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3-13 12:39 来源:今日西藏昌都 点击:0
今年61岁的老人罗顿珠见证着昌都60年的深刻变化。60年岁月,时间在老人的面容上雕刻痕迹,左贡县的发展变化以及整个昌都翻天覆地的变化也凝刻在了老人心中。
如果说1950年昌都解放,那年罗顿珠仅一岁,他还不能体会到这个时代所发生的重要变革,到1959年的民主改革,罗顿珠却深切体会到了生活的巨大转折。
罗顿珠土生土长在左贡县旺达镇金达村,他与金达村一同成长,共同经历着新时代赋予给他们的新生活。
刚解放时的金达村,是左贡县最穷的三个村之一,人口少,再加上多年的压榨,人们几乎丧失了希望获得新生活的能力 “父母都是差巴,田地都属于寺庙、领主和头人,收获的粮食一大半要交上去,剩余的还债,辛辛苦苦忙碌一年结果家里什么都留不下。”罗顿珠的话依旧充斥着当时的痛苦,“不光是我们一家,全村还有别的村都是这样。父母为了能让我们过好点,就找借口去梅里雪山转山逃出去,但是还要靠乞讨过活。”
罗顿珠向记者讲述了当时生活的一个细节:家中有一小袋糌粑,糌粑已是家中最好吃的东西。父母亲怕孩子们偷着吃,就挂在屋内的横梁上,每次就只能尝一小口,只有在过节时才会多吃一点。
“再看看现在,哪里还有吃不饱的人,我们村还是全县良种推广基地,连续8年粮食高产,而且每亩地还有良种补贴30元。除了粮食,牛肉、酥油、蔬菜瓜果样样齐全,现在什么好吃的都能吃得到。”罗顿珠用最简单的话语勾勒出了新旧生活的变化。
民主改革那年的场景,即使过去了50多年,在罗顿珠心中依旧清晰:全村的人得知要分土地了,全部都聚集在地里,互相询问着这会是真的吗?等到手中分到了地、牛羊,才相信是真的了,那个时候父母和乡亲们的激动和高兴是没法用语言来形容的。“我们家分到了8亩多地,20多只牛羊,一顶帐篷。父母亲是差巴,苦命多年,有了属于自己的地和牛羊,才有了当家做主人的感受。”
上学是什么?对差巴而言,对小时候的罗顿珠而言,丝毫没有概念。但是,民主改革给他们的人生带来了极大的转变,“父亲告诉我,现在党和政府给我们盖起了学校,终于有机会了,一定要去上学,千万不能像我们这辈一样,受苦受累,要学习知识,才能懂得更多。”从此,罗顿珠开始读书学文化,并在1966年参加了昌都地区粮食局举办的会计培训班,一年后回到金达村担任了生产队小会计。
1972年,他又得到了一次前往拉萨学习财会知识的机会,一年的培训让他学到了更多。“培训回来后,我在人民公社任会计,要是没有文化的话怎么能有这么好的工作呢!”罗顿珠说,正是党的好政策和父亲的谆谆教育才使他走上了工作岗位。
1980年罗顿珠成为一名共产党员,1987年他被选为村党支部书记,更坚定了他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决心。开荒地、修水渠、建水塔,组织群众外出务工,组织党员帮助贫困户……全村人在他的带领下,鼓起精气神,勤勤恳恳工作,充分享受各种优惠政策,2009年全村人均收入达到了3000余元,全村实现安居。
“这段时间正在接受全县组织的村级干部培训,连续5年都有这样的培训,培训内容丰富,可以深入学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基层党建、消防等方方面面的知识。”罗顿珠说起关于村级党组织建设的知识,滔滔不绝,“我年龄越来越大了,一定要多培养有文化、有知识的年轻人吸收到村委会来,每年至少培养5名新党员,力保村委会工作开展得更好。”
见证历史发展的罗顿珠老人,还在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上忙碌着。“我能干一天,我就一定干好,党和政府给我们带来了新的生活,这个社会与我的父母亲生活的社会截然不同。我们获得了新生,我们的生活必然会越来越好。”罗顿珠的脸上,有着老人的沧桑,更显现着对未来的坚定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