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新闻中心>昌都新闻>

又一个辞别牛毡棚的村庄

2014-03-13 09:10 来源:今日西藏昌都 点击:0

又一个辞别牛毡棚的村庄

克色村创建和谐文明村

   沿油色平坦的214国道向前行驶,在距八宿县邦达镇2.5公里处,即可遥见在蓝天白云辉映下展现在公路两旁错落交织的崭新村落,出于内心的某种默契,当地村民们都在自己的屋顶上树起了面面鲜艳的国旗,迎着从广袤的绿色草原吹拂而过的阵阵微风、徐徐飘扬。有谁知晓,这就是过去曾经在空气中弥散着典型的牛粪香味的克色村呢,不知是在何年何月,这里还散布着些许牛毡棚。“过去千百年来,祖祖辈辈无法改变的事实、无法达成的愿望,今天终于在我们这一代人实现了,党和国家的政策真好啊!……”自治区劳动模范、克色村村委会主任其绕扎西自豪地吐露出了真言。不经沧海、难成桑田,克色村的发展历程再现了这种真实,谱写了八宿县新的和谐乐章,铺就了一条独特的致富轨迹。

“战斗堡垒”是将    “先锋模范”是卒

    在克色村这样一个仅有48户群众、290人的纯牧业村,发展经济是一大难题。受传统意识及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制约,人们的视野颇为狭隘,陈腐的观念一直禁锢着人们的灵魂,致使当地的生产生活水平极低。2002年,经村党支部、村委会与全体村民共同协商,决定结合本村实际,以夯实基层组织基础为突破口,努力构建一支致力于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有力”基层组织,以便发挥好村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应运而生,群众致富奔小康的领头雁、克色村村委会主任其绕扎西出现了,村里的共产党员也“红火”起来了,在其绕扎西的积极带领下,村里研究制定出了“两条腿走路”的发展战略:一是“靠路吃饭”,鉴于318、214两条重要国道线路经脚下,只要牢牢把握住这两条致富的“生命线”,群众脱贫致富完全没有问题。其绕扎西率先带领群众“跑运输”,以此作为“原始积累”,尔后再谋发展大计;二是紧紧以318、214这两条国道线为依托,创办集餐饮、娱乐、汽修等各项服务为一体的藏家乐,聚本村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及村干部、村党员集体智慧富民强村。同时,还强化了低效益生产生活方式的调整和转变,加强产业结构调整,通过拓宽致富渠道、积极引进人才技术资源,逐步形成了规模大小不等的各类经济实体,有力地拉动了当地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乐业谋安居    安居促乐业

   没有经济的快速发展,就没有和谐安定的社会生活环境。克色村的创业精神生动地印证了这一事理。经克色村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大力扶持下,有26户人家陆续购买了汽车“跑运输”,以此为基础,该村逐步发展和壮大了自己的致富“龙头车队”。运输队在村委会主任其绕扎西队长的带领下,怀揣糌粑袋、身挎简易行囊,风里来、雨里去、战严寒、斗酷署,开始了他们谋致富的征战历程。2002年,村民们劳务收入终于突破了100万元大关,全村小康规模初步呈现,50%以上的民居建设已颇具档次,再也看不见过去的牛毡棚了。深入民居,处处可见富丽堂皇的装潢、高雅的生活器具及质朴的民间风情,凝聚成了高原深处独特的一种和谐。“春”是任何人都能够感受到的,克色村人感觉到了,他们在翘首以盼2008年、等待安居工程“步伐声”的临近。现在的克色村人思路更宽了、致富的点子更多了。2006年,通过首次在高海拔地带种植土豆20余亩获得丰收,群众又实现经济增收2万多元,经过不断地大胆尝试,当地群众尝尽甜头,目前,他们开始将眼球投向“大棚温室”,并将自身积极溶入到周边经济发展大潮之中。

洒辛勤耕耘汗水    尝现代文明成果

   村委会主任其绕扎西代表全体村民主张,不仅要把克色村建成为邦达、八宿的和谐文明示范村,而且还要把克色村建成为昌都乃至自治区一级的和谐文明示范村。他要求全体村民要以饱满的热忱、永不宁息的激情、顽强的意志进行长期不懈地探索。克色村的群众在努力打造绿色生态小康村的同时,始终不忘提高自身精神生活水平。截止目前,村里已有23个村民购买了手机、20户群众安装上了程控电话,电视已基本覆盖全村,文明之风在这里悄然兴起。为了百年大计、为了子孙后代,现在的克色村正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而忙碌着。

                                                         杜荣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