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新闻中心>西藏新闻>

西藏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工作 让创新的动力更澎湃

2023-11-16 11:10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点击:0

图为我区电力系统职称评审会现场。

图为西藏大学2022年度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审会现场。

图为拉萨市柳梧新区红军小学高级教师唐利平利用业余时间在线上学习。

创新决胜未来,人才驱动创新。

职称制度作为科学评价、用好用活人才的指挥棒,是激发人才创新活力的重要杠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职称制度改革工作,把职称制度改革纳入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总体部署。自2018年以来,我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决策部署,梳理改革重点,聚焦突出问题,进一步激发了专业技术人才扎根岗位、敬业奉献的积极性。通过近5年的努力,基本形成了设置合理、评价科学、管理规范、运转协调、服务全面的新时代职称政策体系,为推进全区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精准设计,改革路径更明晰

思想高度指引改革进程,认识深度决定改革力度。5年来,自治区人社厅切实加强对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组织领导,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围绕健全职称制度、完善评价标准、创新评价机制、改进管理服务等重点改革任务,着眼健全专业技术人才评价、培养、激励、服务机制,注重做好与国家、自治区重大人才政策的衔接,加快构建新时代深化职称制度改革“1+N”政策体系。

截至目前,自治区共出台涵盖日常管理和评价服务的配套政策19个,各地各部门印发了职称制度改革配套文件210个,全区职称制度改革的“四梁八柱”基本搭建,健全规范适用的政策体系初步建立。

据了解,改革中区人社厅着力完善职称系列,动态调整专业设置,建立了中小学教师职称系列、公共法律服务人员职称系列、新增技工院校教师系列,将质监工程、食品工程合并调整为市场监管工程,新增11个正高级职称系列,拓展了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空间,逐步实现了我区正高级会计师、正高级工程师等多个系列正高级职称零的突破,受到广大专业技术人才普遍好评。截至目前,全区共有25个职称系列、47个专业领域。2018年以来,11个增设正高级的职称系列中参评正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215人,评审通过165人,通过率达76.7%。

有破有立,评价标准更科学

“弟子三千,不如论文一篇。”曾经,人们用这句话形容高校教师评职称的境况。只专注于教学的教师,如果没有论文专著,在职称评定上就毫无优势。

如今,这一现象逐步得到扭转。西藏民族大学医学院姜钊老师,凭借全身心扑在教学一线的赫赫战绩,晋升为副教授。“新的政策导向,给我们以教学为主型的教师吃了一颗‘定心丸’。”姜钊欣喜地说。

改革既要破更要立,职称评审鲜明树立重品德、能力和业绩的导向。自治区根据边疆民族地区工作实际,把政治品行和道德品质作为专业技术人才评价的首要条件,通过职称政治考试不断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思想政治建设,为我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树立了鲜明的政治教育导向,进一步夯实了党在西藏的执政根基。

标准是人才评价的核心,也是人才最为关注的问题。“论文写得不错,手术做不好。”“明明工作跟外语不沾边,过不了外语考试就评不上职称。”在职称评定中,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唯奖项等是广大专业技术人才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人才的呼声,就是改革的方向。针对职称评审外语、论文、计算机“一刀切”问题,职称改革着力破除“四唯”倾向,不唯学历看能力,不数年头论业绩,改变片面将资历、论文、学历作为人才评价标准的做法,鼓励青年人才、业绩突出人才脱颖而出,把实实在在的贡献和业绩作为评价的最重要标准,切实发挥职称在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中的人才“指挥棒”作用。

众所周知,因我区自然条件艰苦,气候恶劣,广大专业技术人才长期在艰苦边远和高寒地区基层一线,工作、学习和生活都面临着一些特殊的困难和问题,解决这一人群的职称评审问题也就成为我区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面对这一难题,我区职称评审制度改革加大对基层专业技术人员参加职称评审的政策倾斜力度,在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制定并实施了“定向评价、定向使用”职称评聘倾斜政策,开启了正常评审“主路”、以考代评“辅路”和双定评价“高速路”的“三路”并行时代,进一步拓展了基层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聘通道,树立了鼓励引导各类人才向基层流动、智慧向基层汇聚的鲜明政策导向。

“用专利成果、教案、病例等其他成果形式替代论文”“推行代表作制度”“质量重于数量”,职称评定标尺更加贴身、合用。凭实绩论英雄,改变了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让专技人才放下“包袱”,“板凳要坐十年冷”成为更多人的无悔选择。教师上讲台、医生到临床、工程师到实验室和厂房工地、农业技术人员到田间地头,“在火热的基层一线建功立业”成为广大人才的心声。

深化“放管服”,干劲更充足

“评人的不用人,用人的不参评”“想用的人评不上,评上的人用不上”……长期以来,不完善的职称评价机制困扰着用人单位和人才的积极性。

明确深化“放管服”,转变政府人才管理职能,下放职称评审权限,让用人的评人、评人的用人。为改变“政府评、组织评、领导评”的人才评价机制,我区职称制度改革按照“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要求,能放则放、应放尽放,将25个职称系列(专业)高级职称评审权全部下放至自治区行业主管部门,充分发挥用人主体在人才评价中的主导作用。鼓励自治区行业主管部门、各地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向具备条件的地市行业主管部门、县区和用人单位下放中、初级职称评审权。推动区内7所高校和自治区农科院自主评审、自主评价、按岗聘用,实现了用人单位自评自聘、用人自主。

放权不等于撒手,松绑不等于松懈。自治区出台职称评审管理暂行办法,建立了职称评审备案清单监管制度,着力推动全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发展重点逐步从“量”的增长向“质”的提高转变。各地规范职称评审程序,健全职称评审公开、公示制度和随机抽查、巡查制度,加强对评价全过程的监督管理,构建政府监管、单位(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的综合监管体系,确保职称评审纪律,提高职称评审公信力。

“越是推行单位自主评审,单位的责任意识越强,效果出乎意料的好,就连举报都比过去少多了。”一些地方反映,下放职称评审权,使用人单位从过去的部分自主、单向争取、责任压力较弱,转变为全过程自主、责任全担、压力全受,倒逼用人单位用好权,人才的能力和实绩更受关注,评聘结果更加服众。

以敬民之心,行简政之道。“西藏自治区专业技术人才公共服务平台”的开发运行进一步优化了评审服务,推动职称申报评审电子化,动态更新全区25个职称系列和47个专业目录清单,动态更新全区452个职称评审委员会目录清单,在继续教育平台补充上线了卫生、农业、文化等专业科目学习内容,方便占比较多的行业专业技术人员申报职称,让专业技术人才把更多精力投入到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中去。

济济多士,乃成大业;人才蔚起,国运方兴。随着职称制度的“坚冰”不断融化,“不拘一格评人才”的良好氛围正在形成,规模适当、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服务发展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初步建立。

(本版图片由本报记者 蒋翠莲 裴聪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