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西藏昌都: 卡若区|江达县|贡觉县|丁青县|察雅县|芒康县|八宿县|左贡县|边坝县|洛隆县|类乌齐县|2013年10月22日 星期二
公示公告:
您当前的位置:今日西藏昌都>洛隆县>援藏工作>

广东第六批援藏工作: 创援藏奇迹 写辉煌业绩

2014-03-29 09:33 来源:今日西藏昌都 点击:0

    编者按:

    这是对口援助林芝县广东省第六批援藏工作组进藏工作以来,与林芝地区林芝县群众共同实干兴县,创造的佳绩:全县GDP年均增长14.18%以上,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7.63%以上,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2.66%以上,共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5.9亿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完成7.4亿元。2012年,林芝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0.63亿元,同比增长29.24%;财政收入达到5888万元,同比增长15.11%;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2.75亿元,同比增长25.10%;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012元,同比增长19.76%。其中,现金收入达到6301元,同比增长12.92%;税收收入首次突破亿元大关,达到1.039亿元,同比增长54.99%。近两年来,全县荣获中国法治政府奖、全国科普示范县、全国双拥模范县、 2012年节庆中国榜·最富盛名主题文化旅游节等国家级荣誉20项、自治区级荣誉41项,在林芝地区年终考核中一洗过去落后的颓势,连续两年获得综合排名第一,受到了粤藏两省区领导的高度评价和广大干部群众发自心底的赞杨。

    西藏,对不少内地人来说,是千古秘境,但对林芝县广东省第六批援藏干部而言,这里是他们的第二故乡。他们肩负着党的使命,与林芝县各族群众一道,共同创造援藏奇迹,书写着经济跨越式发展和社会长治久安的辉煌业绩。

    “援藏工作是国家的战略部署, ‘立排头兵之志,践排头兵之行,创排头兵之业,再创广东援藏新辉煌’,这是广东省委、省政府对援藏工作的要求,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义务和责任。”广东省第六批援藏工作队领队、林芝地委常务副书记李雅林面对记者的采访如是说。

    林芝县广东省第六批援藏工作组组长、林芝县县委书记蔡家华也这样感怀:“援藏是党和人民赋予我们的使命,我们只争朝夕,为的是不辱使命,为的是林芝县的人民群众!”

    开拓创新绘蓝图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明确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至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大建设并列的高度,列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布局。这一崭新的时代精神,给了林芝县广东省第六批援藏干部们极大鼓舞。在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报告,研究如何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会议上,林芝县广东省第六批援藏干部们深有体会。这一切,还得从他们来林芝县援藏说起。

    2011年3月28日晚,在办公室看过中央电视台一套播出的专题片《桃花深处有人家》后,林芝县广东省第六批援藏工作组组长、林芝县县委书记蔡家华终于舒了一口气。林芝县第9届桃花文化旅游节以前所未有的盛况举行,这部专题片把3月林芝县桃花盛开、人民安居乐业的崭新景象呈现在世人面前,林芝县“生态旅游”的品牌擦亮了,“旅游兴县”由此形成共识。

    2012年3月,林芝县第10届桃花文化旅游节再次隆重举行,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白玛赤林亲临开幕式,中央电视台、广东卫视、西藏卫视、新浪网等70余家中央、区内外媒体近200名记者慕名而来,聚焦林芝。

    林芝地区有句著名的广告词:“畅游西藏,从‘林’开始”。这一字双关,既形象地描绘了林芝地区的旅游美景,又生动地表述了从低到高适应西藏高原环境的渐进过程。

    而这,也正是以蔡家华为班长的7位林芝县广东省第六批援藏工作组组员来林芝县后,深入思考和谋划发展的立足点。

    援藏前,蔡家华是东莞市委副秘书长。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到雪域高原,蔡家华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为尽快掌握县情,确定工作思路,蔡家华忍受着刚到高原时出现的胸闷头痛、心慌气短、血压升高等身体不适,带领调研组日夜兼程,连续40多天深入全县4镇、3乡、33个县直单位、半数以上的行政村以及100多户农牧民群众家中,倾听干部群众的愿望和呼声。

    在雅鲁藏布大峡谷偏僻的村寨,蔡家华看到了原始的生活方式,也被优美的自然风光、丰富的民族文化和独特的民俗风情所打动。


    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中央确立“把西藏建设成为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蔡家华深入领会这一精神,在各种场合和干部群众探讨交流,多次召开县四大班子联席会议研究,终于使大家统一了共识:“转变林芝县经济发展方式,在于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走‘旅游兴县’之路”。

