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3-13 09:20 来源:昌都报 点击:0
站在卡若区通夏村的村民广场上,听村民向记者一一讲述他们的领路人加永尼玛平实感人的故事:个人出资10万元投入该村的村民广场建设;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自己拿出17万余元为村里办了许多好事、实事;为村民担保在银行贷款100万元用于村民的农房改造;拿出近4万元为困难群众垫付房屋改造材料款……句句诉说就好像历历在目,让人不禁对这位康巴汉子产生了崇敬之情。
2005年,通夏村实现了人均收入万元的突破,成为昌都地区第一个“万元村”。谈起村里突飞猛进的变化,村民们一语道破:一是党的政策好,二就是靠我们的领路人加永尼玛。
穷孩子实现了致富梦
今年40刚出头的加永尼玛由于过多的操心和劳苦,使他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要苍老许多。他告诉记者,他自己也是一个穷人家的孩子,家庭的贫寒使他不得不提早退学,提前担负起了家里的担子。1983年,在这个改革开放号角刚刚吹响不久的年代里,一些人大胆地搞起了个体运输并因此发了家。这深深地触动了加永尼玛的心。于是,他向亲戚朋友借钱购买了村里第一辆手扶拖拉机;同年,他又办起了全村第一家糌粑磨房。正是他迈出的这一大胆步伐,才有了今天的加永尼玛。在最初那段寻梦的日子里,加永尼玛不怕吃苦,不怕累,天天开着他的手扶拖拉机在县城里找活干。如今的他已经拥有了东风汽车、工程装载机车、越野小汽车等好几辆车。
加永尼玛成了村里最先富起来的人。他们家的新房里现代化家电一应俱全,藏式家具样样都是新买的。在他家的客厅里,我们还发现了一样在农村里较少见的东西———电脑,加永尼玛说是给小孩买的,为了给孩子创造一个优越的学习条件,他毫不吝惜地为孩子添置了许多学习用具。
位于达玛拉山脚下的通夏村距离昌都地区地委、行署所在地的卡若区约5公里,有着便捷的交通和环境优势。该村还有一个城镇近郊最大的饲草基地。富有经济头脑的加永尼玛看到了这些优势和条件,他大胆地提出了改良黄牛的计划。先是他自己投资引进了几头优质黄花种牛进村。当他的改良结果活生生地展现在乡亲们面前时,乡亲们打消了顾虑,纷纷加入黄牛改良的队伍中。通过两三年的时间,全村基本实现了黄牛良种化。
老百姓认定的“领头羊”
提起加永尼玛,在通夏村没有一个人不翘大拇指的。致富后的加永尼玛没有忘记和自己共饮一方水的乡亲们,在他的带领下,村里组建起了运输队和建筑队,现在这已成为全村群众增收致富的主要路子。
担任村委会主任前,加永尼玛承包工程每年的收入都超过20万元,担任村委会主任后,锐减到8万余元,这是因为他把自己的绝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帮助其他村民致富上了,放在了带领全村人民共同致富的事业上。
2001年在他的带领下,村里组建起了农民建筑施工队。施工队除了组织村民参与修建房屋,他们还积极参与公路、水渠、水库、桥梁等基础设施建设。2001年至今,这支农民建筑施工队的村民们每天都可以拿到日工资3元到100元,每人年均收入达到万元以上。村民告诉记者,施工队的大部分活都是加永尼玛给联系的,要是他自己组织一些劳工,自己承包活干是完全没问题的,但是,他没有这样做。用他自己的话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只有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才能无愧于党员这个崇高的称谓。”
在加永尼玛的带领下,全村贷款购买了30多头奶牛分给每家每户散养,基本形成了奶牛养殖基地的雏形。
村民向巴泽拥老人告诉记者,她们家以前在村里是典型的贫困户,但是,自从加永尼玛担任村委会主任后,想办法帮助她们家贷款购买了运输车,并帮着找活干。现在,家里的房子也已经盖好了,洗衣机、冰箱、彩电等家用电器也都买齐了,真的太感谢村委会主任加永尼玛。
党员先进性的践行者
作为一名党员,加永尼玛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着党员的先进性。
第一次到村里采访,记者是在火热的修路工地上见到了加永尼玛,他正带领村民在修一条通往山下的路,他们家的那辆工程装载车放弃了一天上千元的租借费而免费用于为村里修路;在农房改造中,地理位置好的房基地他都让给了其他村民,而自己家的房子则建在了村里位置最高的地方,交通十分不便,加永尼玛笑称:“自家房建在高处,站得高、看得远啊,没什么不好。”村里原来的饮水条件十分差,为了提高村民们的饮水质量,他带头在村后的山上修建了一座水库,并将水管牵到了每家每户。村里有3户居民因为居住在村边上,安装家用电话十分不便,于是,加永尼玛出资为这3户家庭安装了一个公用的IC卡电话机,基本实现了家家户户通电话。
今年开春后,加永尼玛又有了新的打算,他要自投资金将水库的底部彻底清理一下,让村民们喝上更加清澈的“自来水”。村里的绿化带建设也时刻牵动着他的心,还有村教学点的教学设备如何提高,村里那几户贫困户下一步的发展计划如何制定……所有这些事都是他每天要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