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31 10:07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点击:0
“鲜花拥抱着草原,芬芳开在我的心海。雪山陪伴着蓝天,永远记在我的心田。守望相助,你我携手,盛开最美的花海,唱出动人的天籁……”在那曲市比如县茶曲乡玛库村文化活动室,文艺队深情的表演,唱出了邻里间的美好情谊。
这首歌由文艺队自己谱曲填词,反映了玛库村和谐、融洽的邻里关系,以及他们互帮互助、互敬互爱、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
近日,在茶曲乡玛库村,记者走近农牧民群众、走近驻村工作队,聆听他们讲述村里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志愿服务、基层治理等一个个温暖的故事。
连续照顾失明孤寡老人的两代人
卓玛,玛库村的一位双目失明老人。“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能够生活得这么幸福。我两眼瞎了,以为自己活不过40岁,现在我都75岁了,多亏了次旺贡布一家对我的照顾。”在交谈时,卓玛动情地对记者说道。
“卓玛是我们家一个远方亲戚,我小时候,她只是一只眼睛失明,当时我的伯父经常照顾她,平时带着我的叔叔们去她家里帮忙干活。后来,卓玛的另一只眼睛也失明了,加之伯父年龄大了,没有能力再照顾她。卓玛没有成家,父母又相继去世,生活根本不能自理,我就把她接到我家,从1982年一直照顾到现在。”次旺贡布说,“即使有一天我发生了意外,我的儿女也会继续照顾她,她已是我们自家的老人。”
在交谈中得知,次旺贡布曾任村里的监督委员、监督主任近10年,后因身体状况欠佳不再担任,家里的收入也不算乐观,但他与伯父两代人接续照顾双目失明的卓玛,用自己的小爱书写了一段人间大爱。次旺贡布还经常教育自己的后代:“人要懂得感恩,要懂得传递爱,共产党让我们翻身当了主人,对我们来说是一种最伟大的爱,我们要把这种爱融化到生活中,传递给更多的人。”
第一块开镰收割的青稞田
在玛库村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那就是每年青稞丰收的时候,村里第一块开镰收割的青稞田,一定是困难群众家的田地。去年9月份,第一块收割的青稞田就是村民罗布旺青家的田地。
罗布旺青,53岁,未成家,家里有母亲、妹妹和一个未成年的孩子。往年收割青稞,他都要在田地里搭上帐篷,一家人忙活一个月才能收割完。他感动地说:“我永远忘不了去年9月,大家帮我收割青稞的一幕。”
2021年9月份,比如县雨水比往年多,眼看青稞就要成熟待割,雨水却连绵不断,下个不停。这可急坏了在山上放牧的罗布旺青,他急匆匆从山顶赶到田地,望着雨水敲打沉甸甸的青稞,他坐在地头一筹莫展。就在他手足无措的时候,村“两委”班子和第七“双联户”户长立即组织村民赶到他家青稞地里帮助收割,冒着雨、踩着泥泞的沟垄,21位村民在地里抢收了一天,终于把罗布旺青家的青稞全部收割完毕,并运回家中。
“如果没有乡亲们的帮忙,我去年的青稞就全部烂在地里,一年白忙活了。”罗布旺青说起来还是一脸的心有余悸。
“这支收割队伍就是我们村里的邻里守望志愿服务队,他们有的是党员、有的是群众、还有的是团员。”乡村振兴专干兼村委会主任贡巧曲措介绍道。
新时代文明实践领航乡风文明
“邻里守望相助是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一个重要载体,也是我们加强乡风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自治区公安厅驻比如县玛库村工作队队长董磊说,“驻村工作队的第一项职责任务就是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田间地头、在老百姓的心里落地生根。”
围绕这一重要任务,驻村工作队从老百姓最接地气的邻里关系入手,深入推进邻里守望志愿服务,把邻里守望志愿服务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结合,为每一位需要帮助的村民送去关怀和温暖。
——乡村夜校理论宣讲。自去年4月份起,驻村工作队在玛库村创办“乡村夜校”,由驻村工作队、村“两委”、专家能手担任老师,坚持每两周举行一次,因地制宜、因村施教,重点讲授重要思想、法律知识、惠民政策、科技应用等方面的知识,有效解决了农村党员干部白天没时间学、晚上没阵地学的问题。
——问计于民精准服务。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通过“五必访五必问”,深入群众家,拜群众为师,向群众学习,为乡村振兴凝聚智慧、汇聚力量。
——多方筹措扶危济困。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开展公益活动,协调社会企业捐赠价值共计45万元的糌粑、大米、食用油、棉衣等各类物资,协调爱心企业为村幼儿园捐赠价值5万元的电脑、投影仪、电视、教学物品等物资。
——巩固阵地基层更稳。以乡村治理为主抓手,检验农村基层党组织号召力和战斗力,彰显“旗帜感召”和“先锋力量”;完善村规民约,选拔推荐“法律明白人”,加强矛盾隐患排查调处,将文化传承与文明实践相结合,吸引群众走进文化课堂。
董磊表示:“下一步,我们将把邻里守望志愿服务作为当前志愿服务工作的着力点,推动邻里守望志愿服务在服务群众中取得实效,在推动乡村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责任编辑:何宝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