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19 09:42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点击:0
图为措勤县境内,电商冷链物流车正在送货。记者 章正 摄
图为在拉萨城投物流园,京东物流工作人员在分拣快递包裹。记者 章正 摄
“快递能到农村,以前想都不敢想。”85后藏族女孩卓玛说,如今,手机点一点,快递到门口,成了她的生活日常。
1月6日下午,在3800米海拔的尼木县卡如乡,卓玛在自家的小卖部门口,靠着椅子晒着太阳,时不时朝着公路的方向张望。嘎吱一声,乡村快递车如约而至,停在了不远处。
“今天一共有20多件快递。”她麻利地从货车上取下快递,转身拿起手机,用语音通知村民,“次地,你给儿子买的羽绒服到了,赶紧来取!”
卓玛的小超市是卡如村快递点,村民来这里取快递,多数不超过一公里。她每单快递能拿2元钱的提成,还能带动超市的人气。“我家的销售额比以前多了,少则一千元,多的时候达到两三千元。”她对此很是满意。
在同一时间,距卡如村136公里之外的拉萨城投物流园的一间小会议室里,讨论热火朝天。有关部门和企业40多人,围绕更好打通农村物流的“前后一公里”,正在面对面沟通。
有企业介绍,以前,物流从拉萨中转后,再到县城的时间通常在7天左右。这两年,不少地方已经缩短至3天。
物流,在西藏跑出了“加速度”。据相关部门统计,“十三五”时期,西藏网上零售额从2016年的5亿元增长至2019年的52.5亿元,实现了年均增速120%。2020年1至9月,西藏网上零售额实现71.6亿元,同比增长17.1%。
“物流的体验好不好,群众非常关切。”在现场,相关领导指出,一定要打通好物流“前后一公里”。
近日,本报记者对乡村电商深入调研,看我区如何打通了物流的“前后一公里”,有什么经验?
物流下行:创新模式,直达乡村
如果对我区电商做一个大致分类:快递上行,就是群众向外卖东西;快递下行,就是群众网购商品。
“上下行并重、突出下行”正是自治区提出的物流发展思路。不少区域地广人稀,快递企业配送成本高,并无下行动力,如何破解?
在雅砻河畔的山南市乃东区,天还没亮,送货员达娃扎西就起床了,匆匆吃完藏式早餐,早上8点就来到乃东区电商仓储物流中心,将这一天的货物装车。9点半,他就开着厢式货车出发,把快递送到乡镇和村里的农村电商站,一直要忙到晚上7点多才回家。
“前两年,快递企业配送范围局限于乃东城区,村民买东西不方便哦!”达娃扎西说,有时候村民取快递只能自己跑到市区或者找亲友代取,耗时费力。
一位村民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乘车到市区,根据不同远近,车费在20至40元之间,往返区城时间至少得半天。如果通过乡村客运带件,包裹收费范围每件10至30元,人还得在路边等,也很不方便。
快递,无法实现“最后一公里”,这一度成为当地民生的痛点问题。转机,在2018年9月,当地成功申报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
当地政府做起了“媒人”:让一家企业和山南市主要快递企业签订“快递入乡进村”合作协议,建立了区级公共电商仓储物流中心,统一把快件运输到乡镇村的电商服务站点,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其中,当地政府每年补贴20万元。
“7个乡镇级和17个行政村的电子商务站,形成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作为项目承接方,四川阳光绿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乃东电商县域经理张来山说。
“只要快递到县城,第二天就能送到乡镇。”张来山说,该公司配备2个司机、每月正常出车时间26天,乃东区所有乡镇均已开通物流配送服务,农牧民享受到了足不出村就可以收发快递。
快递变快了,又进一步刺激了消费。此前,乃东区农村快件量平均每月为300件。开通到村物流服务后,已经达到每月1800件。这一数字,还在增长。
“这个过程中,我们不额外给村民收费。”张来山进行了一个测算,按以前每件取货30元的成本,从现在这个量来说,每个月至少为当地农牧民节约物流成本5万余元。
尽管现在这家企业还没实现盈利,但张来山依然充满信心。随着村民网购习惯形成,他打算与本地商超开发“县城到农村”的电商项目,利用现有渠道,进一步降低购物成本。
乃东区,只是我区乡村快递发展的一个缩影。如今,全区已建成县级物流配送中心27个、乡级服务站231个、村级服务点704个。
快递上行:打通堵点,勇闯新路
有一句话,叫“要致富先修路”。如今,西藏正在完善“快递之路”,以拓宽群众增收之路。
快递下行,意味着民生;快递上行,代表着增收。在高海拔、偏远地区,如何做好快递上行?这,并不容易。
在西藏冈底斯山中段北侧,阿里地区东南部的措勤县,全县约有1.5万人。这里平均海拔4700米,距离拉萨1079公里。闭塞,一度成为发展的“拦路虎”。以前,居民从网购到收件需要20天。这里的物流配送也不便,往返拉萨一周只有一次。
