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9-11 12:19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点击:0
不打招呼、不定路线、直奔基层、直插末端,国务院第六次大督查开展以来,各督查组坚持问题导向,采取实地走访、小范围座谈、一对一访谈、随机抽查、明察暗访等方式,广泛深入一线,接触普通群众,了解实际情况,听取意见建议。按照党中央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统筹规范督查检查考核等部署要求,此次大督查注重压减督查规模、精简督查环节、减轻基层负担,确保了督查工作的实效。
不仅直面问题,同时更注重倾听一线呼声
“您是谁?找哪位?”9月4日上午,第四督查组组长陈尘肇一行3人,来到辽宁沈阳市政务服务中心实地走访,了解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情况,由于没有接到任何通知,办事大厅的工作人员感到有些意外。
“您从申请工商登记到拿到营业执照,一共花了几天?”“只跑一次,能不能顺利办好房产证?”在山东济南,第八督查组成员乘坐出租车前往行政审批服务大厅、不动产登记中心等地,现场询问前来办事的群众。
说来就来的节奏,让被督查者没法刻意安排;灵活高效的行程,让督查内容做不了假、掺不进水,可以更真实地了解基层的实际问题。连日来,16个督查组突出经济运行和改革发展中的工作重点,聚焦人民群众和市场主体反映强烈的工作难点,访到了民声、察到了实情,也发现了问题、督促了整改。
“督查组同志你们好,事情得到了解决,真心谢谢你们!”9月4日正午时分,第二督查组正在开会,一条感谢短信传来,发信人是山西太原的一名旅游客车车主。前不久,他曾反映太原市迎泽区“今年要求车队必须安装一个视频系统,否则就不给车辆权属证”,经过核实,督查组向该区交通运输局有关负责人反馈督查意见,要求当即部署整改措施,依规在次日将客运车辆证发放到位。
督查不仅直面问题,同时更注重倾听一线呼声。“建筑业企业申请延续企业资质,对企业业绩有无要求?”“少数群众还不习惯网上办理业务怎么办?”督查组的大部分成员来自中央部委,很多是政策业务方面的专家。督查过程中,面对一线工作人员的疑惑,他们认真听、详细记,能解答的当场给予解答,需要核实的当即留下联系方式,工作得到了广泛认可,“督查组帮我们解决了许多难题,这样的督查我们欢迎!”……
对久拖不决的问题较真碰硬,对问题属实的现场督办
“时隔多年,连事发地名都改了,没想到督查组还在跟进。”国务院第十二督查组的一项随机抽查,牵出一桩占地补偿案。
10多年前,一家民营企业拍得四川都江堰市一宗土地,后被地方政府占用并进行统一规划,由地方国有企业代建安置房。为解决补偿问题,三方多次协商,未能取得实质进展。由于时隔多年,连事发地名都已改换,理清前因后果难度很大。
进驻四川后,第十二督查组马上深入了解情况,搜集取证。他们白天参加既定的工作,晚上继续跟进线索。9月6日一早,督查组成员赶赴都江堰龙池镇,先到事发地点暗访,后走访占用土地的国有企业,又召集当地政府部门进行座谈。
“政府先是想给企业置换土地,后来转为货币结算,为何解决思路反复变换?”“既然政府对当前地块估值存在异议,是否应该主动推进,协商一个合理估值?”“市领导今年批示加快推动问题依法解决,近几个月又做了哪些工作?”……从上午十点到下午两点半,督查组在现场查账目、看批文、问实情,逐项查证问题的堵点、难点,督促当地政府重视民营企业合法权益,推动问题切实有效解决。当地政府表示,马上抓紧制定详细的清偿方案。
“经过我们调查,这是一家民营小微企业,所欠货款已经影响企业生存,政府准备什么时候偿还?”第四督查组进驻辽宁后,针对此前国务院“互联网+督查”平台上群众反映的拖欠一家民营企业账款情况,开展走访和现场督办。“当时反映情况,只是想试试看,没想到督查组会这么快联系我!”这家企业的负责人表示。
据了解,今年各督查组积极利用“互联网+督查”等渠道,开展线索核查,对久拖不决的问题较真碰硬,对问题属实的现场督办,使督查工作既具备突然性,又形成了常态化的工作机制。
防止重复扎堆、层层加码,不影响地方和基层的正常工作
“督查组尽量压缩与有关部门、企业访谈的人员和时间。只要求能够讲清政策、了解具体业务情况的人员参加,访谈内容抓住重点、简明扼要,不过多占用参加访谈人员的时间。”国家税务总局山东省税务局政策法规处二级调研员王永安说。
大规模座谈少了,一对一访谈多了;各类汇报听得少了,现场实地走得多了……讲求实效,是督查工作的生命力所在。为力戒形式主义、给地方减负减压,今年国务院大督查期间,各督查组严格遵照“八不得”的总体工作要求,防止重复扎堆、层层加码,不影响地方和基层的正常工作。
比如,在材料报送方面,各督查组不随意要求被查单位填表格、报材料,而是根据督查需要事先做好功课、列出清单,避免多次、反复提供。第七督查组明确,对于各专题组确实需要地方填报的表格材料,需经国办督查室联络员审核,报组长同意后统一交由江西省对口部门填报。
在大督查过程中,各督查组严格遵守纪律,坚持把作风建设挺在前面。出门打车、中午吃面、晚上熬夜……成了不少督查组成员这期间的生活“标配”。9月4日,记者随第四督查组成员、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干部刘晗走访,赶到目的地的时候已近正午,为了确保督查实效,他提出到附近的小面馆用餐。“既然是现场督查,到政府食堂去吃饭就不太方便。”刘晗说。
按照工作要求,连日来,各督查组每天晚上都要开碰头会,及时交流、梳理、汇总督查情况。碰头会往往开得早、散得晚,会后各专题组还要围绕内容整理资料。“直到凌晨,很多房间的灯还亮着。”一名驻地的工作人员说。
(本报记者谷业凯、邱超奕、屈信明、韩鑫、齐志明)
《人民日报》(2019年09月11日 02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