只争朝夕创辉煌
——“十二五”昌都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综述
本报记者 郝鹏举
过去的五年,是辉煌的五年,更是奋进的五年。过去五年,昌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瞩目的成就,特别是昌都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建成,成为昌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幸福指数不断提高,如今的昌都市经开区呈现出共谋发展、政通人和的良好局面。从2012年,昌都市委、市政府开始谋划成立经济技术开发区;到2013年4月,昌都经开区正式挂牌成立;到如今,经开区各项建设取得骄人成绩。短短三年多时间,广大经开区干部职工紧紧围绕市委“强工兴市、东西发展、创建基地、夯实三基”构建富裕和谐文明新昌都发展战略,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抓建设,攻坚克难,激情创业,经开区各项事业取得了累累硕果。
“十二五”期间,昌都市经开区以全新的思想、开放的理念、创业的勇气,按照“打造产业的聚集区、改革的实验区、就业的主渠道、财富的涌流源、开放的好窗口和走出去的新通道”的总体目标要求,依托丰富的矿产资源、生物资源、旅游资源、农牧资源和规划的川藏铁路昌都火车站等资源和区位优势,以建材、藏药、农牧和民族文化资源为依托,以公共服务平台为核心、工业聚集区为支撑,打造地域特征明显、民族特色鲜明、产业结构合理、创新能力突出的产业园区。截至2015年底,经开区已注册落户企业85家,注册资金18.47亿元,累计实现税收1.1亿元,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近8亿元。
前期规划科学合理
“弈棋之道,布局为先,审局者胜。”昌都市经开区成立之初,邀请中机中联工程有限公司(甲级),高起点、高标准完成了《昌都经济技术开发区总体规划》、《昌都经济技术开发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昌都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昌都经济技术开发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和《产业发展规划(2013—2020)》的编制,通过了市政府和市规委会的研究审议,为经开区的建设发展提供了科学保障。
招商引资成效明显
在招商引资工作中,经开区创新招商模式,通过优惠政策、优质服务、大力招商,没有优势创造优势,没有环境创造环境,通过3年多的“南征北战”,实现了招商引资的战果累累。截至目前,经开区已注册落户企业85家,注册资金18.47亿元,累计实现税收1.1亿元,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近8亿元;与重庆北部新区达成三年对口援助昌都经开区7000万元的计划,与西藏农业发展银行初步达成3亿元的融资协议,将全面用于经开区基础设施建设。
特色产业培育壮大
在招商引资过程中,昌都十分重视对特色产业的培育和支持,目前在经开区,已入驻新能源投资企业16家,已有4家获得自治区发改委80兆瓦并网光伏电站建设指标,实现了昌都市大型并网光伏电站零的突破。同时,恒久钢构、兴昌家俱已建成投厂,电子商务已正式启动,重庆对口援藏实体站已于今年5月25日正式营业。由重庆北部新区渝兴公司援助2000万元修建的民族手工业园一期工程已于今年8月建成,民品中心首次以良好姿态迎接了中央代表团的视察。
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
走进昌都市经开区,一排排气派的厂房拔地而起,宽阔、干净的道路让园区显得整齐。初具规模的经开区,已显现出现代都市的气息。如今的经开区正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由重庆北部新区援助的7450万元,已到位6250万元,完成了A坝区两江大道行车道建设,启动了加卡北路、民族路等部分市政道路和综合管廊建设,小康示范小区已基本完成建设,经开区投资环境不断得到改善,并获得了国家农发行3亿元的贷款,将陆续用于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
征地拆迁开局良好
三年多来,经开区的发展建设得到了自治区党委、政府,昌都市委、市政府和援藏省市的高度重视,在规划编制评审、推进经开区批牌过程中,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及自治区相关厅局的高度重视和倾力支持,特别是在起步阶段面临资金短缺、人才匮乏、专业力量薄弱等诸多困难的时期,得到了重庆北部新区的大支持和援助,并达成三年援助计划,使经开区在规划编制、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产业发展和招商引资等方面取得突破进展,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村落变成投资热土的大跨越、大突破。截至目前,经开区已完成第一期1561.41亩征地工作,兑现涉迁群众征地补偿资金6287万元;依法完善国有土地管理,积极推进成熟宗地出让招拍挂工作;划定39家企业约1000亩用地红线范围;建立了群众利益共享长效机制,促进失地群众发展经济。
展望未来,昌都市经开区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同在,希望与困难并存。站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浪潮中,经开区正乘风破浪、昂然前行,豪情满怀地谋求新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