    很快,林芝县加快生态旅游业建设步伐,在培育支柱产业上等“七个求转变”的经济发展思路出台了。

    很快,全县“谋发展、求富裕、促和谐、树新风”的4项任务明确了;力争实现“经济宽裕、发展持续、社会和谐、文明先进”的4项目标制定了。由此,鲁朗国际旅游小镇项目构想横空出世。

    这一构想的提出,立即得到广东省第六批援藏工作队领队和林芝地委、行署领导的充分肯定,受到广东省委、省政府和自治区党委、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广东省委副书记、省长朱小丹先后9次召开专题规划汇报会和协调会,关心项目进展,指导项目各项工作。2011年,该项目被自治区确定为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广东省援建献礼项目。2012年3月30日,广东省委副书记、省长朱小丹、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白玛赤林和广东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徐少华、自治区副主席丁业现亲自为项目奠基,并将此项目定为广东省第六批援藏重点项目。

    2012年8月6日,记者与蔡家华和林芝县广东省第六批援藏干部、分管鲁朗至米瑞旅游环线公路工程的林芝县副县长陈杰文来到施工现场,蔡家华深一脚浅一脚正在泥泞中了解施工情况,声声叮嘱工人们在施工中一定要保护好环境,他动情地说:“我们在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业,一定要永葆林芝县生态优美!”

    为了鲁朗至米瑞旅游环线公路这个项目,从调研到线路选定,陈杰文先后7次骑马并徒步穿越海拔4700多米的德木山脉,深入考察。为了争取项目能够尽快通过审批,陈杰文又带着林业、交通、环保等部门的同志到拉萨市争取相关部门的支持。他说:“为了建设好鲁朗镇,再苦再累,心里也是甜的。”

    有一个细节,也许能帮助我们进一步了解蔡家华和林芝县广东省第六批援藏干部们的一腔深情。林芝县有处著名风景区,叫措木及日冰湖,一次他和当地旅游局的同志考察后认真地说:“这湖太美了,应该加一个字。”大家一时没理解他的用意,他诗意般地说:“加个蓝字,措木及日蓝冰湖。”一字之增,大家豁然开朗。细看,在蓝天白云映衬下,措木及日冰湖确实水蓝如天,分外妖娆。人们深为蔡家华道出的一字之意所感染。蔡家华说:“林芝县真美,蓝天白云举世无双,这个蓝字会永远提醒我们珍爱家园,珍爱西藏的一草一木。”

    创造奇迹炫世界

    提出建设鲁朗国际旅游小镇,是林芝县“旅游兴县”的历史性跨越,承载了林芝县广东省第六批援藏工作组组员们的光荣与梦想。

    而对林芝县这一历史性的开发和建设,林芝县广东省第六批援藏工作组的组员们想得很多很多。西藏的林芝地区,以圣洁的地域环境,备受世界瞩目。鲁朗只是林芝地区的一个小镇,它的开发、建设受到广东和西藏两省区领导如此高度重视,作为县委书记,蔡家华体味到其中蕴含的价值与意义。站在鲁朗镇花海溪边,远眺南迦巴瓦峰云绕雾掩的冰山,蔡家华顿觉心潮澎湃,激情燃烧。

    “把鲁朗镇置于西藏整体旅游环境布局中,以建成世界旅游目的地为规划目标。”林芝县广东省第六批援藏工作组的组员们深刻领会广东省委、省政府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精神,团结一心,开创性地开展援藏工作。

    林芝县广东省第六批援藏干部、林芝县县委副书记、常务副县长邹健华感怀:“我们要努力破除人们对林芝地区旅游的认识误区。林芝地区不仅生态优美,是‘西藏江南’,而且我们在这里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林芝县可以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林芝县广东省第六批援藏干部、林芝县副县长李宏荣诗意般描绘:“鲁朗镇属于林芝地区,属于西藏,也属于世界。我们唯有把它建设得更美好,才对得起子孙后代!”

    林芝县委、县政府请来了世界知名规划团队北京大学中国城市设计研究中心,对鲁朗国际旅游小镇的总体规划、概念性建筑及景观规划进行总体的规划设计。以敢为人先的气概,确立以“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市场运作、互利共赢”的开发方式,以1.15亿元援藏资金为引领,积极引进社会资金参与建设。在广东省委、省政府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两省区的环境保护厅、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林业厅等相关职能部门积极参与到鲁朗国际旅游小镇项目建设中来,为项目建设提供支持。广东省知名企业保利集团、恒大集团、珠江投资和西藏雅鲁藏布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等,也纷纷踊跃投资,预计带动社会资金投入将超过25亿元。


