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3-13 10:33 来源:今日西藏昌都 点击:0
从2007年担任这一职务来,杨鸿东已数不清这是多少次奔赴左贡县的乡镇、村了。
左贡县共有10个乡镇127个行政村,到目前为止,杨鸿东已跑了近三分之二,一年365天,几乎天天都是守在村里,呆在群众家中。
“能看到群众平平安安地过日子,我和他们呆在一起才算没有白呆。”杨鸿东笑着说道。
资源纠纷、虫草纠纷一直是基层工作的难点所在。
2008年6月份,左贡县绕金乡与察隅县古拉乡群众发生矛盾。沿照历史习惯,绕金乡群众习惯到古拉乡亚塔牧场放牧,现在古拉乡的群众不允许其去放牧,群众相互争执,群体性暴力事件极有可能发生。一听到消息,一接到命令,杨鸿东率领的左贡县工作组连夜出发,坐车骑马,山上路窄又陡峭,有时又只能走在水沟里,这样的路连马也受不了,杨鸿东一行个个都从马上摔下数次,紧赶两天两夜后,才抵达亚塔牧场。
本着尊重历史、维护稳定、保护群众的原则,工作组一行经过三天艰难协商,消除了两乡群众之间的矛盾。“我们来到这儿的目的,就是要坚决做到群众无暴力无伤害,不能让百姓平安的过日子,那我们的工作就没有意义了。”杨鸿东说。
自杨鸿东1986年参加工作以来,先后在芒康县法院、左贡县法院任职,多年的基层工作经验、专业的法学知识,为杨鸿东从事政法工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扎玉镇是左贡县最大的乡镇,人口多,居住分散,交通不便,再加上资源纠纷多,群众问题处理起来难度也大。
在扎玉镇洛拉水电站工程建设中,施工队按工程建设要求在江边上钻了一个深洞,令施工人员意想不到的是,这一举动遭到了当地群众的抗议。在施工方慢慢了解情况后,才得知群众以为他们这一举动破坏了他们的水源,但由于洞已挖好,施工方与群众协商未果,眼看矛盾冲突就要发生。
杨鸿东带领工作组马不停蹄赶到了扎玉镇,与乌拉村群众详细讲解利害行为,安抚双方情绪,并和乌拉村村委会主任、个别群众一道下山到海拔
经过两天的调解,山上山下来回转,矛盾最终得以化解。“有时候问题其实也没有那么复杂和难处理,沟通渠道不畅通、语言障碍都可能引发小矛盾,我们要做的就是让他们知道双方都是没有恶意的,只要把情况弄明白了,问题也就解决了。”杨鸿东对处理这些类似的纠纷很有办法。
村与村之间的矛盾总是出的突然,却似乎问题已积怨已久。
巴玉村与吉普村就是如此。两村群众对双方的不满,导致了冲突发生,巴玉村群众守到通往外界的唯一的一条桥,不允许吉普村人走。为此,吉普村群众绕过大山,上访到左贡县政府,希望政府能解决问题。
杨鸿东带领工作组,先后前往巴玉与吉普二村4次,用近4个月的时间,摸底调查情况。“为了能够详细地了解矛盾发生的原因,我们挨家挨户调查,一个个地询问情况,找出症结所在,只有把他们的想法弄明白了,问题才能解决。”杨鸿东回忆道。
群众情绪很难控制,两村“村委会”班子不但没有安抚群众、缓解矛盾,反而进一步使冲突激化,这些行为让杨鸿东一行感到十分恼火。“按照县委、政府的要求,两村‘村委会’班子被果断换掉,村支书、村长如果不能起到良好的带头作用,而只能起到反效果,不换怎么能行。”杨鸿东一脸坚决的表情。
矛盾在杨鸿东等人的协调下慢慢化解。后来一系列修桥、修路的行动,新的村级领导班子的带领,让围绕当地群众多日的阴霾逐渐散去。
今年41岁的杨鸿东终日奔波在百姓身边,哪里有矛盾就到哪里去,“只要左贡县平平安安的,我们就高兴。”他开玩笑似地说,“感觉要在纠纷点上安家了,怕是要修房子才行。”
杨鸿东的妻子已经病退,回了老家,孩子在内地就读西藏班,他有四五年没有回去看过孩子了。“小孩马上要考高中了,都不知道现在长成什么样子了。”杨鸿东脸上有着难见的愧疚之情。
对于家人的忽略,这种感情却转化为了对当地群众的关怀。走村入户,与群众吃住在一起,了解他们的想法,杨鸿东说,这是做好群众工作必须一以贯之的原则。
不论是爬雪山时被群众拽上山去,还是骑马下山时摔下数次,更是回到县城后脸上布满灿烂“地图”,这些也没能动摇他继续坚持下去的决心。“如果问题没能解决,就甭想睡一个好觉。问题解决了,我们的心就宽了,这是我应该做的,而这不仅仅是我一个人做的。”杨鸿东的话朴实坚定。
昌都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