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新闻中心>昌都新闻>

南川谷地的幸福家园

2014-03-13 09:10 来源:今日西藏昌都 点击:0

 洛隆意为“南川”或“谷地”,良好的地理环境成就了藏东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在此诞生。今年以来,位于南川谷地的洛隆县新农村建设开展得如火如荼,让记者深深感受到新农村建设带给洛隆人民的发展成果。仲春季节,洛隆大地已是草长莺飞、花红柳绿,沿着303国道一路走来,从布宿、康沙到孜托、中亦,从硕督再到俄西,以安居工程为突破口的新农村建设,让广大群众不仅住上宽敞明亮的新居,生活水平也上了一个新台阶,生产发展、生活宽裕在这些地方已初步显现,改革发展的成果让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安居:开工100%

  今年,洛隆县安居工程建设早部署、早安排、早实施。记者在洛隆各安居工程建设施工点看到,到处一派热火朝天的场景。2007年昌都地区下达洛隆县计划任务为895户,各乡镇实际安排数为909户,开工户数达到909户,开工率100%。在安居工程建设中,路、电、广播电视、电话、村委会、村民活动中心、村教学点的调整等配套工程也一并同步进行,使农牧民能够充分享受到公共基础设施发挥的社会效益。

  今年年初,洛隆县委、县政府就把县级干部分成七个工作组分别到乡镇第一线与乡镇、村领导共同组成现场工程指挥部,负责施工点的协调工作。工作组采取现场办公的方式对各施工点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由于组织得力,措施得当,部分安居工程点已经提前完成预期任务。在实施安居工程建设中,洛隆县党政军警民总动员,积极投入到安居工程建设中。全县干部职工和当地驻军,利用周末、节假日、午间休息时间、放弃休假等投入到农牧民安居工程建设中。在康沙镇、孜托镇以及其他乡镇的农牧民安居工程建设中总计投入劳动力1300多人次,鼓舞了全县农牧民群众建设美好家园的士气和斗志,给全县农牧民做出了榜样和示范。同时,充分发挥党员、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全县农牧民党员1500余人,共青团员1200余人,纷纷以乡镇为单位组织成立了“青年突击队”、“党员突击队”、“党员义务监工队”,参与安居工程建设。

  高度的组织化程度也是洛隆今年安居工程建设进展顺利的一大原因。在俄西乡娘娘村的大骨节病搬迁点,记者看到,这里集中了全乡11个行政村的958名农牧民;中亦乡甲果大骨节病搬迁点集中了435名农牧民;硕督镇达翁村小康示范点集中了705名农牧民;在康沙镇、孜托镇的小城镇建设中组建了农牧民施工队,先后集中了300余名农牧民参与工程建设;在其他乡镇的分散建设点分别不同程度地组织了7-10人规模的建设队伍。参与安居工程建设的农牧民达7557人,其中有组织参与建设的农牧民群众达2990人。

  在俄西乡娘娘村安居工程建设工地,记者到达时已是傍晚,刚好遇到乡放映员为群众放映电影。安居工程与精神文明、政策法规宣讲结合起来,极大地调动了当地群众建设新家园的热情。今年,洛隆县准备了300余部影片供应各乡镇,各电影放映队深入到安居工程工地,利用夜间农牧民休息时间为他们放映电影,各乡镇干部也利用工作之余对农牧民进行政策法规宣传,使农牧民真正懂得了党和人民政府关心体贴基层农牧民的好政策,使农牧民成为政策法规的明白人。

  乐业:致富有门路

  对于那些已经住上了新居的洛隆群众,大力发展生产、搞活农牧区经济,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