    鲁朗镇如火如荼的建设,迅速成为林芝县经济社会工作的突破口。林芝县的干部群众知道,这是以蔡家华为班长的林芝县广东省第六批援藏工作组,立足实际的创举。

    2010年12月,在鲁朗国际旅游小镇项目的前期考察中,因要及时上报鲁朗至米瑞旅游环线公路情况,蔡家华全然不顾当天寒风凛冽,硬是徒步完成鲁朗至米瑞旅游环线40公里山路,走得双腿抽筋。回到县城后,他又带领大家在办公室连夜研究情况,第二天再赶到林芝地委、行署汇报。“没有蔡书记这股拼命三郎精神,鲁朗国际旅游小镇项目,包括林芝县的发展,都不会有今天这样的成效和速度。”一次次陪同蔡家华在鲁朗国际旅游小镇项目建设中奔走的李宏荣感慨地说。

    从“旅游兴县” 主导产业的设定,到鲁朗国际旅游小镇项目形成新平台,蔡家华和组员们很快又大胆地提出了支撑旅游产业发展的目标、主题、思路和落实的措施,即:充分发挥林芝县工布文化核心区、苯教文化朝圣区、生态旅游腹心区的旅游资源优势,以建设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和西藏第二大旅游集散地为目标,围绕自然生态、民风民俗两大主线和自然纯朴、圣洁宁静两大主题,以比日神山、苯日神山、色季拉山、措木及日蓝冰湖、雅依湖、则拉宗遗址、桑杰庄园遗址、尼洋河、雅鲁藏布大峡谷“三山两湖两遗一河一谷”为节点,重点打造以“美丽中国·绝美林芝”为主题的林芝桃花文化旅游节,强力提升林芝县对外知名度和影响力,开启西藏春天旅游之门;重点实施鲁朗国际旅游小镇项目,为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和西藏第二大旅游集散地的建成提供强大的动力引擎;重点建设鲁朗至米瑞旅游环线公路和重点开发措木及日蓝冰湖、高原牧马人之乡——雅依湖,让游客深度饱览“雪域江南”原始森林的生态、湖光山色的美景,真正让神山圣水“活”起来,让生态旅游“火”起来,让农牧民群众“富”起来;重点恢复则拉宗遗址和桑杰庄园遗址,深度挖掘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工布文化并丰富其内涵,使之与生态旅游有机融合,让优秀的民族特色文化成为推动当地旅游事业大发展的灵魂;重点建设和完善唐地、曲古、扎西岗等10个村的旅游设施,强化乡村旅游效应,使之成为引领全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典范。

    这一切,基于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提出 “把西藏建设成为重要的中华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地、重要的世界旅游目的地”的战略定位,以及自治区“十二五”规划中提出“逐步把西藏建设成为生态环境优良、文化魅力独特、社会文明和谐的重要世界旅游目的地”的发展思路,从而创建“畅游西藏,从‘林’开始”的林芝地区世界旅游目的地新品牌。

    蔡家华和同事们,与林芝县人民群众一道在“西藏江南”创造了一个历史奇迹,惊炫了世界。

    倾心爱民写新章

    西藏美丽神奇的风景令人叹为观止,但高原缺氧的环境和艰苦生活条件也让内地不少人望而却步。

    10多年前,当蔡家华第一次踏上西藏这块高天厚土时,曾因高原反应中断了旅行,当日乘机而返。回想起那次进藏,他说:“当时恨不得猛撞墙壁来减轻头疼欲裂的感受。”

    “那您怎么还会来援藏?现在还有高原反应吗?”记者问。

    蔡家华没有犹豫地说:“我是共产党员,服从组织安排是天经地义的。”接着,他笑了笑说:“现在已无大碍了”。

    这是记者在林芝县干部职工中听到的故事:下乡调研期间,蔡家华因为不适应高原气候,经常出现胸闷、气喘。大家劝他少出门,他坦然地说:“这里是我的工作舞台,缺氧不能缺精神!”

    望着眼前蔡家华健壮的身姿,听着他开朗的话语,记者相信:一个内心坚毅的人,迎难而上一定是他的座右铭,他能写出真心亲民爱民的新篇章。

    林芝县最偏远的扎曲村和门仲村,位于雅鲁藏布江大拐弯深处,是门巴族的一个聚集地,交通闭塞,生产生活条件都非常艰苦,这里还居住着一直不肯搬迁的27户群众。得知这一情况后,蔡家华和当地干部跋山涉水,徒步进入雅鲁藏布大峡谷。记者深知,这条20多公里的悬崖峭壁和山路,不仅要攀岩才能过,还随时会发生泥石流和滑坡,十分危险。蔡家华大手一挥就上了路,硬是用13个小时走进了村。朴实的村民们,听说林芝县县委书记要来,都自发地拿上火把、手电,背着青稞酒、酥油茶徒步5公里山路前往迎接,要看看从广东省来的县委书记是什么模样。

