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新闻中心>昌都新闻>

真情大爱系民生 一枝一叶总关怀——“十二五”期间昌都民政事业发展纪实

2015-12-02 10:12 来源:昌都报 点击:0

真情大爱系民生 一枝一叶总关怀
 
——“十二五”期间昌都民政事业发展纪实
 
本报记者 夏怡雯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民政,自古有之,许多民政业务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民政的作用,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受人瞩目。
    从天灾人祸到生老病死,从赈灾救济、最低生活保障到医疗救助,从婚丧嫁娶到五保供养,从基层组织建设到社团管理,从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到农村住房保险,甚至关乎慈善的福利彩票管理……民政工作包罗万象,关乎民生,连接民心,触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
    “十二五”是不平凡的五年,在这五年里,昌都市民政始终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民政工作理念,抓住提升全市民政工作水平的重点,着力解决制约民政发展的瓶颈,迎难而上,奋发敢为,不断推进全市民政事业改革与发展进程,为实现与全国同步进入小康社会的昌都梦做出应有的贡献。
 
筑牢防线  
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保障
 
    民心大于天,和谐在人间。如今,不断健全的社会救助制度已深深扎根昌都,正以实际效果彰显“民政为民”的核心理念。
    “我现在每个月可以拿590元的低保,加上两个孩子的,能帮家里解决不少困难。”住在四川桥社区52岁的低保户扎西吉姆拿出低保证,向记者说起她领到的一笔笔低保金,“我的左手断了,身体也不好,没办法出去找工作,要是没有这些低保金,我都不知道我和我的两个孩子将会过着怎样的生活。”说着,扎西吉姆留下了感激的眼泪。
    “能保尽保,一户一档,公平公正,跟踪监督,动态管理,能进能出,把城乡低保工作办到困难群众的心坎上,让党委政府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这是昌都市各级民政部门开展最低生活保障的原则宗旨。记者了解到,5年来,昌都市城乡低保标准先后提高6次,城市低保标准从月平均350元提高至590元,为3634户7227人城市低保对象共落实低保资金13755万元;农村低保标准从年人均1450元提高到2350元,为84278人次农村低保户对象共落实农村低保资金38888.08万元;五保对象供养标准先后提高6次,从2000元提高至4400元,为5136名五保供养对象累计发放资6849.68万元。同时,医疗救助有效开展,共为31427人次发放医疗救助资金14009.47万元;临时救助共筹集资金1342.01万元,共救助8068人;教育救助共救助高校特困生1133人,支出救助资金357.3万元。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为更好的实现全民“兜底”保障,昌都市当前加强了社会救助的精细化规范管理,成立了社会救助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社会救助联席会议制度和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同时还建立了“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机制,按照《社会救助暂行办法》的有关要求,全市在各乡(镇)设立了“社会救助服务窗口”。通过一系列的制度设计,力求做到公平公正,切实保障最困难群众的现实需求。
     “医疗救助政策就是好,现在生病不再担心费用问题。”昌都市顺康客运公司登珠达吉说,“我因患糖尿病导致尿毒症,所产生的医疗费用民政部门给予救助。他们说,后续产生的医疗费用还可以申请救助,我现在完全不用担心生病看不起病。”自实施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制度以来,昌都市建立以民政部门牵头负责,财政、卫生、人社等相关部门密切协作的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机制,将所有困难群众纳入医疗救助范围,有效缓解了群众看不起病、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的发生。
 
