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新闻中心>昌都新闻>

昌都做好农业开发的“综合”文章

2014-03-13 09:06 来源:昌都报 点击:0

 近年来,昌都地区努力实施“一产上水平”战略,紧紧围绕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农牧民增收致富这个要求,通过开展农牧业综合产业化建设,使项目区群众从中受益,逐步摆脱贫困走向富裕,整个藏东农牧区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特色产业项目强基固本

  记者日前来到卡若区城关镇通夏村村民夏多次仁家,正好碰见一头黑白花奶牛正从他家门前慢悠悠地踱过。夏多次仁是通过农业综合开发脱贫致富的典型。2005年,昌都地区农发办在通夏村实施了黑白花奶牛养殖项目,通过养殖户家庭喂养的方式,建立奶牛养殖基地。这个村的贫穷户夏多次仁在政府的帮助下参与了养殖项目,喂养了3头奶牛,每天的牛奶可以卖100多块钱。如今,夏多次仁一家建起了新房,还在自家院子里办起了“藏家乐”,开业两个月赚了4000多元。

  不仅是通夏村,在卡若区城郊的卡若镇、俄洛镇等多个乡镇,养殖奶牛已经成为当地群众增收的重要手段。整个项目不断向纵深发展,已初步形成了产业化规模。

  与奶牛产业一样红火的是卡若区的蔬菜基地项目。2002年,蔬菜基地建造了20栋高效日光温室、12个塑料大棚,影响和带动了200多户菜农参与,种植蔬菜、瓜果。

  奶牛养殖和蔬菜基地建设只是昌都地区开展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一个缩影,除此之外,还有多个不同类型的农发项目正在蓬勃发展。近年来,昌都地区的农发工作始终坚持在“综合”二字上做文章。一是以实施高标准的土地和草场建设为切入点,努力提高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体现综合效益;二是以结构调整和产业开发带动为切入点,努力提升开发层次和效益,丰富开发内涵,在农牧区结构调整、扶持龙头产业、促进产业化经营等方面做出示范和样板,体现出综合效益;三是以发展城郊型农牧业综合开发为切入点,力争形成几个具有比较优势的区域粮食生产基地、畜牧业生产基地和种植业生产基地。

  农业综合效益增收惠民

  在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过程中,昌都地区紧紧抓住增强农业综合能力这个目标不放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实行“集中投入,连片重点开发”,不仅减少了成本,而且有力推动了当地农牧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增强了当地农业发展后劲,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十五”期间,昌都地区累计完成中低产田改造7.28万亩,土壤改良5.08万亩,人工种草0.39万亩,草场围栏313.2公里,工程造林27.42万株,购置农业机械102台(套),技术培训1.91万人(次)。由于实行了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农业、林业、水利、科技措施综合配套,大部分项目区基本建成了“田成方、渠相连、路相通、旱能灌、涝能排”的高产稳产农田,改善了项目区的农业基本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

  “十五”期间,昌都先后在左贡、洛隆、昌都、丁青、边坝5县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12个(国家投资4064万元)。通过五年的开发建设,项目区良种覆盖率达95%,机械化作业率达60%以上,新增灌溉面积2.54万亩,改善灌溉面积6.55万亩,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了群众收入。项目区年新增粮食714万公斤、油料64.8万公斤、肉类52万公斤、干草889.5万公斤,人均增加纯收入238.4元,受益群众达3.37万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