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新闻中心>西藏新闻>

2022年推进拉萨山南经济一体化 建设“五城三小时经济圈”

2022-01-05 22:24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点击:0

2022年,是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全面实施“十四五”规划的重要之年,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节点关键、意义重大。《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2年,我区将聚焦“四个创建”,全面做好各项工作,努力推动高原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2年工作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和10%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以内,能耗、碳排放强度和污染减排指标控制在国家核定范围内。 

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


深入推进区域发展布局。做大做强拉萨核心增长极,提升首府城市首位度。夯实日喀则面向南亚开放前沿基础,打造林芝改革开放先行区,发挥昌都连接藏青川滇枢纽作用,巩固那曲、阿里生态功能区地位。推动“两江四河”河谷经济带建设。推进拉萨山南经济一体化,建设“五城三小时经济圈”。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促进城乡融合、区域联动。

繁荣发展铁路经济带。完善节点城镇物流、仓储和产业配套,推进青藏、拉日、拉林铁路沿线开发。围绕川藏铁路建设,提升重点县城及沿线小镇功能,夯实对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通道基础。

加快建设边境沿线发展带。启动边疆明珠小镇建设,推进普兰镇、下司马镇、隆子镇、米林镇等兴边富民中心城镇试点,改善沿边发展条件,让各族群众同舟共济、安居乐业、兴边固边。


培育壮大高原特色产业


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牧产业。坚持稳粮、兴牧、强特色,开展特色农产品营养品质评价和分等分级,加快绿色有机源头认证。高标准建设一批特色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和产业带,有条件的县区打造1-2个特色产业园区。引进和培育若干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现肉奶产量87万吨以上,农畜产品加工业产值增长15%以上。

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产业。建设金沙江上游和雅鲁藏布江中游水风光储多能互补基地,加快雅江水电龙头工程前期工作,积极推进百万千瓦级光伏基地和高海拔风电建设,有序推进“新能源+储能”试点示范,力争建成和在建装机1600万千瓦。

大力发展绿色工业。开展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查,开工建设扎布耶万吨电池级碳酸锂项目,推进铜矿开发扩能提质。加快建筑业、建材业转型升级,引导绿色健康发展。天然饮用水产销量增长20%。支持民族手工业发展,推动藏医药产业扩量提质增效。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

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提升“冬游西藏”“文创西藏”影响力,文化产业产值增长14%以上。优化旅游线路布局,打造G219、G318精品线路,推进文化旅游与乡村振兴、兴边富民深度融合,实现3A级以上景区智慧旅游覆盖面50%以上,力争4A级景区再增加4个、5A级景区再增加1个,旅游接待人次和收入分别增长10%、13%以上。

加快发展高新数字产业。积极融入“东数西算”布局,打造拉萨绿色数据中心集群和核心节点。加快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在教育、医疗、交通、物流、矿山等领域培育15个5G应用示范,力争数字经济规模增长10%,加速西藏数字“蝶变”。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发展研发设计、金融保险、节能环保等生产性服务业,支持发展健康医疗、养老育幼、家政物业等生活性服务业。培育新型消费热点,打造“西藏味道”美食街,发展假日经济、夜间经济。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左右。


全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


加强综合立体交通体系。支持配合川藏铁路建设,加快青藏铁路格拉段、拉日段电气化改造。推动实施17个川藏铁路配套国省公路项目,加快青藏高速试验段、G318西藏段提质改造和G219察隅至区界段建设,实施拉萨至日喀则机场高等级公路等14个重点项目。加快改造贡嘎机场T1、T2航站楼,开工建设第二跑道。升级改造日喀则和平机场。

加强能源供应保障能力。建成投用格拉输油管道,加快川藏铁路供电工程二期项目,开工建设街需、冷达水电项目和雅中光伏基地,实现苏洼龙水电站投产发电,力争开工金上外送特高压直流通道,推进城网建设和农网改造升级,积极建设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区、清洁可再生能源利用示范区。

加强水利工程建设。推进宗通卡、桑德等重大水利工程前期工作,建设湘河、帕孜、旁多引水工程。启动满拉灌区节水配套与现代化改造。深入开展雅江中游山南段、拉萨河城区段综合治理,拓出一江碧水,开辟绿色发展空间。

加强市政设施建设。补齐城镇道路、给排水、天然气管道等设施短板,实现城镇污水管网全覆盖。发展人民防空事业。承接适度超前基础设施建设政策,及时开展城市轨道交通、人工智能等重点项目的前期论证。多措并举解决城市交通拥堵、“停车难”问题。


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强返贫动态监测,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实施扶贫产业提档升级、脱贫人口增收、乡村建设三大行动。增强内生发展动力,做好易地搬迁后续帮扶,确保每个规模以上集中安置点至少有1个市场效益好、带动效应强的配套产业,让群众稳得住、有就业、可融入、逐步能致富。

打牢农牧业现代化基础。落实“米袋子”“菜篮子”行政首长负责制,确保产量稳定在100万吨以上,扎实做好粮食收储和青稞安全保障。推广良田、良种、良法,新建高标准农田75万亩、县乡级农牧业防抗灾物资储备库62座,推广青稞良种200万亩以上,加大油菜等良种推广力度,建设一批青稞良种基地和特色牲畜良种场。在适宜地区连片建设人工饲草基地11万亩。支持龙头企业试点农牧业生产托管,实施老旧大棚升级改造。培育家庭农牧场,建强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实现粮食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69%、农畜产品加工综合转化率25%。

持续改善农牧区面貌。实施96个农村公路项目,实现95%的乡镇和78%的建制村通硬化路。因地制宜推进农牧区户用厕所改造,提升生活垃圾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能力。统筹县域内城镇和乡村规划建设,再创建美丽宜居示范村100个、巩固提升100个,着力解决乡村“有新房没新村、有新村没新貌”的问题。保护好传统村落和乡村特色风貌。实施18万人的农牧区供水保障提升工程,着力解决高海拔地区季节性断水问题。推进数字乡村试点。开展“树立农牧民新风貌”行动,引导群众更加讲卫生、讲文明、讲进步,培育时代乡风、传承良好家风、弘扬淳朴民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