“过去,交通不便是阻碍措勤藏货走出去的‘硬伤’。”一位当地干部感慨道。
发展短板,如何补齐?并没有捷径可走。当地花大力气建成1个县级仓储中心、12个村级仓储点,还配备了小型物流车。根据物流大数据,措勤县打破常规找到“巧办法”,在200多公里外的日喀则市22道班,新建了该县物流中心,实现快递的转运。
藏族小伙达布是常驻这里的工作人员,他介绍,目前,措勤县所有邮政快递和电商商品1至2天内直达拉萨。仅2019年,来往措勤和拉萨的包裹数量就增长了15%,月收发包裹700余件。
上行容易,活力显现。当地孵化出“措勤印记”电商产品,并进行产品溯源,截至2018年底,已累计实现销售额3101万元。快递的“最初一公里”不再“卡脖子”,有力支撑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措勤之变,并非个案。
“现在,山楂销售已不是问题了,我现在担心的倒是产量。”在山南市加查县冷达乡嘎玛吉塘村,蓝莓和山楂种植基地负责人嘎玛西若高兴地说。
以前,这里出产的水果虽然品质很好,但因销售渠道和快递不畅,几乎只能线下销售,年年亏损。
扭亏为盈,这得益于快递的“最初一公里”的打通。近年来,加查县整合原有邮政网点、万村千乡站点,推进村电商服务站建设,目前已实现全覆盖。
仅2019年,全县电商重点扶持企业实现网络销售近千万,电子商务交易额也突破了2500万元,较2017年同比增长95%以上,其中农产品网络零售额510万元,较2017年增长76%。
上行通畅,销售打开。据统计,“十三五”期间,我区新增农产品网络销售单品1831个,农牧区网络销售额累计达2.6亿元。
溢出效应:巩固脱贫 改善民生
如今,通过畅通流通网络“大动脉”,打通城乡流通“微循环”,我区物流体系效率正快速提升,也给民生带来了新的变化。
上下行,也带来了溢出效应:下行,让老百姓能买到更好的商品;上行,让百姓的腰包鼓了。
在拉萨市尼木县麻江乡,腿部残疾的索朗开了一家小卖部。去年,在当地工作人员鼓励下,他把小卖部升级成电商服务站点,顺带提供藏香收发的快递服务,每月可增收2000元以上,这还不包括小卖部经营收入的增加。
小小的快递包裹,却起着改善民生的大作用。
这两年,村里流行着新的购物趋势。作为尼木县七芝堂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县域经理的金成发现:从村民网购的品类看,购买最多的是衣服,不少群众还热衷于购买化妆品,这是以前很少见的。说明收入高了,大家更爱美了,消费也随之升级。
据区商务厅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双十一”期间,西藏网络零售额实现4.22亿元,同比增长近30%。预计2020年,全区网络零售额突破百亿元。
这,离不开农村消费的拉动。快递网络,已然成为西藏的基础设施,让消费红利充分释放。
“电子商务进农村,让群众的生活更好,这得益于体制机制的完善。2015年至2018年区内共有27个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区商务厅有关人员介绍,2019年下半年,我区采取整区推进形式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覆盖了所有县和重点乡村。
改善生活,巩固脱贫。截至目前,全区电子商务累计培训6万人次,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达1.37万人次,累计网销单品1831个。与此同时,乡村物流体系覆盖行政村数量1152个。
其实,流通网络布局更大的作用就在于,扩大了内需,实现了我区更高质量的供需动态平衡,全方位融入国内大循环,为乡村振兴夯实了基础。
打通了“前后一公里”,乡村发展迎来契机,广袤的雪域高原,涌动着经济活力,联通内外、贯通城乡、对接产销:
——2019年,农牧区累计实现农畜产品网络销售额超过2.6亿元,网购金额2.9亿元;
——2020年1-9月,农畜产品网络零售额6.82亿元,同比增长31.8%;
——2020年一季度,农畜产品电商逆势上扬,排名前三的产品为草药、蔬菜、畜禽,其中草药类中虫草、藏红花、贝母、灵芝和天麻热销,蔬菜类中松茸、羊肚菌销量较大,畜禽类中以牦牛肉为主;
西藏,“前后一公里”的目标正在蹄疾步稳中推进,给老百姓带来满满的幸福感。如今已见新气象,但后续发展任务依旧繁重。
有专家一针见血地指出,我区电商发展依然存在瓶颈:由于全区市场规模较小,本地电商发展动力不足;由于产业限制,网销商品仍以初级农产品为主;由于电商人才较少,发展对外依赖性较强。
如何进一步破解难题?据区商务厅有关工作人员介绍,接下来,相关部门将以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整区推进为载体,从农村电商、传统产业电商应用、电商支撑体系和电商氛围等方面着手推进。
“工作正在发生变化,我们从关注‘前后一公里’有没有,到现在已聚焦至好不好。实现高质量发展,改善民生正是我们的工作目标。”商务厅负责该项工作的人员介绍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