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新闻中心>西藏新闻>

王义明: 西藏是我的第二故乡

2020-12-26 00:07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点击:0

01.jpg

图为王义明在自家院子里。(图片由王义明提供)

个人简介:

王义明,汉族,1944年4月出生,四川绵阳人,中国共产党党员。1959年随丈夫调到西藏在拉萨市第三小学当老师。1976年调到拉萨市城关区卫生科工作,负责地方病、城市卫生、计划生育等方面工作,连年被评为“三八红旗手”。1985年4月调到拉萨市贸易信托公司工作。1995年调到拉萨市计划生育协会,负责“幸福工程”救助贫困母亲工作。2000年被中国计划生育协会评为先进个人,2005年退休。

 

1959年,我随爱人调到西藏,刚开始在拉萨市第三小学教音乐。后来调到拉萨市城关区卫生科,主要负责地方病、城市卫生、计划生育等方面的工作。

在城关区卫生科工作时,为了开展好计划生育工作,我们一年里大部分时间都要下乡调研宣讲,通过入户调查详细了解每家每户妇女的基本情况。刚开始,我们的工作人员用藏语询问她们多少岁,有几个小孩,身体怎么样等等,好多妇女因为害羞都不愿意开口。后来,我们改变了工作方法,通过和藏族妇女聊家常,教给她们一些卫生健康方面的知识来拉近距离,再进行入户调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当时有一批湖南的援藏医生来给当地妇女做结扎手术,我把医生们带到了蔡公堂,然后召集当地妇女来到蔡公堂做手术。没想到,大家都自愿排队做手术,我记得那一次光在拉萨市七县一区就有500多名妇女做了结扎手术,这都是我们前期的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比较扎实的结果。

1995年,我被调到拉萨市计划生育协会,负责“幸福工程”救助贫困母亲工作。 “幸福工程”救助贫困母亲,是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中国计划生育协会、中国人口报社于1995年联合发起成立的,主要以贫困地区计划生育家庭的贫困母亲为救助对象,帮助她们发展家庭经济,脱贫致富。

为了争取到更多救助资金,我和时任拉萨市卫生局局长丁珍白姆、时任拉萨市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格桑曲珍来到北京,通过沟通协调拿到了这个项目的救助资金20万元,这20万元现在来说并不多,但放在1995年的西藏,可不是个小数目。

回到拉萨后,我们的第一个救助目标是夺底公社(现在的夺底乡)。当时夺底公社很穷,除了能采点石头以外什么都没有,是自治区重点贫困公社。

我以前在夺底公社当过医生,知道在夺底公社门口有个裁缝店。那个裁缝店是公社的集体经济,裁缝师傅名叫尼玛,他爱人叫达娃,他们家在离公社不远的二队,尼玛的裁缝技术很精湛,一家人日子过得还不错。

后来,集体经济撤了,公社改为乡。尼玛用攒的钱买了一台手扶拖拉机,凭着年轻能干,一家人日子过得红红火火。谁知天有不测风云,在一次采石运输中,车辆转弯时不小心掉进了山沟,尼玛捡了一条命,可腿却摔成了骨折。达娃为了治好丈夫的腿,到处找医生,花了不少钱,还欠下了一万元债。

家里的顶梁柱倒了,生活的担子全部落到了达娃的身上。两个半大孩子都正值能吃饭的年纪,达娃白天到地里干活,晚上还要给丈夫按摩,日夜操劳让不到四十岁的她,在短短几个月里就一下子苍老了许多。

在这个关键时候,“幸福工程”组委会的工作人员来到了夺底乡,在乡政府的介绍下,了解了几户贫困家庭的情况,其中就有达娃家。

当时我也随队前往,在去达娃家了解情况时,我特别吃惊,因为我在夺底乡当医生时,对达娃家很了解。那时候的尼玛二十几岁很年轻,我们还一起打过篮球。但我眼前的尼玛腿不方便不说,人也苍老了许多,院子里只有一头小牛,没有羊,屋里简陋的桌子上,摆着一碗土豆,面袋子里的糌粑也已经见底,就更别说蔬菜和肉了。了解情况后,我怀着沉重的心情回去马上写申请,把城关区夺底乡贫困户作为第一批“幸福工程”的救助对象。

我们的申请获批后,在城关区计划生育委员会的帮助下,又征求了贫困户的意见,购买了5辆拖拉机发放给了夺底乡这5户贫困户,达娃一家也分到了一辆。鉴于达娃家缺乏主要劳动力,我们又帮达娃家申请了一万元无息贷款,用于发展生产。

一年以后,我们再去达娃家时,发现院内停放着的拖拉机上装满了卡垫,墙边有4头小牛正啃着青菜,院子里还有十几只鸡埋头寻找食物,达娃家的日子眼见着又好了起来。

当我们离开时,达娃拉着我的手不停地说感谢的话,我说:“这是我们的本职工作,你要感谢就感谢中国计划生育协会,是‘幸福工程’帮你们脱贫致富的。‘幸福工程’救助贫困母亲就是‘治穷、治愚、治病’,把党的温暖送到贫困母亲手中,让大家过上幸福的生活。”

为救助还挣扎在贫困线上的藏族母亲,在随后的近十年时间里,我和“幸福工程”的同事跑遍了西藏数十个县,我多年来的努力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和肯定,在1998年中国计生年鉴西藏篇上,我被誉为“藏族育龄妇女的贴心人”。

如今,我离开西藏已经十多年了,但那是我的第二故乡,是我为之付出了整个青春的地方,西藏的山、西藏的水和西藏的藏族同胞依然时不时出现在我的梦境里。(本报记者 次仁片多 索朗琼珠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