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新闻中心>昌都时政>

昌都市经济社会发展:​奋进新时代 踏歌铿锵行

2019-09-23 10:18 来源: 中国西藏新闻网 点击:0

昌都,素有“藏东明珠”“西藏门户”之称,这里既是生态优美、文明祥和的幸福之地,也是一座正在崛起的绿色、活力之城。

三江流域、茶马古道、康巴文化、卡若遗址,历史积淀源远流长;茶马广场、解放广场、天津广场,行人如织、热闹非凡;“七城同创”有序推进、机场快速通道如火如荼加紧建设;龙者高新材料、益西农牧业、昌禾聚鑫农业科技等一批高新技术产业正在加速集聚。

铿锵奋进七十载,风鹏正举九万里。如今的昌都,正以繁荣繁华、幸福宜居的崭新之姿,昂首阔步于新时代,一路踏歌前行!

凝心聚力,经济发展活力强劲

在卡若区沙贡乡果洛村藏香猪养殖基地,一窝小猪刚刚降生。“这是藏香猪与野猪在自然交配下经过三代杂交所产下的小猪,它们的体形比普通藏香猪大又比野猪小。”跟猪打了20年交道的技术员范波向记者介绍道。

近年来,昌都市结合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科学规划农牧业特色产业布局,大力推进“五大养殖”“七大种植”基地建设,卡若香猪、康巴香鸡、阿旺绵羊、洛隆糌粑、芒康葡萄酒、类乌齐牦牛肉等一大批特色农牧产品应运而生。

2017年初,昌都打造产业发展的“金字招牌”——“蓝天圣洁”,为扎实推进现代农牧业示范区和高原特色农牧产业带建设,全力促进农牧业转型升级、农牧民群众增收致富开辟了新的发展路子。

统计显示,2018年全市农牧业总产值达到44.8亿元,较1959年增长152.17倍,实现了经济发展质与量的同步提升。

作为藏东一颗冉冉升起的经济新星,昌都经济开发区(昌都新区)的发展充分见证了昌都凝心聚力、加速发展的决心与勇气。从2013年4月挂牌成立,到2018年3月正式获批为自治区级经济开发区,短短5年来,昌都新区从无到有,迅速成为了昌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为抢抓发展机遇,2018年,昌都市共引进招商项目373个,落实到位资金64.38亿元,同比增长100.62%,全市共有各类市场主体2.88万户,非公经济已逐步成为全市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社会就业的重要渠道和繁荣市场的重要力量。

“新中国成立之初,昌都物质匮乏,产业基础薄弱,经济发展缓慢。70年来,昌都市经济从单一的计划经济发展为现代工业、农牧业和第三产业齐头并进的多元化市场经济,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速连续多年保持在两位数以上。”昌都市政协副主席、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杨瑛说。

据统计,2018年,全市地方生产总值达191.42亿元,增速排名全区前列,是1959年0.41亿元的467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0184元,是1959年23元的443倍;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7.54亿元,是1959年0.03万元的533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56.03亿元,是1959年的948倍。

一个欣欣向荣的社会主义新昌都巍然屹立在藏东大地。

精准发力,幸福指数持续提升

“食用农产品快检室就在旁边,在这里买的蔬菜、水果、猪肉和水产品都可以现场检测合不合格。”在互惠互利超市,市商务局工作人员介绍。

2016年8月16日,昌都市人民医院外二科病房里,56岁的拉姆在众人的注视下,慢慢地站了起来,一步步向前挪动。她是昌都首例“颅内巨大脑膜瘤手术”病人,在农牧区合作医疗政策下,她仅花了几万元钱便治好了病。

……

近年来,昌都市以改善民生为出发点,瞄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推动百姓最关心的民生事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

华灯初上,长夜未央。走在昌都市街头,色彩斑斓的灯光,流光溢彩的夜色,整个城市仿若穿上了五彩华衣。

居民生产生活环境是影响群众幸福指数的重要因素。为此,昌都市于2012年启动实施昌都镇旧城改造工程。截至2018年底,建成了解放广场、明珠公园、茶马桥、胜利街下穿隧道等城市配套基础设施项目,水、电、路、信、气、广播电视、邮政等综合配套设施也逐步完善。

70年前的昌都,交通十分闭塞,货物运输主要靠人背畜驮。深知交通重要性的昌都,积极构筑交通网。

“截至2018年底,昌都公路通车里程达1.76万公里,县(区)通畅率达100%,乡(镇)通达率、通畅率分别达100%、79.7%,行政村(居)通达率达100%;邦达机场已开通至拉萨、成都、重庆、西安的航线,逐步架起连接祖国各地的空中走廊。”昌都市副市长泽仁俊美说。

走在宽敞整洁的马路上,一呼一吸间,青草气、鲜花香迎面扑来,昌都市市民次仁卓嘎女士不仅感慨昌都不仅城市漂亮了,交通便捷了,生态环境也是越来越好了。

6个自治区级生态乡镇,118个生态村,海拔4300米以下无树村无树户已全部消除,草原植被、森林覆盖率分别达到77%、34.78%,这是昌都天蓝地绿水清的优美环境最好的证据。昌都市采取的一系列亲民惠民措施,让广大群众切实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对未来越来越充满信心,生活越来越有盼头,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不忘初心,党的执政根基更加牢固

头系红色的英雄结,身穿黑白相间的藏袍,沐浴着暮秋的阳光,80岁的四朗欧珠坐在自家的阳光棚下悠闲地喝着酥油茶。“要不是中国共产党,哪有我现在的幸福生活!”四朗欧珠感慨道。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1959年西藏民主改革推翻了黑暗、腐朽的封建农奴制度,建立起了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人民翻身解放和当家作主,对包括昌都人民在内的西藏各族人民而言,是一次新生。四朗欧珠说,共产党的恩情永远也讲不完。

民主改革以来,昌都现代教育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壮大,从过去只有贵族僧侣教育发展到初步建立现代教育体系,从过去只有极少数特殊人群享受的教育发展到广大农牧民子女普遍享受的“三包”政策和优质教育资源,一批又一批孩子走出大山、成长成才,成为社会主义新西藏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截至2018年底,全市已有各级各类学校613所,在校学生已达132344人,学前三年、小学、初中、高中入学率达到65.48%、98.53%、94.2%、55.13%。

“现在的政策太好了,如果没有党和政府的帮助,我们这些低收入困难家庭或许一辈子也住不起这么好的房子。”住在昌都市廉租房的贫困群众布拉按捺不住兴奋之情。目前,昌都市初步形成了多层次、全方位的保障性住房建设格局,而布拉只是受益者之一。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民生关系发展。社会大局持续和谐稳定、边疆巩固边境安全,“团结稳定是福、分裂动乱是祸”深入人心,各族群众“我要稳定”的愿望越来越强烈。

砥砺前行俱往矣,时不我待扬帆行。新中国成立70年来,昌都市广大干部群众用实干交出了满意的答卷,昌都更美好未来,正等待78万各族人民共同绘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