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新闻中心>昌都新闻>

“十一五”昌都“三农”工作实现新跨越

2014-03-13 12:31 来源:昌都报 点击:0

   “十一五”期间,昌都地区不断加大“三农”投入,加强农牧区基础设施建设,严格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在“保增收、强基础、调结构、重民生、促和谐”上下功夫,农牧业综合能力不断增强,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

    “十一五”期间,昌都地区不断加大农牧业发展投入,促进了农牧业经济快速健康发展。2010年,昌都地区农牧业总产值完成23.1亿元,较2005年增长6.6亿元,年均增长6.9%。粮、经、饲比例由2005年的82∶12∶6调整为现在的78∶12∶10。乡镇企业实现产值1.67亿元,多种经营收入7亿元,民族手工业收入7205万元,比2005年分别增长28.4%、66.7%、22%。全地区农牧民人均纯收入3662元,同比增长16.5%,连续五年保持两位数增长速度,与2005年相比接近翻一番。“十一五”期间,全地区共举办各级各类培训班1000多期,培训农牧民13万多人次,仅2010年全地区劳务输出人数就达26万多人次,劳务收入4.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12%。

    “十一五”时期,昌都地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使80%的农牧民住上安全适用的住房,农牧区水、电、路、邮、通讯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不断完善,农牧区面貌发生历史性新变化。“十一五”期间,累计完成57190户农牧民安居工程、1131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和126个新农村示范点建设任务,38万多农牧民住进了安全适用的新居,52万多农牧民用上安全水,30多万农牧民用上了电,农牧区人口用电率达52.1%,比2005年提高了39.7个百分点,实现了乡乡通邮 ,村通讯覆盖率达75%。

    “十一五”期间,昌都地区立足特色资源和比较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区域特色产品和高原绿色食品开发、特色养殖为重点,以龙头和协会带动为手段,大力发展农牧业特色产业。建设45个农牧业特色产业项目,累计完成投资近2.8亿元。全地区现有农牧业特色产品27种,年产量541吨,实现产值1006万元,带动农户4016户,户均增收685元。扶持建立地县级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家,实现产值1380万元,实现收入1171万元,带动1964户,户均增收3459元。

    “十一五”期间,全地区共实施扶贫农发建设项目412个;实施农村公路通达项目208个,乡镇、行政村通达率分别为100%、85.5%;农牧区水利设施建设完成投资13亿多元;建设农村沼气31531户,惠及33000多户、17万多农牧民群众。

    “十一五”期间,昌都地区努力促进农牧区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全地区用于教科文卫事业的资金达到36.6亿元,基本实现“两基”攻坚目标,青壮年文盲率从2005年的5%下降到2.2%,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初中入学率、高中入学率分别达到98.68%、93.44%和33.23%。改扩建5县卫生服务中心、103所乡镇卫生院,改善了医疗条件,提高了地、县卫生保障能力,缓解了农牧民群众看病难的问题。建成5县综合文化活动中心、37个乡镇文化活动站、2县中波台和1915座广播电视基站,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90.05%、90.1%。落实救灾资金累计达3879.2万元,救济粮391.7万斤,救济灾民26.2万人(次)。

    昌都地委、行署坚持以乡村党组织建设为核心,把加强农牧区基层组织建设作为谋长久之策、行固本之举的重要抓手,不断夯实反对分裂、维护稳定、促进发展的思想基础、组织基础和群众基础,有力地促进了农牧区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十一五”期间发展农牧民党员3000多名,选派56名机关干部和146名大学生村官到村任职。(涂显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