  作为藏东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当地群众在政府的引导下,调整产业结构、扩大优质商品粮种植面积、加大果林经济建设、加大劳务输出,使群众的收入大幅度增加。俄西、马利、百达等乡镇充分利用地处怒江河谷优势,积极发展果林经济,仅百达一地,每年干果生产就达数10吨,为群众增收创造了极大效益,俄西乡1200多亩的银杏林也可为当地群众每年创收几十万元。在俄西乡贡中村,记者来到村民土登去年建好的新居,布局合理的新房让一家人乐开了怀,去年贷款4万元,今年上半年就已还清。“从山上搬下来,不仅居住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儿媳妇在新村里开了家店铺,儿子也开了家摩托车维修铺,再加上新买的一辆大卡车跑运输,收入很可观。”的确,新村的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集中式居住为新村增加了人气,作为乡政府所在地的贡中村自然成了周边村庄的商品流通集散地,土登的生意经唱得一天比一天好。“要是在以前,想做生意都不成,现在家里生活好了,有了自家的蔬菜大棚和果园,背投电视、冰箱、洗衣机一样也不缺,这一切都归功于党和政府实施的新农村建设。”土登告诉记者。

  生活逐渐宽裕起来的洛隆人,饮食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蔬菜、米面已成了当地群众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主要食物,在俄西、布宿、中亦、康沙等乡镇,不少村子都有几个蔬菜大棚供各户日常所需,村民们采取互助组形式,共同劳动,集体采摘。在康沙,记者来到村民达娃家时,正赶上他家吃中午饭,餐桌上两菜一汤,“自从去年村里建了蔬菜大棚,现在孩子们离开了蔬菜,已经不习惯了”,女主人旺姆介绍说。说话的间隙,达娃已经从安居工程建筑工地收工回来,会木工的达娃是工地上一把好手,“县里要把康沙建设成明星小城镇,随着这几年安居工程的建设,木工很实用,每年都能挣不少钱”,说着,达娃幸福地笑了。

  像土登、达娃这样受益于新农村建设的群众在洛隆县各乡村都能遇到不少,他们已初步实现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的目标。而在安居工程建设中,洛隆县各乡镇组织的农牧民施工队有力促进了当地农牧民增收致富。今年,全县2000名青壮年组建成数个农牧民施工队,聘请专业技术人员负责技术传授和队伍管理,现教、现学、现用,通过培训使农牧民在直接掌握了技术的同时,也为农牧民增加收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达龙乡成立了“民族手工队”,将全乡的画工、木匠等能工巧匠200余人组织起来,既解决了在安居工程建设中的部分技术困难,又增加了群众的现金收入。县里也设立了塑钢、铁门两个加工点,挑选了12名青壮年农牧民,聘请了专门的技术人员负责指导,在县城开办加工点。在学习技术的同时,拓宽了农牧民增收渠道。

  南川谷地的笑声孜托镇的旺多开发区是洛隆县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地之一。在夏果村,记者看到整齐有序的村落,当地干部告诉记者,这是前两年县里实施农房改造时建设的新村落。村长布穷娃家正在扩建,我们便来到洛松赤列家,一进家门,两座满仓的储粮室便映入眼帘。家里27亩地,全部种上了优质白青稞,每年都能卖出四、五千斤粮食,收入可观。洛松赤列盘算家里的收入,每年能卖出三、四头牦牛,加上每年都能采集虫草等中药材,日子过得不错。在整洁的院落里,记者看到1辆大卡车、两辆摩托车,播种机、拖拉机等农业机械。布穷娃说,他这样的家庭在全村只算中等,全村80多户人家,家家住上了新居,过上了好日子。话没说完,幸福的笑容已挂满了布穷娃和洛松赤列的脸上。

  洛隆县县委书记戴正明、县长燕红告诉记者,洛隆县在以安居工程为契机,整体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将真正做到建管结合、建用结合。安居工程建设完成以后,教育引导农牧民转变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树立社会新风气,加强生态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建设文明乡风,促进社会和谐,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县委、县政府还将制定出台一些相应的措施和制度。同时,积极探索培养新农村的新型农牧民,充分利用洛隆县的教育优势,通过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使教育优势转化成为人才优势;通过党团组织的作用教育广大中青年农牧民,使之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牧民。在产业发展上,找准洛隆县发展第一、第三产业的切入点,主要通过发展种植业、养殖业、服务业、近郊旅游业等探索农牧民增收新途径,使全县群众在建设自己新家园过程中,早日过上幸福安康的新生活。(责编:南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