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新闻中心>西藏新闻>

共产党员朱海龙的驻村故事:冷曲河上荡起“致富桨”

2019-06-26 18:04 来源: 中国西藏新闻网 点击:0

6月的绕巴村,青稞飘香、绿树成荫,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在养鹅基地,时而追逐、时而觅食、时而引吭高歌的鹅群,把村口原来那片寂静的河滩地变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这道风景线,只是朱海龙为绕巴村群众办实事、解难事的一个缩影。

2015年12月,一心向往服务基层的昌都市审计局办公室副主任朱海龙,向组织提出了驻村工作申请,被选派到八宿县拉根乡绕巴村担任驻村工作队队长。

这一驻,就是3年零4个月。

绕巴村共有40户202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就有12户33人。村民文化水平较低、思想保守,缺技术、缺资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环境卫生状况差,村党支部战斗力薄弱,全村75%以上的群众仍挣扎在贫困线上。

这些情况,给朱海龙的内心带来了巨大的震撼。他在驻村日记里写道:“在这里,我仿佛听见了他念他翁雪山的呼唤,听见了冷曲河的期盼,这里需要我。驻村期间,如不能带领绕巴村走出贫困,我绝不离开!”

群众要致富,关键看支部。

针对村党支部战斗力薄弱的问题,朱海龙主动与村“两委”班子成员商讨,拟定绕巴村民主议事决策机制,坚持以“三会一课”为抓手,定期组织村里的“两委”班子成员、党员代表、群众代表商讨村级发展事宜,主动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变“一言堂”为“百家堂”。越来越多的村民“不请自来”,村委会变得“热闹”了起来。

“光说不练假把式”,只有把群众关心的事落在实处才算是一个合格的驻村队员。

饮水难,一直是困扰村里群众生活的一大难题。朱海龙翻山越岭,寻找到一处合适的水源——泽山山泉水出水口。随后,他积极与上级相关部门沟通、协调,争取到了38万元安全用水项目资金。

2016年6月,绕巴村安全用水项目竣工。村民彻底告别了挑水吃的日子,用上安全放心便利的“幸福水”。

……

一个个项目在朱海龙的带领下逐个落实,村民顿珠感慨道:“朱队长是党派来的好干部,他为我们解决了很多问题。”

绕巴村落后的经济状况,一直是朱海龙的“心中刺”。在进驻之前,他就查阅书籍、走访调研,拟定了一条以养殖业为突破口的产业发展路子。

2017年3月,朱海龙提交了《绕巴村落实精准扶贫发展高原生态鹅养殖基地的可行性报告》,争取到昌都市委组织部党建帮扶无息贷款资金50万元。在项目进展最紧要的关头,村里的文书休了产假,另一名驻村工作队员也辞了职。人手不足,工作量大,朱海龙坚定地说:“怕苦,就不是共产党员,大不了今年不休假,产业项目也绝对不能停!”就这样,朱海龙既当指挥官又当参战员,动员党员和村“两委”班子成员一起干。有时忙得顾不上吃饭只能靠面包、方便面充饥,原本160多斤的他日渐消瘦,皮肤也被晒成了古铜色。

2017年8月18日,绕巴高原生态鹅项目基地竣工。9月,第一批2000只皖西白鹅鹅苗也正式来到绕巴村。12月,绕巴高原生态鹅出栏上市。但这时恰好是藏区产品销售的淡季,大批务工人员回家过年,几乎没有外来游客,高原生态鹅的销路惨淡。为解决销路问题,朱海龙带着村干部奔走于酒店、餐馆、职工食堂和农贸市场,成功打开了肉鹅销售渠道,带动贫困群众增收10余万元。

养鹅取得了初步成效,朱海龙信心满满,主动为鹅的销路寻求新的市场。昌都市“合膳居”、“全聚德”、京东商城、“绕巴高原生态鹅”注册商标申请……2018年下半年,第二批生态鹅销售盈利到手后,朱海龙主动还了30万元的无息贷款,比规定的10万元多还了20万元。

60多岁的村民洛加从开始反对养鹅到现在大力支持,是村民们思想转变的一个缩影。他说:“现在村里人都很支持养鹅,对这个项目的前景十分看好。”目前,基地共完成三批高原生态鹅养殖,前两批销售近100万元,纯利润60万元,带动13户、77名建档立卡贫困户直接受益,贫困户人均月收入达到2000元以上。

“我走了,但还会回来看大家的。”2019年4月,朱海龙与新的驻村工作队队长交接后回单位了。回到市里的朱海龙并没有闲下来。在工作之余,他还在为绕巴村奔走。几个月下来,为村里争取到向三所学校、三个超市供应鹅蛋、鹅肉。

虽已不驻村,但朱海龙依然是绕巴村群众的“主心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