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2-08 11:28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点击:0
“两层帽子,两层衣服,两层口罩,两双手套,两双脚套,一个护目镜,一个面屏,这是我们工作要穿戴的东西。准备工作完成了,我的世界也淡下来了。”
“病房里的工作就和平常一样,输液、雾化、测血糖……但是,一切都慢了下来,走路慢,配药慢,扎针慢,测血糖慢。”
“有一个病人跟我说:我觉得我已经好了,我不发烧,只是有点咳嗽,我能不能出院了。看着他那一脸期望的眼神,我心里有说不出的难受:您放心,大夫都知道,他们会安排好的。”
早晨七点半准时从酒店出发,前往武汉市第九医院,开始一天长达8个小时的工作。忙碌的时间总是过的很快,四点半交完班,饶琨他们一个个地出去,消毒,脱下装备,回到酒店。
这是饶琨发回的在武汉市第九医院里的战“疫”日常,寥寥几笔背后,没人知道他们经历了什么?付出了什么?
此刻,记者把搜集到的饶琨日记进行了梳理,还原了从出发到2月4日,这位西藏驰援武汉第一人,深入重灾区10天战“疫”背后的故事。
1月26日 大年初二
妈妈在厨房里煮饭,我往锅里看了看问妈妈“煮的什么?”
妈妈说“昨天剩下的饺子,今天……”话还没说完便转过身去:“你再去把东西收拾一下,别落下什么!”
吃过妈妈煮的饺子,便匆匆前往医院,本以为这只是一次简单的出征仪式,却看到很多人红了眼眶。
没想到会有那么多的嘱托、那么多的交待、那么多的鼓励。顿时觉得,我们有这么多的信念汇聚在一起,有什么疫情,是我们不能阻断的呢?
1月27日 大年初三
奔波一天,忐忑的心早已放下了防备,到达武汉的当晚,我们被安排到青山区东兴大酒店,按照早就分好的组入住酒店。酒店工作人员为我们准备了丰盛的晚餐,洗漱完后已是半夜。
2003年的时候大家都在保护我们90后,如今,轮到我们90后来守护大家,成为新一代的逆行者。
1月28日 大年初四
和昨天一样,易队长和胡队长把大家召集在一起,给我们进行院感知识的培训和防护服的穿脱使用。
紧接着国家卫生健康委两位专家也赶到酒店为我们讲解新型冠状病毒相关知识和有关防护。
中午我们在酒店简单地吃了午饭,就又开始了穿脱防护服的培训,练习各种防护用具的正确用法。
大家态度端正、严格练习,互相监督对方的每一个细节,激烈讨论每一个可能出现漏洞的环节。一遍又一遍地规范自己的动作,以确保每一个人对防护用具的使用安全达标。
1月29日 大年初五
收到通知,重症组的同志们明天就要进入医院。
战,当取精锐之兵,队里划组管理,重症六个组要三班倒,我们咸阳的一名老师也在其中,而我们普通组的同志仍需待命,心里有点不是滋味。
1月30日 大年初六
这两天,大家仍在备战待命状态。
院感组的老师们去医院对接并进行整改,负责后勤的老师与相关工作人员配合协作保障我们的生活。
我们则是一遍一遍地练习着穿脱防护服和其他防护用品,一起讨论和改进,以绝对不能污染自己为原则进行流程的优化和升级,要求人人过关,不落一个!
根据院感组老师的要求,队里的女同志大都去剪了短发,我也去剪了小平头。
1月31日 大年初七
下午,组长召集各组员开紧急会议,为减轻重症组同志们的工作负担,特将我们组分别编入重症四组和五组。
组员们积极响应:终于能够上战场了。
2月1日 大年初八
我们组十五个人一早就整装待发。
七点半从酒店出发前往武汉市第九医院,在穿过许多个门户之后,我们来到了换衣服的地方,两层帽子,两层衣服,两层口罩,两双手套,两双脚套,一个护目镜,一个面屏,这是我们工作要穿戴的东西,准备工作完成了,我的世界也淡下来了。
整个眼前一片朦胧,凑的(得)很近才能看到队员们衣服上的名字,那是穿防护服时写下的。任何东西都要拿起来,拿到眼睛跟前才能看见。
2月2日 大年初九
普通病房里,所有病人都在吸氧,大部分用上了心电监护,稍微重一点的,血氧上不去,只能用无创呼吸机,再重的,就只能去ICU了,用呼吸机吹着。
忙碌的时间总是过得很快,下午四点半交完班,我们一个个地走了出去。脱下装备,消毒。在摘下护目镜的那一刻,天,亮了。
2月3日 大年初十
来到医疗队里,所有的人都是集体的一分子,再无医院之分,大家互相帮助,共同努力。
酒店里的志愿者们也很辛苦,早上七点吃早饭,可想而知,她们牺牲了自己多少休息时间,一日三餐不间断。
面对疫情,我们每个人都在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或大或小,一起共渡难关!
2月4日 正月十一
回想这10天的经历,充满感动和希望,朋友圈里全是关于我的新闻,他们都称我是英雄。
我认为我并不是,我只是一名普通的护理工作人员,在南丁格尔提灯的引导下,完成白衣天使的使命。
隔窗而望,街道寥寥数人,江上船只散漫,武汉市的人们饱受疫情折磨,期待那个樱花盛开的武汉能够否极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