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新闻中心>昌都新闻>

截至2021年12月底昌都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数量312个

2021-12-27 00:05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点击:0

解放前的昌都,医疗卫生事业几乎一片空白,当时的“门孜康”也是专门为贵族和上层僧尼服务的,普通民众有病也无法得到及时医治。直到西藏和平解放初期,十八军进藏部队的卫生队边行军边为沿途群众治病,群众才开始接触到现代意义上的医疗卫生服务。

西藏和平解放70年来,昌都医疗卫生事业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走过了波澜壮阔的辉煌历程,迈出了历史性的步伐,为人民群众筑起了一道坚实的健康屏障。

就医环境大变迁

解放前,昌都没有一所现代医疗机构,仅有10多名藏医和喇嘛医生用藏药治病,药品十分匮乏,服务对象多为上级阶层。

1950年10月,昌都解放,同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昌都地区人民解放委员会成立,解委会卫生队除了为工作人员治病外,同时对外免费为藏族群众治病。

1952年9月2日,昌都地区人民医院正式成立,设有18张病床,19名医务人员。3年后,新建的昌都地区人民医院门诊部和住院部面积达2000平方米,拥有病床80张,为昌都地区今后卫生事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1956年至1965年,昌都地区13个县的医疗机构全部建立,昌都地区卫生事业的发展达到了一个小高峰。”据原昌都市人民医院院长加永泽培回忆,70年代,县级医疗机构发展得到加强,陆续建立了区卫生所、公社卫生室,相继成立了地区卫生防疫站、地区卫校等。

1999年底,全地区医疗机构发展到191个,床位1086张,专业卫生技术人员1412人,完成了59个新建乡卫生院、14个中心乡卫生院、5个县防疫站、7个县妇幼保健站的建设任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形成。

如今,昌都的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已大步迈前。截至2020年12月底,昌都市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数量312个,卫生专业技术人员3790人,床位4050张,全市形成了覆盖市、县、乡、村四级的医疗卫生保障体系。

看病就医少花钱

为有效解决农牧民“看病难、看病贵”以及“因病返贫、因病致贫”的问题,昌都市在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同时,探索实施惠及城乡人民群众的医疗卫生保障制度。

2013年,农牧区医疗统筹基金报销补偿最高支付限额确定为每人每年6万元。

2018年,全年农牧区医疗补助标准提高到人均515元,农牧区医疗覆盖率达到100%,农牧民个人筹资水平保持在97%以上。农牧民孕产妇住院分娩全额减免(报销)。

2019年,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纳入了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民政医疗救助等制度保障范围,所有因病致贫患者全部实现基本医疗保险全覆盖。

全国支援见真情

昌都卫生事业的发展成就,离不开全国兄弟省市的大力支援。从1973年起,先后有四川、重庆、天津、云南等省市和医疗单位的医疗队员,不远千里来到昌都,通过在医疗、科研、“师带徒”等方面的辛勤工作,为昌都卫生工作各领域培养和挖掘了大量人才,真正为当地留下了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伍。

据统计,仅“十三五”期间,重庆、天津、福建等地支援医院共计派出513名经验丰富的医疗技术骨干赴昌都11县(区)人民医院开展帮扶工作,累计帮扶近140个科室;增设了60个专科门诊,大小业务技术开展近500项;先后开展教学查房4500余次,业务培训讲座2000余次,培训医务人员2000余人次;为各县医院培养普外、麻醉、骨科、内镜、护理等方面业务骨干200余人。

“援藏是我一生中最宝贵的经历之一。”福建省援藏医疗队队员刘达宾说,在余下的援藏时光里,将为群众多做一点事,为昌都的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记者 周婷婷 达次 丹增平措 王晓莉 桑邓旺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