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新闻中心>西藏新闻>

山南市脱贫致富典型人物谱:脱贫“战场”争上游

2019-10-11 00:41 来源: 中国西藏新闻网 点击:0

靠双手勤劳致富,凭智慧创造幸福。近年来,随着脱贫攻坚战持续深入推进,山南市许许多多贫困群众知贫后勇、奋起直追,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动脑筋、找办法、寻出路,全力拔穷根、摘穷帽,争当脱贫致富“领头羊”,一个个自力更生的人物,一件件发奋图强的事迹涌现在雅砻大地。

拉珍:“好日子是干出来的”

秋日的暖阳透过窗户照进餐馆里,顾客们三五成群,一边喝着酥油茶,一边畅谈着生活中的故事,餐馆老板拉珍独自在后厨忙碌着。对于她而言,这一方小小天地,就是她一家勤劳致富的源泉。

拉珍家住在贡嘎县江塘镇江塘村,一家6口人,两个孩子是在校学生,丈夫瘫痪在床,一家人曾经仅靠几亩薄田过活。

面对困难的家庭条件,不服输的拉珍寻思着学一门手艺,靠勤劳摆脱贫困。

2016年,得知县里要开设厨师培训班,拉珍第一时间到村委会报名。在为期30天的培训中,她一边照顾家人,一边参加培训,最终学到了一技之长。

培训结束后,拉珍在村干部的帮助下,通过精准扶贫小额信贷政策,向农业银行贷款5万元,开办了“江塘羊卓藏餐馆”。

靠着诚信经营和精湛厨艺,餐馆开业后,生意越来越好,拉珍仅用一年时间就还清了贷款。

2017年,全家人均年收入达到5404元。2018年,拉珍自愿申请退出贫困户获得批准,从此彻底摘掉了“穷帽子”。

“世界上没有天上掉馅饼的事,好日子都是干出来的。凭借我们自己的双手,一定能‘刨’出幸福生活。”拉珍自力更生、自主脱贫的故事激励着更多困难群众脚踏实地为新生活而奋斗。

白玛德吉:“办法总比困难多”

“用这个颜色打底,效果会更好。来,试一下。”

在琼结县一家手工丝网花店里,白玛德吉正指导店员配色。靠这门手艺,白玛德吉成功脱贫致富。

白玛德吉是琼结县下水乡下水村人,以前一家6口人的生活,全靠她和妹妹打零工艰难维持。

一次偶然的机会,白玛德吉在电视上看到手工丝网花致富的报道,而自己也有一点类似的手工技术,便萌生了制作手工丝网花创业脱贫的想法。

2016年冬天,她专程来到拉萨,一边务工,一边学习手工丝网花制作技术。无论晚上天气有多冷、手被针扎得有多疼,她都咬牙默默忍受。

3个月后,学艺成功后的白玛德吉回到村里,把创业想法告诉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干部,得到了他们的大力支持。村里不仅为其解决了融资难题,还将饲草仓库借给她做店铺。

就这样,白玛德吉的手工丝网花店开始起步。2017年8月,随着事业的壮大,她把花店从村里搬到县城,并免费把技术教给本村20名贫困妇女。

现如今,有8人都在她的店里就业,人均年增收6000元。而白玛德吉也从贫困户“逆袭”成致富带头人。

“贫困不可怕,关键要找路子摆脱贫困。只要肯奋斗,办法总比困难多,脱贫致富绝不是梦。”白玛德吉如是说。

云旦加措:“小康路上不能掉队”

在隆子县隆子镇扎果村蔬菜种植合作社,云旦加措是一名踏实能干、积极乐观、人人称赞的种植能手。

然而,以前的他却经历了许多不幸。在云旦加措读初中时,姐姐和母亲相继去世,家里仅剩下他和父亲相依为命。

家人的去世给他带来沉重打击,再加上为母亲看病花光了家里积蓄,而此时父亲也日益年迈,重重困难让云旦加措不得不放弃高中学业,提前走入社会。

刚开始,云旦加措只能和其他村民一起参加施工队,但由于劳动力弱处处碰壁。

正当云旦加措为生计发愁时,他看到了巴珠办的蔬菜种植合作社招收学徒的消息。他主动找到巴珠,表达愿当学徒的愿望。

进入蔬菜种植合作社后,云旦加措天天“泡”在蔬菜大棚里,努力学习。半年过后,他开始独立负责45个蔬菜大棚的种植技术,成为社里的种植能手。有了工资和分红,父子俩的生活渐渐有了起色。

2017年,在巴珠的帮助下,再加上自己的积蓄,云旦加措翻新房屋、置办家具,与父亲一起过上了新生活。

如今,摘掉“穷帽子”的云旦加措对未来充满了信心。他说:“只要有技术、有干劲,未来的日子不会差。小康路上,我一定会奋起直追,绝不掉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