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为稳步推进教育财务管理体制改革,彻底杜绝学生“三包”政策中出现的食品安全隐患、食品质量参差不齐、资金滞留、校长作用发挥有限、学校财务管理混乱、采购不科学、教育经费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八宿县以“严把三关”为推手,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三包”经费由分散式管理向集中管理发生转变。
严把“三包”经费管理关。一是划分片区,集中核算管理。将全县学校分为三个片区,每个片区设置专门的负责人,对经费进行统一管理。取消各学校原“三包”会计和出纳,设置一名仓库保管员,负责学生的膳食安排、物资出入库、登记仓库日记账等,保管员每月享受补助。核算中心同时担负起教师服务站的职责,为方便乡镇教师,财务室统一给乡镇教师办工资卡,每个月初,由各片区负责人直接把工资表和支票带到银行办理,每次片区配送物资时,受理教师个人的报帐,帮助转送邮件、转账、代买个人用品等事项,切实为教师服务。二是定时配送,统一归口管理。成立“三包”资金管理和物资配送中心,根据各学校所需的物资制定标准,按计划进行定期定量配送,所采购的物资由教育局财务室统一开出库单,片区负责人亲自把采购的物资送到各学校。各校校长和分管后勤副校长、仓库保管员依据局财务室开的出库单验货并开收据签字,仓库保管员做好入库登记。学校及时上报所需物资,各学校根据饮食习惯,科学合理进行菜品搭配。每月1日、12日,对学校主食、蔬菜、肉类、佐料、燃料、装备、学习用品、营养餐等约15天的需求量进行预算,并及时上报教育局财务室,若库存不足需要补充时,学校后勤副校长必须提前3天和局财务室联系。规范物资采购方式,由片区负责人(三人或三人以上)在指定的有资质的供应商处采购,签订合同,规定采购价格比市场价低,并协同县工商局、防疫站、安监局等部门对供应商定期和不定期进行检查,确保采购物资的质量和数量。每次采购的物资必须持供应商的送货清单在“三包”总会计处进行登记,并填写出库单。严格财务报账程序,供应商持正规发票及送货原始清单到局财务室审核,完成手续后方付款。
严把规范教育事业经费管理关。一是规范经费使用。县教育局根据各学校实有教师和学生数量进行预算,办公经费主要用于学校各科室电脑、打印、复印、维修、办公室和教室布置以及改善办公条件、开展学习活动、宣传栏等日常开支,凡由教育局统一配发的备课本、听课本、笔记本、打印纸、试卷纸等物资,学校不得重复购买。德育经费主要用于学校德育室、德育走廊和校园文化建设,开展相关德育活动等,严禁发放给教师。在学校组织的比赛中,若学生获得名次或评为“三好学生”,可以少量发放现金来鼓励和促进,但必须有学生本人签字、班主任签字、校长签字。二是推行津贴制度。制定了校长、副校长、中层干部、班主任、财务人员、电教员补助津贴详细规划,并在工作中依规发放。同时,安排教学质量津贴,大大提高了教师工作积极性和教学质量。三是实行奖惩机制。教育局加大统考和抽考的力度,然乌、吉达、拉根、林卡四个乡镇学校为第一片区,邦达、吉中、益青、郭庆、同卡、夏里、拥乡七个乡镇为第二片区,县中学、县小学、瓦乡和幼儿园以校内考试为主,单独奖罚。第一、二片区每次考试的科目,超过各片区平均分数线1分奖80元,低于1分罚50元,并将考试成绩和名次、任课教师姓名、奖罚金额在全县范围内通报,学校也可根据考试成绩综合排名实行奖罚。四是规范财务管理。各学校各设一名事业经费出纳,负责整理保存好原始单据及做流水帐。事业预算经费各学校在开学时,以借支形式发放到各学校,到学期末再到教育局冲账。学校购买1000元以上物件的同时作固定资产登记,一次性支出达10000元以上的,必须提前向教育局财务室报批。五是强化督导检查。县教育局每月对学校经费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和审计,若发现经费使用不合理,将追究当事人和责任人责任。
严把经费报销制度审核关。一是严控借支关。各学校领导严格控制经费使用,要求当事人、经办人、分管领导、责任领导必须当面核对、签字,杜绝乱借、乱花,经费浪费等情况。二是严把交接关。乡镇学校的事业周转经费,由各片区负责人打借条送局长签字后,直接把现金带给学校,学校出具收取证明(由校长及主管后勤的副校长2人同时签字),片区负责人把收条带回交予财务室事业会计,会计整理借条和收条一起做账。三是严格报销关。乡镇学校的冲账票据,由学校经办人和校领导签完字后,片区负责人带回冲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