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24 17:59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点击:0
丹杰林社区网格员走访入户。
网格员是基层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是架起干群关系的“连心桥”。一支笔记录着社情民意、一双腿服务于辖区百姓,每日走访入户、宣传政策、开展助老服务、排查安全风险隐患……这便是网格员们的日常工作。近年来,拉萨市城关区八廓街道丹杰林社区党支部紧紧围绕构建强基固本、赋能增效、共建共治的基层治理新格局,深入推进“党建+网格管理”治理模式,取得了“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办、小事不出格、大事不出街、矛盾不上交”的工作成效,不断提升居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
入户走访听心声 拉近与居民的距离
9月12日早晨9点半,丹杰林社区的网格员们身穿红马甲、拿着笔记本,穿梭在辖区的大街小巷。“阿妈央宗,我们来啦。”“你们来得刚好,快看看我的手机,这是怎么回事?”“阿妈你看要从这里退出,再打开这个就行了。”在文明大院,网格员其美玉珍和次仁卓嘎耐心帮73岁的央宗处理遇到的问题——这是他们日常工作的一个缩影。
“网格员要及时发现辖区内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居民的诉求,要确保问题无遗漏,工作做到实处。”其美玉珍说。
其美玉珍任网格员一职已有16年,这16年里,她与同事们进大院、进楼栋、进家庭,听群众说、给群众讲、带群众干、请群众评、让群众享,及时听取、解决群众的需求、建议、矛盾,全面提升社区治理质效。其美玉珍表示,网格员是在基层一线工作,离群众最近,他们通过走访入户登记,不断完善网格信息,拉近了自己与居民、社区与居民的距离,实现了“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
记者了解到,长期以来,丹杰林社区党支部紧紧围绕构建强基固本、赋能增效、共建共治的基层治理新格局,深入推进“党建+网格管理”治理模式。“社区党支部通过网格化管理,畅通了信息渠道,更详细地掌握了网格内居民的服务需求和诉求事项,更加有效地解决各类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环境卫生、绿化亮化、乱停乱放等问题。”丹杰林社区居委会主任次仁朗杰说。
“早茶议事亭” 把幸福“议”出来
蓝色遮阳棚下,几张桌椅围成一圈,几名居民与网格员围坐在一起,喝着甜茶、聊着家常,讨论着大院里的事情,其乐融融。这里是丹杰林社区文明大院的“早茶议事亭”。在这里,大家以“唠家常”的形式,把矛盾纠纷、居民诉求、意见建议等社情民意反映出来,在闲聊中议事情、提意见、问措施、论对策,同时也将各类矛盾纠纷消除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基层一线,把幸福“议”出来。
“每天,我们的网格员都会在‘早茶议事亭’里坐一坐,与居民一起唠家常、谈心事。然后每周分三次汇总在此了解到的各类问题,及时汇报社区主要领导,并针对实际情况及时处理。”丹杰林社区党支部书记边巴次仁说。
大院内公厕存在水管裂缝、水槽损坏严重、瓷砖脱落等情况,社区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及时解决;房屋屋顶漏雨、影响正常生活,社区立即对大院楼顶漏雨点位进行应急处理,并在同一时间摸排走访周边居民楼住户,制定维修方案……
丹杰林社区共有10名网格员,入户走访是他们每天的“必修课”。无论刮风下雨还是炎炎烈日,穿着红马甲的网格员每日都穿梭在大街小巷,为群众送去温暖与关爱。而“早茶议事亭”也成为社区与居民之间的“连心桥”,极大地提升了居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以前我们大院公厕瓷砖脱落、水管漏水,你看现在全都修好了。我在这儿生活20多年了,自从社区实行网格化管理后,真的很方便,诉求都能得到及时回应。”居民董桂花说。
年轻网格员为基层治理注入“新鲜血液”
面对新时代新的社会需求,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网格员工作。次央今年22岁,工作快1年的她是丹杰林社区年龄最小的网格员。
“我每次都会用藏汉双语在群里发通知,很多居民有事也都会直接联系我,大家相处得很融洽。”次央告诉记者,自己出生于民族团结家庭,因此在社区工作方面,与各民族居民交流时有着一定的优势。
水管坏了,邻里有矛盾了,电动车充电困难……这样的“琐碎小事”,虽然看起来枯燥无趣,但却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居民们的生活。所以次央与其他网格员对每件事都非常认真。“网格员是在一线,是实实在在为居民做实事,我会努力做好这份很有意义的工作。”这是次央对网格员工作的评价。
近年来,丹杰林社区充分发挥网格员在网格内“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利用“为村耕耘者”小程序、社区微信公众号等信息平台与“早茶议事亭”,开展社情民意收集、政策法规宣传、风险隐患排查等工作,第一时间了解居民的急事难事烦心事,让社区能够“靶向”解决居民急难愁盼之事。同时,结合网格特点和群众需求,将党员代办服务、义诊服务、商圈驿站服务、大学生资助服务等便民服务事项纳入网格,让孤寡老人、残障人士、困境儿童等群体充分享受到“家门口”的服务。
截至9月1日,丹杰林社区今年已解决民生热点问题26起,排查矛盾纠纷5起、成功调解5起,真正做到“调解有温度、矛盾快解决”。边巴次仁表示,下一步,丹杰林社区将以民声为指引,聚焦群众的“急难愁盼”,抓落实,见成效,把群众的“呼声”变为“掌声”。
文/记者 次吉 图/记者 阿旺尼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