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西藏昌都: 卡若区|江达县|贡觉县|丁青县|察雅县|芒康县|八宿县|左贡县|边坝县|洛隆县|类乌齐县|2013年10月22日 星期二
今日公告:
您当前的位置:今日西藏昌都>丁青县>新闻频道>

“摩托书记”扶贫记——记丁青县沙贡乡沙贡村选派村支部书记白玛桑珠

2018-04-11 10:25 来源:昌都报 点击:0

     “群众的事儿没有小事,真诚可以换得群众心。”“穷不读书,穷根不断;富不读书,富不长久。”“个人的事再难也没有群众的事难,个人的事再急也没有群众的事急”……
    这些话,出自常年骑着摩托车,奔走在高山峡谷间,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摩托书记”的、丁青县沙贡乡沙贡村选派村支部书记白玛桑珠口中。这些平实的话语是他在基层工作实践中积累的经验总结,也是他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履职尽责的工作理念。
    今年31岁,党龄5年的白玛桑珠,从2014年11月担任沙贡乡沙贡村支部书记以来,一千多个日子里,几乎每天都骑着那辆半旧的摩托车,或往返于县城和村委会间,或从村东头骑到村西头,或从牧场骑到田间。于是,他便成了村民口中的“摩托书记”。说起这个称呼,他咧着嘴笑了“呵呵,骑着摩托方便,能提高效率,节省时间。”
     不管刮风下雨,还是飘雪结冰,只要手头有工作,都挡不白玛桑珠前行的脚步,这点连他的摩托都不如他,它在恶劣的环境中,还会不时出些状况、“尥尥蹶子”。“有一次统计村里困难户的基本情况,为了得到更准确的数据,就又骑摩托车下组核查,碰到下雨路面湿滑,在回村路上摔好几次,裤子摔破了,还受了一点小伤”这是“摩托书记”栽在摩托上的经历之一。
    日复一日骑着摩托奔走间,白马桑珠对村里384户群众的基本情况摸了个一清二楚,其中90个建档立卡户中,最让他头疼的莫过于沙贡村6组的嘎玛达措,她已经50多岁,两个孩子还在上学,常年租房子住,除了每年上山挖些虫草贴补,主要还是靠国家的政策帮扶。
    2015年底,党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包括昌都在内的全国各地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这让白马桑珠对帮扶嘎玛达措家脱贫有了信心。2016年村里开始实施异地扶贫搬迁工程,借着这股东风,帮着她家解决了住房问题。当2017年12月份,嘎玛达措住进崭新的房子,她兴奋得连着几天都睡不好觉,每天早上醒过来总要确认一下,才相信这真是属于自己的房子。“这辈子都没想到住这么好的房子,而且还是属于自己的,感谢共产党的恩情……”白玛桑珠说“听到她说的这些话,我觉得自己工作即使再苦再累也值得!”
    虽然生活贫苦,但是嘎玛达措的两个儿子学习都很优秀,大儿子罗松罗布在2016年考上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小儿子达瓦次仁在市里读高中。“教育脱贫就是她家最好的出路”白玛桑珠在考虑她家长远的脱贫之计时断定,于是从2016年8月至今,一直坚持每个月给罗松罗布寄300-500元的生活费帮助他完成学业。
    “这辈子最大愿望就是两个孩子都考上大学,毕业后找到工作,回报党和政府!回报白玛桑珠书记对我们一家人的帮助!” 嘎玛达措说。
    “穷不读书,穷根不断,教育是彻底断除穷根的方法。”除了嘎玛达措的儿子,白玛桑珠几年间还坚持帮扶着其他6户困难家庭学生和无劳动力家庭,每月资助这些贫困家庭200-600元不等。
    在脱贫奔小康的路上,白玛桑珠不但根据各家各户的情况制定帮扶计划,还因地制宜地提出了“调整产业结构,传播科学技术”的整体发展思路。他发现沙贡村因为仍保持传统的农作物种植方式使该村经济相对较为落后,便决定首先在产出少的青稞地里改种经济价值明显的土豆和油菜。
    “种不出来后果谁负责?”“土豆、油菜种这么多给谁吃?”“谁会买?有没有销路?”刚开始在各组双联户户长讨论种植计划时,一大堆问题连珠炮似的向白玛桑珠袭来。但他力排众议,坚持先在荒废了四年的轮休地里,试种了从县农牧局协调到的免费土豆油菜种子,在当年获得大丰收后,第二年全村都申请种植了土豆、油菜和萝卜。
    第一步成功后,沙贡村群众完全信服了,白玛桑珠发展产业的脚步就越走越快、越走越宽了:藏鸡养殖厂、蓝宝石藏香加工厂、扶贫馒头店、砂石加工厂……一个个村集体经济落地开花,沙贡村随之从以前的村集体经济“空白村”转变为丁青县村集体经济发展“先进村”,人均纯收入从6000多元增长到了8333元。
    “他有想法,干工作也踏实,什么事都赶在前边,跟他一起共事我学到了怎样去为群众做更多的实事!”沙贡乡乡长赵岩龙提起白马桑珠,不禁竖起大拇指。
    沙贡乡党委书记米旦也对这位“摩托书记”连声称赞“白玛桑珠带领村“两委”利用当前政策优势,结合沙贡村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积极探究致富思路和门路,用产业项目带动贫困群众增收,是我们身边的好榜样、好干部。”
    今年,白玛桑珠继续担任选派村支部书记,在记者采访时,他一再地说“其实基层干部都很敬业很优秀很辛苦,麻烦您们还是宣传昌都的其他基层干部!”
    这就是奔波于崎岖山路上的“摩托书记”,这就是我市无数风雨无阻地实施脱贫攻坚任务的基层干部缩影,他们用实际行动赢的群众的信任,用踏实奉献的作风树立起共产党人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