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新闻中心>昌都新闻>

吸乡野之精髓 承艺术之魅力——记发展中的昌都唐卡画院

2015-08-10 07:42 来源:昌都报 点击:0

吸乡野之精髓 承艺术之魅力
 
——记发展中的昌都唐卡画院
 
本报记者 杨顺芳
 
    “唐卡”是画在彩缎上的一种卷轴画,多以宗教题材为主,它兴起于松赞干布时期,距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因为藏族游牧部族大多逐草而居,所以裹成一卷的唐卡,在他们心目中,是随身携带的庙宇、如影随行的图腾,被藏民誉为“随身佛”。
    昌都,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绘画技艺源远流长,数千年积淀下来的厚重文化底蕴,不断孕育出唐卡绘画艺术奇葩,在昌都11县(区)从事唐卡制作的艺人非常多,制作技艺代代相传。近年来,昌都市绘画人才辈出,唐卡创作呈现出繁荣发展的局面,昌都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大力发展和打造精品艺术,不断推动文化强市发展战略,唐卡艺术也得到整体传承和有序发展。
    为了加大昌都文化事业和唐卡产业的发展,今年年初,昌都设立了昌都市唐卡画院,其主要职能是组织本院专家并联系、凝聚市内乃至全区、全国一流唐卡画师和理论家开展精品创作,对青年画师进行创作培训,对唐卡艺术创作进行理论研究,推出名家力作,打造唐卡艺术品牌,为昌都经济文化强市建设服务。
    在画院里展出的唐卡,无论是动容传神的慈悲佛眼,飘然欲动的仙鹤祥云,或是威武凶煞的护神金刚,个个图纹细腻,色彩绚丽,活灵活现,美轮美奂。画院教室里,二十几个学生,正趴在桌子上,专心地用铅笔、尺子不停地描摹着各种图案。
    “唐卡在绘制的时候,有个特点,都是中心构图,也就是主佛的高度,额头的宽度,耳朵的长度,都是有着严格的比例。绘制唐卡的布,都是棉布,经过上胶打磨处理以后,把它绷在一个木框上……”昌都市职业技术学校的平措伦珠老师是嘎玛嘎赤派唐卡艺术的传承人,在昌都市唐卡画院里受教,记者采访时遇见他正在修改学生绘画的唐卡。“都说唐卡很不错,很漂亮。很多人能了解唐卡,看到唐卡的真正水平,我传播保护民族文化的心愿就完成了,也完成了当老师的心愿。”
    扎西拥措是昌都市唐卡画院的学生,来自卡若区妥坝乡,是画院里的唯一女学员,她和其他的学员们一样,在画院里,吃住免费。扎西拥措说:“我已经画了十二、三年的唐卡了,因为喜欢,所以一直坚持着自己的梦想,来到画院继续学习,只为昌都唐卡文化的传承做出自己的贡献。”
    画院院长昌孝成向记者介绍说,“唐卡画院是一家立志弘扬、传承和保护唐卡的展览、研讨、培训、鉴定和收藏的综合性群众文化艺术团体,既是人才培养的基地,又是文化传承的基地,主要目的是培训和发扬我们藏民族文化,把现有的唐卡艺术保护好,宣传好,让更多的人领略唐卡艺术的独特魅力。”
    市文化局副局长国庆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唐卡已经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步走进普通群众的生活之中,并正在国内外掀起一场唐卡热。“面对当下的唐卡热,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和判断,各级艺术管理者、服务者要充分尊重唐卡艺术人才培养规律和唐卡艺术自身的创作规律,保持好昌都唐卡文化的原生态。我们一定要把这个传承人的工作做好、做大、作强。”
    据了解,昌都市唐卡画院集嘎玛嘎赤派、康勉唐派、康勉萨派、象雄东多派四派于一体,聘请20-50名唐卡画师进行创作,年创作作品40-100幅唐卡,是带动和提升昌都城市文化品位的一项有效措施,对促进全市文化艺术繁荣和发展,必将起到积极地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