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新闻中心>西藏新闻>

西藏自治区古籍已数字化超2万叶

2021-04-27 22:50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点击:0

23日,作为西藏古籍普查保护工作数字化最新成果,自治区图书馆在继2020年4月25日试运行上线首批50函、6581叶珍贵古籍文献后,再次上线百余函、1.6万余叶珍藏古籍文献。至此,自治区图书馆向全球“云共享”珍贵古籍文献达2万余叶。

2019年启动古籍数字化工程

解决了“藏”与“阅”的矛盾

自治区图书馆馆藏有大量地方文献资源,其中包括种类繁多的珍贵藏文古籍资源,是西藏优秀传统文化、知识体系保存和传承的重要基地。该馆目前馆藏藏文古籍达1.5万余函,其中善本有3500余函。时代早至12世纪,包含元代的内地刻本、西藏后宏期的各类写本及伏藏文献,也有传世极少的善本、孤本。而在整个西藏,藏文古籍广泛分布、数量巨大,具有极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和珍贵的历史文物价值。

为保证珍贵古籍及地方文献资源得以完整长久的保存利用,自治区图书馆于2019年正式启动古籍数字化工程,从项目规划和管理、文献数字化选题和内容审核、原数据著录等开展了一系列相关工作。

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自治区图书馆馆藏藏文古籍数字化项目已完成162函23116叶,通过自治区图书馆网站和西藏数字文化网对外发布,内容涉及藏族历代学者传记、西藏历史及佛教史等。通过数字化加工使其以数字资源的形式展示给读者,为广大读者和专家学者开展利用和研究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文献资料,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古籍数字化的成果解决了长期以来古籍“藏”与“阅”的矛盾,为读者带来极大便利。读者既可便捷地检索、下载古籍文本,也可通过图片看到古籍原貌,提高了学术研究的效率。

古籍资源全球免费共享

读者点击阅览次数近十万人次

“古籍文献从放在书库、不外借,阅览门槛高、手续杂、条件多,仅有部分专家学者阅览,到现在全球免费共享,不仅很好地解决了古籍文献‘重藏轻用’的矛盾,更重要的是实现了古籍普查将珍贵文献公布于世,为学界和社会服务的初衷和理想。”自治区图书馆副馆长、自治区古籍保护中心负责人边巴次仁说。

边巴次仁介绍,目前自治区图书馆“云共享”的23116叶珍贵古籍文献,内容包括藏族历代学者及藏传佛教各教派高僧大德传记、藏学界必备青史、汉藏佛教史等,时间跨度为公元12至20世纪。“今年上线的这批以人物传记为主的珍贵古籍,浓缩了当时社会、经济、民俗等各方面知识,可谓百科式古籍文献,对于学者多角度、多学科研究西藏文化和历史具有非常高的参考价值。”边巴次仁说。

据悉,古籍文献上线试运行至今,读者点击阅览次数达近十万人次,创自治区图书馆线上阅览新高。曾经束之高阁的珍贵古籍,如今与读者的距离,只有一层薄薄的屏幕。

加强古籍数字资源建设力度

制定详细规划扩大数字化项目

边巴次仁表示,下一步,自治区图书馆将进一步加大古籍数字资源建设发布和揭示力度,不断改进服务质量,提升服务水平,继续深入挖掘古籍的深厚内涵和时代价值,提高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传播能力,真正“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为保障国家文化资源安全、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同时,自治区图书馆将制定详细的规划,从馆藏珍贵藏文古籍文献开始,逐步把数字化项目扩大到整个西藏自治区。自治区图书馆古籍保护中心将积极争取经费,力争完成以藏文文法为主的古籍文献数字化选题目录,2022年计划开展列入《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古籍文献和藏族传统天文历算、藏医藏药领域数字化选题目录,到2023年将完成因明学、诗学等领域古籍数字化选题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