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20 07:18 来源: 中国西藏新闻网 点击:0
图为第一次巡逻途中,新警唐浩(前)和程明将“中国”两个字描红。何宇恒 摄
当讲到刚去世不久的父亲时,彭维熙的眼圈红了,眼泪不自觉地流了下来。
2019年4月12日,山南市隆子县,24岁的彭维熙从高原回到内地料理了父亲的后事后,经过几天休整,他又赶往玉麦乡边境派出所。那里,是他工作的地方。
隆子县玉麦乡,平均海拔3650米,全乡辖区面积3644平方公里,边境线长79公里。
2011年11月,西藏公安边防总队(现为西藏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玉麦边防派出所(现为玉麦边境派出所)成立,担负边境管理及治安巡逻的主要职责。
彭维熙:为国守边虽苦犹荣
玉麦乡每年11月至第二年5月为大雪封山期,这在西藏是出了名的。长达六个月的大雪封山,致使进出玉麦乡几乎没有可能,所以民警每年都要赶在11月之前备好生活物资。
2017年7月,从中国人民警察大学(原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毕业的彭维熙被分配到这里,成为了一名边境线上的移民管理警察。
“大米、面粉和食用油等这些能存放久一点的物资还好说,储存蔬菜就成了一大问题,尤其是新鲜蔬菜。储备多了一下子吃不完,存放一两个月后开始腐烂。” 彭维熙说。
吃完土豆、萝卜、白菜这“老三样”,就吃罐头。这些都吃完了 ,就只能捡稍微腐坏的蔬菜,到最后连腐坏的蔬菜都没有了。
吃了别人吃不到的苦,这是一种经历。这种经历深深地印在了彭维熙的心中。作为家里的独生子,他出生于成都,父母是生意人,家庭条件称得上优越。
到玉麦后的第一个春节,他没能回家。2018年底父亲患了肝癌,今年春节前,医院下达了病危通知书,他才回了趟家。(下转第二版)
“春节后不久父亲就去世了,现在,母亲是我唯一的亲人,成了我最大的牵挂。”他说:“能不牵挂吗?父亲在世,母亲有人陪伴,她什么事情都不用操心。现在她年龄大了,我常年在外,一年只能见上一面,她一个人应该非常孤独。”
但母亲希望他好好工作,不想拖他的后腿。
“别人能做到的,我就能做到。”路上,彭维熙讲他工作以来学会了做菜,还学会了养猪、养鸡、养鸭等。“以前鸭子公母都分不清,现在只要一听声音就能分清楚。”
人生中的一些经历,外人是无法体会的。
在一次边境巡逻途中,彭维熙和同行的战友遇到了突如其来的山体塌方。当时正逢下雨,塌方体一直下滑,下面是急湍的河流,上面又有零碎的滚石掉落,而塌方处又是必经之地,他背着枪支,冒着生命危险,脚手并用不停地奋力向上攀爬。当危险过去后,他全身哆嗦不止,后来才发现膝盖也受了伤。
这次巡逻让他至今依然记忆犹新。“经历过这些,我认为自己就是一棵草,今后在哪里,我都可以生存。 ”彭维熙说。
唐浩:守卫边疆是我的梦想
“到基层去,到高海拔地区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自全国公安边防现役部队转改后,这句口号成为西藏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新警奔赴边境一线的自觉行动。
内蒙古和四川籍的程明、唐浩来到玉麦边境派出所前,分别服役于原内蒙古公安边防总队满州里边防检查站和原黑龙江公安边防总队训练基地。
只因当兵时听过十八军进藏时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感人事迹,出生于军人世家的程明在部队转改后第一志愿就填报了西藏。
“到了西藏,让我去哪里,我就去哪里。”程明说。
西藏离家近,生活饮食习惯与四川相近。23岁的唐浩来西藏的原因就是这样简单。
“守卫边疆是我的梦想。”从黑龙江到西藏,唐浩在两年半时间里,没有回过一次家。
4月13日,两位新警开始了第一次边境辖区管控巡逻。这一天的任务由玉麦边境派出所教导员陈光武带队。
走在穿过丛林,水滩,泥泞的道路上,横倒的树木随处可见,踩踏出来的小路愈来愈湿滑,一不小心踩空滑落,就会掉进下面的玉门曲河。
