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01 13:06 来源:昌都发布 点击:0
“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基层党组织必须坚强,党员队伍必须过硬”“农村工作千头万绪,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关键”……
根深才能叶茂,厚积才能薄发。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召开以来,区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久久为功抓基层、强基础、固根本,使农牧区基层党组织领导地位进一步立了起来,基层党员干部形象进一步树了起来,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进一步强了起来,开启了农牧区基层党建工作新篇章。
坚持夯基垒台,筑牢坚强战斗堡垒
为推进农牧区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我区先后制定出台推进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的《意见》、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的《工作措施》、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基层党组织建设“五项要求”的《实施意见》等一批制度措施,规范农牧区基层党组织“六个基本”建设。
“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让党的旗帜在雪域高原每个阵地高高飘扬。”全区持续探索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组织设置、工作内容和领导方式,在一村一组织基础上,在4万多个“双联户”单元成立党组织(党小组),在边贸口岸、放牧点、巡逻点、虫草采集点等建立7000多个临时党组织(党小组)。
近年来,全区累计投入86.67亿元,新建、改扩建标准化村级组织活动场所5500余处,基本实现村村有一个面积达标、设施完备、功能齐全、制度健全、统一规范的村级主阵地。同时,在8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试点开展清洁供暖工作,助推提升农牧民生活供暖和清洁用能水平;建立村干部报酬待遇正常增长机制,2023年腹心村“两委”正职报酬待遇达到每人每年3.72万元,其他村干部达到2.61万元,边境村在此基础上再增加10%;大幅提高村级党建工作经费,增加到目前每村每年10万元,主要用于村党组织活动、支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等,有效保障基层党组织各项工作规范运转。
强化选育管用,锻造过硬骨干力量
全区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注重从现任村干部、乡村振兴专干和未就业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返乡致富能人等优秀党员中物色干部人选,优先把在重大任务落实中表现突出的推选进班子。据统计,2021年新一届村“两委”班子成员共31273名,其中乡村振兴专干等“五类人员”7431名,巩固了100%是党员成果;平均年龄42岁、初中及以上学历占比61.8%,实现了年龄、学历“一降一升”,有效推动了村干部队伍整体优化提升。
为持续推动村干部教育培训走新走实走深,大力实施村主干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两年攻坚行动和三年巩固提升工程,并向其他村干部和农牧民党员、群众拓展;采取集中培训、开办夜校、开展“冬训”、结对帮学等方式,帮助基层党员更好地学习、理解、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全区村(居)“两委”班子成员会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人数占比已由2021年换届后的67.8%提高到如今的79.69%,其中村主干由51.9%提高到91.33%;开展村主干区外轮训工程,2019年至2020年实现了村主干区外轮训全覆盖。2021年开始的新一轮村主干区外轮训工作,目前已培训8500余名、占总数的87%;开展村干部集中培训,采取自治区示范培训、市地重点培训、县区普遍培训、乡镇兜底培训、援藏补充培训等方式,实现每年村“两委”班子成员集训全覆盖。
在推动村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拉萨市墨竹工卡县创新推出结对帮学、结对送学、结对共学和推送学习“三结三学一推送”学习法,使全县45岁以下村(居)干部基本会使用国家通用语言,农牧民普布次仁荣获全区首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演讲比赛第一名;昌都市卡若区利用214国道沿线优势,打造5条国道沿线党建文化长廊,不仅让本地党员干部上好党性教育“必修课”,还潜移默化让过路党员旅客接受红色精神洗礼。
为破解长期存在的“各自为战”“单打独斗”难题,创新设立县区驻村工作总领队、副总领队和乡镇驻村工作临时党支部,带动政策、资金、项目等资源要素下乡进村。同时,创新采取“派驻干部+村级力量”相结合的方式,以“3+X”“2+X”结构模式,将考录为公务员(事业编制人员)的村党组织书记和工作在村的乡村振兴专干等纳入驻村工作队成员,有效解决了基层人员过多过杂、人浮于事的问题。2021年以来,从近两年新招录的公务员中先后选派1000余名到村任职选调生兼任驻村工作队员,累计从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中招(补)聘6000余名乡村振兴专干,实现每村至少1名,群众都夸“选得优、待得住、融得进、干得好”。
聚焦和谐稳定,提升乡村治理效能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基础性作用。乡村治理的效果,不仅关系着乡村社会的发展、繁荣和稳定,也直接决定着乡村振兴的根基能否稳如磐石。
那曲市以“双报到”找准服务基层治理“突破口”,124个机关基层党组织、2500余名机关党员到20余个社区网格、600余个联户单位报到,以“我为群众办实事”为载体,推动志愿服务项目化、清单化,使群众幸福感和社会满意度不断提升、社会大局持续稳定;
山南市琼结县推行党员群众积分管理自治模式,制定实施细则,将参与维护稳定、社会治理、环境保护等事项分类赋值打分,并纳入个人积分账户;创办“文化银行”“绿色银行”“积分超市”,根据个人积分给予精神激励、物质奖励,促进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让村民由“观众”变“主角”。
以上事例仅是我区提升乡村治理效能的一个缩影。目前,全区普遍依托行政村统一划分综合网格,健全“行政村组织网格(村民小组)——党小组(党支部)——党员联系户”的村党组织体系,统筹网格内党的建设、社会保障、综合治理、应急管理、社会救助等工作,实行“一站式服务”“一门式办理”,做到联系服务群众精准化、精细化。为真正做到公开事项全面化、公开内容规范化、公开流程标准化、公开工作制度化,出台进一步规范村(居)党务、村(居)务、财务公开《工作指南》,切实增强村(居)决策和管理的透明度,保障城乡群众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全区广大村党组织坚持把农牧区道德和法治建设抓在手上,用好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点宣传阵地,加强对党员和群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大力开展“党在心中”“我为群众办实事”“永远跟党走”等活动,深入开展文明村、文明家庭、道德模范、身边好人评选创建及各类群众性文体娱乐活动,推进移风易俗,整治盲目攀比、铺张浪费、不讲卫生等陈规陋习,切实把文明的生活理念树立起来。
同时,各地坚持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强村富民的重要举措,通过资源发包、物业出租、居间服务、资产参股等方式,适应区域产业联合发展需要,探索村与村党组织建立联合党委等方式加强统筹协调,鼓励没有合适项目的村探索以入股周边村集体经济的办法参与分红,促进资源共享、抱团发展,打造了一批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集体经济样板村、示范点。
一份份优质答卷的背后,始终飘扬着指引方向的鲜红党旗,活跃着基层党建的有力脉搏,凝聚着全区基层党建工作迸发出的巨大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