    在村口,他双腿已累得无法动弹。见到门巴族乡亲,蔡家华坚韧地站起来,向大家嘘寒问暖,乡亲们抓着蔡家华的大手紧紧不放。在得知27户群众主要是由于老人不肯离开熟悉的生活环境所以不愿搬迁时,蔡家华和村干部促膝长谈,抵足而眠,深入了解了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给每个村发放了2万元慰问金。乡亲们对这位县委书记有了真切的认识,蔡家华的爱民亲民形象在林芝县农牧民群众心中也越发伟岸、高大。

    从2010年11月到2011年6月,蔡家华带领县委班子成员开展困难职工群众疾苦大排查,共排查出全县53户特困户,193户困难家庭。他安排部门有关领导干部一对一帮扶,同时组织慈善募捐,建立救助困难群体的帮扶机制。


    林芝县大坝村是一个从昌都地区集体搬迁过来的村子,有572人,90户人家。他们以前以放牧为生,搬迁过来后要学习种植,与当地融合比较难。蔡家华高度重视大坝村问题,先后20多次召开县委常委会、党政联席会议、政府常务会议、政府专题会议等会议,对大坝村遗留问题展开专题研究,并多次走访大坝村,发动四套班子成立帮扶领导小组,实施对口帮扶机制,依靠上级有关部门的帮扶和全县群众的共同努力,用650万元援藏资金为引领,争取项目建设,逐步拓宽群众增收渠道,搞活集体经济,从根本上解决村民生产生活困难和发展难题,确保他们早日致富奔小康。他的举动换来了大坝村村民的真心拥戴,大家亲切地称他是“党中央派来的好干部,心融在了农牧民身上”。

    2012年国庆节,也是传统的中秋佳节。大多数人沉浸在欢庆祖国华诞、和家人团聚享受天伦之乐中。作为林芝县县委书记的蔡家华,在人们休息、度假的时刻,却是他工作最为繁忙、肩上责任更为重大的时刻。“他坚守在岗位上,林芝县的祥和平安,是他最大的心愿。”林芝县县委副书记、县长才佳深情地对记者说,“2012年,蔡书记为了援藏工作,为了林芝县的稳定与发展,与家人团聚的日子不足10天。”同样是在2012年的国庆节、中秋节,分管110值班室的林芝县广东省第六批援藏干部、林芝县县委副书记、常务副县长邹健华,在110值班室两天两晚没有离开,吃方便面、睡办公室。两年援藏以来,他似乎已经习惯了这样的工作环境。当远在东莞市的妻子打来电话,问他吃没吃月饼时,一贯刚毅的邹健华竟一时语塞,眼圈不由自主发红。他强忍心中的思念与牵挂,动情地对妻子说:“正在吃呢,你和孩子好好过中秋节吧,我在这里都很好。”此刻,邹健华手里端着的是一杯白开水……

    2012年8月,一批来自广东省暨南大学的大学生们来到林芝地区采访广东省第六批援藏干部。8月6日,大学生们准备去林芝县更章门巴民族乡学校捐赠文具物品。分管教育的林芝县广东省第六批援藏干部、林芝县县委副书记周雨霖得知情况后,热诚地和同学们交流,根据同学们的要求,一次次和县教育局、更章乡的干部们协调时间,并答应同学们的邀请同行前往。他连夜写好发言稿,对大学生们的公益之心给予高度评价,同时深情寄语同学们多关心林芝县的教育事业,希望有更多的同学们来当支教志愿者,不断推进林芝县教育事业发展。这些大学生被周雨霖的真情所打动,一位大学生感动地对他说:“周书记,就凭您这份真情,我们一定要争取来当支教者、志愿者。”

    和谐汇聚正能量

    在中国,县委书记是一个十分特殊的岗位,是国家政治与行政框架中重要的中间环节。蔡家华以援藏干部担此重任,他说,唯有鞠躬尽瘁,才能不负使命。

    2010年12月6日下午,林芝县召开书记、县长大接访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动员大会。蔡家华在会上斩钉截铁地表示:“直接与群众接谈,倾听各方声音,及时解决问题。”

    此时,蔡家华率工作组来到林芝县还不到5个月。但他心里清楚,民情民意是一切工作的基础;化解矛盾、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是固本强基、长治久安的根本。于是,他把创新社会管理、畅通信访渠道、妥善化解社会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先进理念和方法带到了林芝县,首次将信访接待与法律援助中心融为一体,合署办公,成立县信访法制办公室,引导群众依法有序地信访。

