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十三五”,这5年】优化营商环境 释放发展潜能

2020-10-10 07:24 来源:中国经济网 点击:0

在前不久举办的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来自全球的优秀企业家们感叹:这片热土有消费升级的商机,有不断成长的市场,更有主动向世界开放的决心,而最具吸引力的,还是中国“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的努力。

聚焦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和减证便民……“十三五”以来,“放管服”改革走向纵深,我国营商环境始终处于优化上升的通道之中,成绩有目共睹。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增多的复杂局面,为了让更多优质企业扎根中国,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将永不停步。

办事更便捷 市场添活力

“现在办手续太方便了!”9月3日上午,当地居民陈大爷来到位于舟山的浙江自贸试验区综合服务大厅,在一个柜台前就办完了注销企业的所有手续。“我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办企业,过去注销企业要工商、税务、消防一个部门一个部门地跑,现在一次就全办好了。”

在这里,竖立着“最多跑一次”宣传牌,只需扫一扫二维码,企业开办、注销等37项手续即可网上办理。舟山市市场监管局自贸试验区分局副局长詹琼告诉记者,企业开办是受理量最多的业务之一,以往通常需要一周时间。但现在,企业开办“一门进出、一窗受理、一套材料、一次采集、一网通办”,已实现常态化4小时办结。

舟山不仅实现了国际航行船舶进出境“一单多报”和船舶无纸化通关,通关速度更是刷新了历史纪录。过去,一票进口冻鲣鱼从企业准备申报到海关准予提货需要4个小时,如今整个流程最快仅用1分28秒。至此,全国首票进口货物“两步申报”改革试点业务在浙江自贸试验区成功落地。

盖不完的公章、走不完的流程已经成为过去时。目前,“证照分离”改革已在18个自贸试验区开展全覆盖试点,全国29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开通企业开办“一网通办”平台,全国企业开办时间压缩到5个工作日以内;企业注销推行“一网通办”和多部门协同,极大缓解了企业注销难的问题。

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最有发言权。截至今年7月底,全国登记注册的市场主体达到1.32亿户,其中企业4110.9万户,分别比去年年底增长了6.7%和6.5%。从增量看,今年1月份至7月份,市场主体平均每天新增6.4万户;2019年,全国高新技术企业22.5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超过15.1万家。良好营商环境促进了高质量发展,有力地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

顶层设计优 辐射效应强

栽好梧桐树,自有凤凰来。哪里营商环境好,人才就往哪里走,资金就往哪里流,项目就在哪里建。

“正是因为政府打造了良好的营商环境,有了真诚的服务和贴心的举措,我们才更加坚定了发展信心。”这是记者在采访中听到企业代表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十三五”期间,我国出台一系列改善营商环境的政策举措,形成了优化营商环境的顶层设计体系。

不仅自贸试验区是先行先试的“试验田”,而且改善营商环境的行动也正在全国复制推广,以燎原之势激发着全社会创业热情。

北京和上海作为样板城市,以敢于啃“硬骨头”、蹚“深水区”的精神,在办理建筑许可、跨境贸易、开办企业、财产登记等领域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为全国“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树立了标杆,提供了大量可学习、可复制的宝贵经验。

此外,新冠肺炎疫情也进一步推动全国企业注册登记、办理税收、申办贷款、申请补助等政务服务相关事项办理全面“上网”,为进一步提高服务能力作出高效示范。

“聚焦市场主体关切和短板弱项,瞄准国际一流水平,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出了大量务实有效的改革举措,不断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内生动力、释放内需潜力,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财政部副部长余蔚平说。

既能放得下 还要管得牢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商事制度改革的红利,不仅凝聚在“放”上,还体现在“管”上。未来监管理念的重点是建立以企业信用为核心的新型监管机制。

自2017年以来,国务院每年都对生产许可证制度改革作出部署,经过2017年、2018年、2019年连续3年的改革,实施生产许可证管理的产品已经由2017年的60类压减到目前的10类,压减幅度达到83%,惠及企业超过2.5万家。

简政放权做“减法”,强化监管做“加法”,优化服务做“乘法”。市场监管总局质量监督司负责人孙会川告诉记者,下放许可证审批层级后,企业申请许可证的效率进一步提高,时间成本进一步降低,取证更加便捷。同时,通过加大质量安全监管力度,强化企业质量主体责任,不断提高生产许可证审批效能。

“加强质量监管更需要企业的责任心与信用度,形成行业自律,避免造成有效投资增速放缓、无证生产、假冒伪劣等现象。”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认为,减少部分许可认证检验,加强问责制,可以更好地增强企业内生动力。

既要“利剑高悬”,又要“无事不扰”。市场监管总局已于今年7月份会同15个相关部门联合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涵盖35个业务领域共74个联合抽查事项,推动“进一次门、查多项事”,有效减轻企业负担。

市场公平竞争是维护经济高效运行的重要保障。市场监管总局副局长唐军表示,将进一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强化企业信息公开公示,健全失信惩戒机制,推进实施智慧监管;完善缺陷产品召回制度,做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常态化;引导平台经济有序竞争,依法查处电子商务违法行为,为营商环境优化提供坚实支撑。(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郭静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