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11 10:07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点击:0
为全面规范网络主播行为,着力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我区公安机关持续开展“净网”专项行动,对不良行为网络主播进行处罚。那么,网络主播的哪些行为触犯了法律?又会受到怎样的处罚?网民如何举报不良主播?网民转发传播相关视频是否会受到处罚?本篇报道将为你一一答疑解惑。
公安机关迅速反应
不良网络主播被处罚
2024年2月1日,“西藏BC”等6名网络主播在某互联网平台以“PK”形式进行低俗直播活动,并多次展示不良内容,涉及低俗言语、挑逗性言语和动作等,严重扰乱了社会公共秩序。拉萨市公安机关迅速反应,立即组织警力对6名涉事主播依法进行传唤审查。
经办案民警审查,巴某为吸引流量、获得更多的平台礼物分成,伙同其他5名女主播以直播“PK”获胜后对女主播进行低俗惩罚为诱饵,吸引大量网民进行打赏。该6人均对其在网上扰乱社会公共秩序的违法行为供认不讳。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拉萨市公安机关对巴某作出行政拘留15日的处罚,分别对其他5人作出行政拘留10日、行政拘留7日的处罚,并协调网信部门将该6名涉事主播的账号永久封停。
同月,区内2名主播在某互联网平台以“PK”形式进行低俗直播活动,并多次在直播间相互辱骂,出现低俗、挑逗性言语和动作等。经民警查实,2人为博取眼球、吸引流量,长期以低俗语言、粗俗行为等方式进行直播。山南市公安机关依法对2人进行了传唤,该2人对其在互联网上进行低俗直播、扰乱社会公共秩序的违法行为供认不讳。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山南市乃东区、加查县公安局分别对2人处以行政罚款,相关平台对其账号作出永久封禁直播权限的处罚。
上述两起案例一经公布,赢得广大群众一致好评。“我一个人在家无聊时喜欢看直播,尤其是表演才艺或说话幽默的,但是近年来网上多了很多不良主播,他们以丑为美、言行举止低俗。看到这些人被处罚、封禁,真是大快人心。”市民尼玛说。
账号被关停后
不得更换账号或平台再次直播
那么,网络主播的何种行为会触犯法律?会受到怎样的处罚?处罚标准又是什么?针对这些问题,自治区公安厅网络安全保卫总队副总队长赵金喆告诉记者,根据2022年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等部门发布的《网络主播行为规范》,网络主播不得发布违反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及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不得蓄意炒作社会热点和敏感问题;不得介绍或者展示易引发未成年人模仿的危险行为,不得表现诱导未成年人不良嗜好的内容;不得通过有组织炒作、雇佣水军刷礼物等手段,暗示、诱惑、鼓励用户大额“打赏”,引诱未成年用户“打赏”等行为。
“根据问题主播行为的严重程度不同,处罚方式也不同。对于一般违规行为,我们会采取警示、约谈等方式;对于问题严重、多次出现问题屡教不改的,采取关停账号的处罚。而对于违法行为,要依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置。”赵金喆说。
接受处罚后,绝大多数网络主播积极整改,严格约束自身网络行为,但也有个别网络主播依然我行我素、屡教不改,将公安机关的处罚决定抛之脑后。采访中,不少市民疑惑此类主播会被如何处理。“有的主播被封禁后,会用自己的小号或朋友的账号继续进行直播,而且行为举止还是一如既往,针对这种情况,公安机关又将如何处置?”拉萨市民次仁旺堆问道。
对此,赵金喆表示,网络主播若违规,公安机关将协调相关部门将其纳入“黑名单”或“警示名单”,不允许其以更换账号或更换平台等形式再度直播。如果其网络行为违反法律规定,公安机关将依法严肃处理。
方便网友举报
公安机关开通网警账号
2023年11月,网民向公安机关举报称:“个别区内网络主播为博取眼球、吸引流量,赚取更多的礼物分成,在某平台直播时频繁使用低俗、恶搞动作和污言秽语,造成恶劣社会影响。”掌握线索后,日喀则市公安机关依法对4名本地网络主播进行约谈,对其中1名行为恶劣、造成较大负面影响的主播依法作出行政处罚的决定。
赵金喆告诉记者,根据公安部相关工作部署,我区公安机关在微信公众号、抖音、快手等9家平台开通了网警巡查执法账号,不仅提高了网上见警率,还方便了网民对网络违法线索进行举报。如果网民发现网络主播存在不良网络行为,可随时向网警账号举报。接到有效举报,公安机关将在第一时间开展核查工作,若违法违规事实清楚,公安机关将依法依规查处问题主播。
构建和谐健康的网络环境,除国家层面出台相关整治措施外,也需要广大网民和网络主播积极参与,提高自身素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依法文明上网。值得注意的是,网民将网络主播在直播时的不良行为录屏后进行转发传播,也将受到处罚。
“网民传播转发不良直播视频的行为是否违法,要根据具体的传播内容而定,若传播的内容涉及网络谣言、网络暴力、网络色情等违法信息,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等,将严肃追究其法律责任;若违反平台社区公约,将会受到平台相关处罚。”赵金喆说。
净化网络环境
公安机关持续开展系列专项行动
近年来,为有效净化我区网络环境,严厉打击涉网违法犯罪活动,网信部门牵头出台了《西藏自治区网络通信活动管理规定》,公安机关持续开展“净网”“打击整治网络谣言”等专项行动,依法严厉打击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影响恶劣的网络谣言、网络暴力等违法犯罪行为,下大力气治理低俗直播等网络乱象。
记者了解到,2023年1月1日至2024年4月10日,全区公安机关依法查处造谣传谣人员164人,清理网络谣言12000余条;依法约谈问题主播33人,行政处罚14人,封停账号13个,侦办了一批侵害公民个人信息、利用网络传播淫秽色情信息牟利案件,切实维护了我区清朗和谐的网络空间。
赵金喆表示,全区公安机关将深入推进“净网”“打击整治网络谣言”等专项行动,坚持依法打击和综合整治相结合,持续开展宣传发声,坚决遏制网络谣言、网络暴力、低俗直播高发态势,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在此,公安机关提醒广大网民:网络不是法外之地,构建文明、健康、法治的网络空间,是每个公民应承担的社会责任。网民在网络社交媒体直播、发布信息时应当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定,倡导文明上网,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抵制不良信息内容,共同遵守网络秩序,打造良好网络空间。
记者手记
近年来,我区网络主播日渐增多,在传播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介西藏旅游景点、助力农牧民增收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有部分网络主播言行举止低俗、出格,妄图以此吸引流量,在法律与道德的边缘不断“打擦边球”,严重扰乱了网络秩序,污染了社会风气。
对于网络主播的不良行为,群众反映强烈、深恶痛绝,纷纷表示如果这种低俗、审丑式言行在网络上大行其道,当事人还能成功变现获得巨额收益,势必会引发更多人效仿,要求相关部门对此类行为予以规范、加强监管。
本报网络账号多次发布网络主播被处罚的新闻报道,获得众多网民留言支持与转发,大家纷纷呼吁相关部门加大监管力度,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在此前的案例中,行政拘留、永久封禁直播权限、纳入黑名单……我区公安机关对不良行为网络主播进行的系列处罚,既是净化当前网络直播、短视频生态的有力举措,也是对广大网民规范自身网络行为的提醒和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