    接连半个月,蔡家华和县委副书记、县长才佳以细致、真诚的态度,成功调处了全县跨度时间长、案情复杂、调处难度大的刘美英、格桑次旦、索朗阿牛等信访案件,使广大干部群众看到了县委、县政府以人为本、求真务实的执政理念,关心群众疾苦,依法、合理解决群众诉求的信心和决心。

    2012年3月的一个下午,更章门巴民族乡白玛店和更章两村部分群众,因拆迁引发的利益诉求遗留问题,集体上访。蔡家华一听,立即率领县委和相关部门负责人迅速赶到现场。冒着寒风,他和群众席地而坐,倾听大家诉求。两个多小时,蔡家华没有挪步。聚集的群众被他的真情所打动,情绪缓和了。临近傍晚,见时机成熟,他动情地对大家说:“人心都是肉长的,干部和群众,汉族、藏族、门巴族,都是一家人。大家选派代表,我们一起来谈具体问题吧。”几句掏心的话,说得带头的几个村民心里热乎乎的。蔡家华和村民代表就在旁边一个鱼庄里开起了协商大会,直至深夜,最后顺利签订了协议书。事后,上访群众都信服地说:“蔡书记说话算话,我们都听他的。”


    蔡家华用沿海发达地区先进的工作思想和理念,创新信访工作模式,使林芝县的信访工作实现了“三大转变”,即:从中转矛盾到为群众综合服务的转变、从告状信满天飞到感谢信纷至沓来的转变、从群众埋怨到公众安全感大幅提升的转变。

    在鲁朗国际旅游小镇项目建设过程中,第一重点和难点工作,就是征地拆迁涉及的群众利益问题。这是林芝县有史以来最大的拆迁工作,蔡家华和现场工程指挥办公室的同志始终坚持“依法征收、阳光补偿、妥善安置、和谐拆迁”的原则,采取“法、理、情”相结合的方式,做细每一个环节,所有拆迁工作实现“零投诉、零上访、零事故”的目标,得到了广东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徐少华等广东省和自治区领导的充分肯定。2012年,林芝县成为了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和西部地区中唯一一个获得中国法治政府奖的县级单位。在颁奖仪式上,专家们如是评价:“当违法征收、暴力拆迁日益像癌症般侵蚀着社会和谐的肌体并摧毁了无数地方政府形象的时候,一个民族地区的小县——西藏林芝县却模范地实践了一次‘依法征收、阳光补偿、温馨安置、和谐拆迁’的理念和方法。可见法制建设的进程在遥远的青藏高原上日趋完善。林芝县鲁朗国际旅游小镇的建设将成为西藏乃至全国法制建设的一个典范。”

    如今,林芝全县社会局势稳定,治安秩序良好,干部职工、农牧民群众、寺庙僧尼思想稳定,确保了社会局势从基本稳定向长治久安迈进。受到了秦宜智、邓小刚、丁业现等自治区领导和林芝地委、行署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蔡家华并未因此沾沾自喜。他深知,援藏3年的时间并不长,必须培养队伍,让当地干部尽快成长,持续促进林芝县的发展,确保林芝县长治久安。他结合林芝县实际,积极与东莞市委、市政府协调,开展干部对口学习交流,至今共组织100多名中层干部和全县67名村党支部书记到东莞市参观考察,极大地锻炼了当地干部,增强了援藏工作的长效性。

    2011年,林芝县结合县、乡(镇)党委换届提拔调整了4批次180多名干部,组织部门没有收到一封投诉信,一改林芝县往日面貌,开创了干部群众和谐共处的崭新局面。

    队伍作风建设和干部行政服务能力,是蔡家华狠抓的创新领域。他大胆引进沿海发达地区先进的行政服务理念,将县委办、人大办、政府办、政协办合署办公,成立林芝县综合办公室,根据职能分设科室,实行四块牌子一套班子,有效实现了“精简、统一、效能”目标。这一首创,得到自治区党委、政府办公厅的充分肯定。

    如何有序有效地立项、花钱,不只是工程建设问题,也成为援藏工作中锻炼干部、提升公共管理能力的新内容。蔡家华从长治久安的高度,注重工程项目从立项、报批、建设到监理的各个环节,以建章立制和现代经济理念,深化援藏内涵,开创智力、人才援藏工作新局面,有效保障勤政廉政,促进林芝县经济社会建设与服务管理迈上新台阶。

    人们都说北纬30度线上,是奇迹迭出的地方,林芝县正好处在这一纬度上。这里正在发生着一个个的奇迹,这是巨变的奇迹,崛起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