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活特色经 铺就致富路
——全市推动特色农牧业发展纪实
本报记者 刘晓江
初春时节,记者走进如意乡杜嘎村241座高效日光温室,阵阵热气扑面而来,畦田里的菜瓜、黄瓜含翠欲滴,草莓、西瓜等水果也长势良好。
卡诺区现有高效日光温室大棚2000多座,大棚种植面积达2000多亩,加上露天菜、拱棚菜等,蔬菜总产值能突破1.5亿元。
2012年以来,昌都市突出重点、因地制宜、彰显特色、科学规划,合理规划布局,发动群众参与,提高科技含量,打造名优品牌,有力地推动昌都特色农牧业产业大发展,实现特色农牧业产业从投资少、规模小、效益不高向规模增大、辐射带动作用强的明显转变。去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6844元,同比增长16%。
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了特色农牧业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特色农牧业产业工作,对葡萄种植基地、荞麦生产加工、优质青稞种植、蔬菜生产基地、城郊畜牧业等重点项目进行任务分解,落实牵头实施单位。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部门领导协助抓,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特色农牧产业发展格局。同时整合农牧、林业、水利、扶贫、科技等部门资金,加大对农牧业特色产业的发展政策和资金倾斜,为加快发展农牧业特色产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紧密结合昌都实际,按照“优势区域、优势产业、优势资源、优先发展”和“区域集中、规模做大、质量提升、效益提高”的发展思路,充分挖掘资源优势,坚持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林则林,在开展大量调查研究和论证的基础上,制定《关于加快发展昌都特色农牧业产业的实施意见》,确定做强芒康藏东珍宝“达美拥”干红葡萄酒、八宿“拉鲁卡”荞麦、洛隆“洛宗”糌粑系列产品加工产业和类乌齐牦牛肉加工产业、绿色无公害蔬菜等五大优势加工产业,培育干鲜果品产业带、特色林下资源加工出口产业带、虫草交易加工产业带、藏药材生产加工产业带四大特色产业带,建设葡萄、荞麦、优质青稞、绿色无公害蔬菜、干鲜果、药材种植基地和草地畜牧业养殖基地、畜牧业养殖基地八大种植养殖基地。
坚持以藏东珍宝酒业公司为依托,加大葡萄种植基地建设。2012年,昌都市投资2720万元先后在芒康、左贡、八宿3县大面积种植葡萄以来,全市葡萄种植面积达5200亩,在建葡萄生产基地近万亩。以八宿县“拉鲁卡”荞麦酒为依托,投资500万元在八宿县建成了1个荞麦生产及加工基地;同时加大荞麦种植面积,今年共种植荞麦2万亩。以洛隆县“洛宗”糌粑产业为中心,在洛隆、边坝、丁青、昌都等产粮大县大力推动优质青稞生产基地建设,建成10万亩的优质青稞生产基地。以索多西辣椒生产加工为抓手,扩大种植规模,2015年索多西辣椒种植面积扩大到2000亩。这些项目的建成投产,对推动种植业结构调整、提高生产规模、提升质量档次、延伸产业链将打下良好的发展基础。
昌都把发展特色农牧产业与提高人民群众收入、改善民生结合起来。以蔬菜大棚建设为基础,大力实施“菜篮子”工程。去年生产蔬菜达5万多公斤,着力解决昌都蔬菜价格高、群众吃菜难问题。采取秋杀冬储的有效手段,调节市场畜产品结构,保障市场供给,满足群众生活需要。类乌齐、昌都、江达、丁青、八宿、边坝等县建成的牦牛育肥及扩繁基地,年出栏育肥牦牛近2万头;贡觉、左贡、江达等县建成阿旺绵羊育肥与扩繁基地,年出栏绵羊2万只左右;芒康、左贡、察雅等县建成黑山羊养繁基地,年外销山羊3万只。2014年,全市肉、奶产量分别达到8.87万吨、8.2万吨。
坚持连片开发示范,规模化生产,建立以芒康县为中心的芒康、左贡、察雅葡萄生产加工基地,以昌都县为中心的绿色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以八宿县为中心的荞麦生产加工基地,以洛隆县为中心的青稞生产加工基地等农畜产品加工基地,连片开发,提升农牧业种植养殖规模,保持农牧业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加大对藏东特色农畜产品的宣传、推介力度。目前,藏东珍宝葡萄酒业及“达美拥”品牌、八宿县荞麦系列产品及“拉鲁卡”品牌、洛隆县糌粑系列产品及“洛宗”品牌和芒康县索多西辣椒系列产品及品牌4类系列产品已获得国家QS认证并在区内外超市上架。
为提高特色农牧业产业的技术含量,昌都大力开展青稞、荞麦、特色蔬菜种植技术研究及高产饲草料的品种展示工作,为大面积推广提供技术依据。坚持“实际、实用、实效”原则,结合各县独特的农牧业自然资源优势,采取宣传、普及、培训等多种形式,大力推广农牧业实用新品种和新技术,不断提高农畜产品科技含量和农牧业特色产业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