由于是第一次巡逻,两位新警都有点忐忑,“没想到有这么漂亮的地方,没想到巡逻路这么难走。”
陈光武带队走在前面,手中拿着一把珞巴刀,遇到拦路的树枝,就用这把刀来开路。
他说:“这个季节还没有进入雨季,巡逻的路还算好走的。要是进入雨季,林区外是好天气,林区里可就不一定了。有时候,你看着是一个浅水滩,但一脚踩下去,水深甚至能没过膝盖。”
王亮:一群人的力量很强大
玉麦乡位于喜马拉雅山南麓低洼地带,四面环山,属高原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初到玉麦的人甚至把它当作“世外桃源”。
但风景美并不能当饭吃。在这之前,玉麦乡的交通难、通电难、通讯难是民警和当地群众的共识。
2012年2月底,从陕西理工大学毕业的王亮志愿进藏工作,第一站就是玉麦边防派出所,到如今,他已经是三进玉麦了。
从隆子县到玉麦乡,全长197公里。王亮第一次进玉麦是和刚休完假的时任派出所所长小达瓦一起。他们上午9时从县里出发,坐了9个小时的车到达扎日乡曲桑村。在曲桑村住了一个晚上,第二天早上9时出发,搭乘一辆皮卡车前行了9公里时遇到下雪,于是只能下车步行,直到下午6点才到达派出所。
由于雪大,两人尽量抄小路前行。一路走,一路滑,鞋和脚都湿透了。“当时心里落差很大,一颗心凉透了,没想到这地方条件这么差。”恶劣的条件让王亮有点不知所措。
197公里。王亮第一次进玉麦,用了两天,18个小时。
大雪封山,派出所每个民警最怕的就是生病,尤其是急性病。“病情紧急不能耽误,但一时半会,病人又送不出去,这种情况最要命。”王亮说。
如今从曲桑到玉麦的曲玉公路已经开始修建,预计今年底就能全线完工,届时如果一切顺利,从隆子县到玉麦乡开车6个小时就能到达。
近年来,玉麦的发展变化紧跟时代步伐。2017年11月,玉麦通了4G网络,是西藏最早通4G网络的乡镇。2018年2月,玉麦通了国家电网。
2019年4月,王亮第三次进玉麦,担任玉麦边境派出所临时负责人。他为玉麦的发展变化而欣喜不已。
尽管如此,由于处于边境,派出所民警谈对象只能是水中望月,而那少数几个结了婚的民警又长期两地分居。
“在玉麦,男的结婚和未结婚的其实差不多,都是光棍。”玉麦乡党支部书记达娃在谈起这个问题时,他的话语听起来好笑却一针见血。
“玉麦这块土地,生长不出一粒粮食。曾经有人试种过青稞,茎杆长得很好,但就是不抽穗。这跟玉麦的气候、光照、湿度和土壤等有关系。”
“在玉麦,只要住上三年,多少都有点儿风湿性关节炎,这里太潮湿了。”
但,既然扎根边疆,就要守好边疆。
7年来,扎根基层的王亮把维护边境辖区社会安全当作神圣的职责。他说,“一个人是一个点,一群人就是一条线。一个人的力量微弱,一群人的力量就很强大。”
卓玛拉宗:他们在,心里就踏实
1996年,9岁的卓玛拉宗跟着姐姐骑马来到玉麦乡,后来她在玉麦安了家。二十多年来,她见证了玉麦的发展变化,对边境线上的民警一点也不陌生。
玉麦边防派出所还没成立前,常有印控地区的珞巴人来到玉麦村,最多的时候有七八个人,他们一般都带着刀具。“虽然他们是过来跟我们交换物品,但还是有些不安。”
“后来,武警边防官兵来了,派出所也建起来了。”“现在我们这里有了移民管理警察,我心里踏实了不少,觉得他们就是亲人,就像是在一个碗里吃饭的。” 卓玛拉宗说。
警民团结互助,鱼水情深。2015年11月大雪封山,知道派出所官兵没有吃的了,卓玛拉宗主动送来了米、食用油等物资。
家是玉麦,国是中国。西藏边境所辖地域点多、线长、面广,执勤、执法任务繁重,海拔高、条件艰苦,但作为国家移民管理警察就是要继续秉承“喜马拉雅卫士精神”,同玉麦乡的卓嘎、央宗姐妹一样守边卫国,建设边疆。
“既然选择到祖国的边疆,那就是选择了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 王亮说。
自1996年西藏公安边防总队单独组建以来,先后有26名官兵因突发高原性疾病,将生命永远定格在雪域高原。截至目前,先后有百余名官兵把最美青春留在玉麦。
茫茫边境线,殷殷家国情。无论身份如何转变,无论身穿军装还是警服,他们的职责和使命从未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