建起堡垒  
社会福利服务多元发展
 
    “自从住进敬老院,真是享福了。前阵子我生了场大病,多亏敬老院工作人员细心照顾,要是像以前那样一个人住,怕是早就不在人世了。”察雅县中铝敬老院一位76岁的老人有些激动地对记者说起自己入住敬老院后的感受,满脸洋溢的是幸福和满足。
    目前,我市有乡(镇)敬老院23个,县(区)社会福利院6个,现集中供养五保对象3339人。同时我市还充分利用周转房、廉租房以及适合五保老人居住条件的其他供养点,对有意愿的五保老人集中供养,提高了集中供养率。
    在卡若区社会福利院,院里为老人们配置了空调、彩电、VCD、音响、冰柜、热水器、洗衣机等电器,还为每位老人的房间购置了电暖气、电视机等电器设备以及统一配备了藏床、长垫、柜子、被褥等生活用品,为五保老人提供了一个安享晚年的良好场所。社会福利院负责人告诉记者:“老人们在这里生活有人照顾,衣服有人洗,啥心也不用操。上午晒太阳,下午搞活动,可自在了。”
    老有所养,幼有所依。“十二五”期间,昌都市儿童福利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在加快孤儿基本情况的建档工作的同时做好孤儿《福利证》的发放工作,协调有关部门落实好孤儿户口问题,切实保障孤儿的合法权益。孤儿生活补助由2011年人均每月360元提高到2015年福利机构集中收养孤儿人均每月1000元元,散居孤儿人均每月600元。目前全市现有儿童福利机构1家,2013年新建昌都市儿童福利院(一院),新增床位700张,投资8400万元实现50.3%的孤儿集中收养。2015年改扩建昌都市儿童福利院(二院),新增床位692张,投资8304万元,实现孤儿100%集中收养。
    在此基础上,昌都市积极开展各项行动妥善安置流浪乞讨人员;进一步规范优化收养登记;推动福利彩票事业健康发展,进一步加大福彩票销售力度,保持各类福利彩销售量稳步增长。
 
防灾救灾  
织牢安全网
 
    昌都特殊的地形地貌,导致干旱、洪涝、泥石流、风雹、雪灾、低温冷冻、地震等自然灾害频发。“十二五”期间,我市先后经历了“8·12”地震,无情的灾害,考量着当地党委、政府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
    灾情发生后,市民政局根据应急预案,迅速协调商务、粮食、交通和驻昌各部队,及时组织实施救灾物资调运工作。同时,分赴左贡、芒康两县对救灾物资的押运、分配、发放情况实施跟踪检查,有效规范救灾物资的发放程序,保障了救灾物资调运及时到位和发放数量。“8.12”期间向地震灾区调拨救灾帐篷5692顶,棉大衣5147件、棉被39850床、棉衣裤19925套、牛奶200件、矿泉水250件、饼干382件、方便面3593件、糌粑34.05吨、碘盐2.69吨、大茶3吨(300条)、酥油18371斤、床302张和卡垫857对、防潮垫838张、手电筒1050个、小型发电机51台。
    在抗震救灾过程中,掌握第一手的灾情信息,是抗震救灾决胜的关键。市民政局建立了一套数据报送工作机制,每日11:00前,由各县民政局向市民政局报送物资接收发放数据和受灾情况,市民政局对物资接收发放数据和灾情信息认真核实后,报送市抗震救灾指挥部,为市委、市政府的救灾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目前,我市已建成市级救灾物资储备库1个、县级11个、乡级28个,村级临时救灾物资存放点343个,初步形成市、县、乡、村四级救灾物资储备库网络,2014—2015年共落实救灾物资储备管理资金68.5万元。同时,全市及各县(区)共组建了12个应急抢险队,应急救援队融合了民政、地震、消防、医疗、电力、通讯等部门,共组织开展30余次5800余人参加的应急抢险实战演练活动,应急救援队在各类灾情救援工作中得到了有效的锻炼。
    一系列重大决策,一大批资金项目,一组组温情数据,无不体现党和政府对弱势群体的关怀,也彰显着民政人“躬行为民之政”的高尚情怀。

   用“俯首甘为孺子牛”来形容昌都民政人再贴切不过。在地处横断山脉和三江流域的藏东高原,处处可以看到昌都民政人的身影,他们饱含深情,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开展工作,哪里有需要就奔向哪里,哪里有危险就奋战在哪里,他们成了人民群众的主心骨、贴心人,谱写了新时代民政人的恢弘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