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25 07:47 来源:新华社 点击:0
新华社“雪龙”号9月24日电 专访:北极科考圆满收官 为极地事业发展夯实基础——访中国第九次北极科考队领队朱建钢
新华社记者申铖
中国第九次北极科学考察队日前已结束全部科考作业。这是自然资源部成立后组织实施的第一次极地考察,是完善北极观测网、开展北极业务化观/监测的重要航次。
本次考察承担着13项业务化项目、9项国家科研计划支持项目和3项国际合作及其他项目等科学考察任务。在“雪龙”号返航途中,记者专访了考察队领队朱建钢。
“本次考察计划为期79天,但因故推迟了10天出发,实际只有69天。然而,考察任务却没有减少,可以说是时间短、任务重。”朱建钢说。
自7月20日从上海出发以来,考察队先后在白令海、楚科奇海、加拿大海盆和北冰洋中央海域开展了科考活动,其中冰区航行3815海里,最北到达北纬84.8度。朱建钢表示:“总体来看,我们圆满完成了既定目标,取得了丰硕成果。”
他介绍说,考察队开展了海洋基础环境、海冰、海底地形、生态和渔业等要素调查,极大地拓展了我国北极海洋学调查的内容,进一步夯实了北极业务化监测的基础,进一步补充完善了我国北极业务化观/监测体系,对我国北极科学研究、业务化监测体系建设、北极环境评价做出了积极贡献。
回顾两个多月的考察历程,朱建钢认为“堪称完美”。考察队克服了北冰洋高纬度区域海冰高度密集、沿航线天气复杂多变、部分作业任务需要多个支撑体系配合等多重挑战,最终安全顺利地完成了全部考察任务。
曾经两次参加过南极考察、有过副领队经历的朱建钢告诉记者,这是他第一次来到北极,也是第一次担任北极考察队领队。“面对完全陌生的北极,出发前,我心中还是有些忐忑。如今我们克服了重重困难,满载成果而归,这离不开整个考察队团结一心、不畏艰险、努力拼搏、顽强奋斗。”
谈及北极考察的意义,朱建钢表示,作为近北极国家,北极气候变化对我国的气候环境有着直接和间接的影响。与此同时,北极海冰快速变化对航道的影响、北极环境保护等问题越来越受国际关注,有必要进一步加大对北冰洋重点海域的考察力度。
“本航次为促进我国极地事业发展进一步夯实了基础,为维护和促进北极的和平、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做出了贡献。”他说。
朱建钢还表示,“雪龙2”号科考船日前已成功下水。展望未来,“雪龙”系列将有效提升我国北极考察的支撑能力,使我国北极考察从时间和空间上得到有效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