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新闻中心>西藏新闻>

治国必治边 治边先稳藏

2018-09-03 14:39 来源: 中国西藏新闻网 点击:0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西藏代表团审议时,明确提出了“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的重要战略思想,在我们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深刻、透彻、全面地阐明了治国、治边、稳藏的内在关系,为西藏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我们必须深刻领会和贯彻落实,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奋力谱写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西藏篇章。

 

一、治边稳藏重要战略思想是党的治藏理念的丰富和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总结了历史上治边治藏的经验教训,开启了西藏治理的新时代。党中央高度重视西藏工作,始终把西藏工作放在整个国家发展和进步的大局中通盘考虑。在领导西藏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进程中,坚持从实际出发,科学把握西藏工作规律,成功制定了指导西藏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方针,作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形成了系统的治藏方略,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一)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高瞻远瞩,深谋远虑,推动西藏实现和平解放、民主改革,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同志即作出了解放西藏“宜早不宜迟”的决定,指出“西藏人口虽不多,但国际地位极重要”“必须改造为人民民主的西藏”,并于1951年实现西藏和平解放,西藏从此永远摆脱了帝国主义的羁绊,实现了西藏社会的重大历史性转折。1956年,毛泽东主席在同藏族人士的谈话中进一步指出,“不要以为西藏落后,地方小,西藏地方可不小。西藏如果不参加祖国的大家庭,这个家庭的事便不好办了,西藏在祖国大家庭里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针对当时西藏社会特别是民族和宗教问题的特殊性以及当时西藏民主改革内外条件不具备的实际情况,我们党提出并认真贯彻“慎重稳进”“六年不改”的方针。1959年至1961年,平息达赖集团发动的全面武装叛乱并在全区进行民主改革,彻底废除了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开创了西藏各族群众掌握自己命运、当家作主的历史新纪元。1965年,自治区人民政府宣布成立,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西藏实现了社会制度的历史性跨越,为西藏的发展稳定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基础和制度前提。

 

(二)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作出一系列重大判断和决策部署,推动西藏迈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邓小平同志高度重视西藏的战略地位,始终关心西藏的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认为“西藏地处我国的西南边疆,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全区地域辽阔,自然资源丰富,生产潜力很大。”“西藏是祖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政治、经济、文化和自然条件都具有特殊重要性的民族自治区”,并在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明确指出,“关键是看怎样对西藏人民有利,怎样才能使西藏很快发展起来,在中国四个现代化建设中走进前列”“有人想把西藏从中国大家庭中分裂出去,我看他们没有这个本事。”先后召开中央第一、二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根据工作重心的转移,结合西藏实际及时作出发展经济的重大决策,对西藏实行修养生息的方针,在农牧区实行“两个长期不变”的基本政策,在全国第一个免征农牧业税,农村学校实行“三包”政策,在内地省市创办西藏班(校),内地省市援助建设43项工程,极大地促进了西藏经济社会较快发展,西藏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三)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站在国家整体利益的高度,推动西藏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江泽民同志强调“西藏的稳定,涉及国家的稳定;西藏的发展,涉及国家的发展;西藏的安全,涉及国家的安全。重视西藏的工作,实际上就是重视全局的工作;支持西藏的工作,实际上就是支持全局的工作”,推动西藏工作经历了“一个转折点,两个里程碑”的光辉实践。1989年,江泽民同志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专门研究西藏工作,提出了关于西藏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十条意见,要求西藏始终要抓住两件大事,即政治社会形势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这次会议成为新时期西藏工作的转折点。1994年7月,中央召开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确定了“一个中心、两件大事、三个确保”的新时期西藏工作指导方针,进一步明确了对达赖集团的斗争方针,作出了加快西藏发展,实施对口援藏的重大决策。2001年6月,中央召开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提出了“一加强、两促进”的历史任务,加大扶持力度,促进西藏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

 

(四)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西藏工作,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推动西藏经济社会全面进步。胡锦涛同志提出“西藏是重要的国家安全屏障、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重要的战略资源储备基地、重要的高原特色农产品基地、重要的中华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地、重要的世界旅游目的地”,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政策,推动西藏迈上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征程。2005年,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专题研究进一步做好新世纪新阶段的西藏工作。国务院制定加快西藏发展、维护西藏稳定的40条优惠政策,确定了我区“十一五”规划项目180个,总投资1097.6亿元。2008年7月底,国务院下发《关于近期支持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2010年1月,中央召开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确定了“一个中心、两件大事、四个确保”的西藏工作指导思想,通过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西藏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意见》的实施意见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支持西藏经济社会发展若干政策和重大项目意见的通知》的实施方案,为推进西藏在科学发展轨道上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强大动力。

 

(五)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的重要战略思想,这是在总结中国历代边疆治理经验特别是当代中国西藏治理经验的基础上,立足于国际国内形势、党和国家战略全局的新部署,是对党的治藏思想的继承、发展和创新,充分彰显了党和国家治藏方略的日臻成熟和丰富升华,是进入新时代做好西藏工作的总纲。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进一步明确了西藏工作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重要原则、任务要求和重大举措,强调要“把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作为西藏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坚定不移开展反分裂斗争”,强调“必须牢牢把握西藏社会的主要矛盾和特殊矛盾,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对达赖集团斗争的方针政策不动摇”。并作出了“加强民族团结、建设美丽西藏”的重要指示,对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考和那曲依靠科技种树作出重要批示,亲自给隆子县玉麦乡群众回信,勉励“继续传承爱国守边的精神,带动更多牧民群众像格桑花一样扎根在雪域边陲,做神圣国土的守护者、幸福家园的建设者。”确定了“十二五”3305亿元和“十三五”6576亿元中央支持西藏的一大批重点建设项目,制定了惠及全区各族干部群众的一系列特殊优惠政策,为新时代西藏长足发展和长治久安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西藏人民给予了特殊的关怀与厚爱,能为西藏想到的都想到了,能做的都做了,推动西藏工作站上了新时代的新起点,树立了西藏工作新的里程碑。

 

纵览党在西藏60多年的治理进程,“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的重要战略思想,是我们党对西藏历史发展规律的深刻揭示,丰富和创新了党的治藏理念,高度概括和升华了我们党西藏工作方略,体现了党的理论一脉相承而又创新发展的历史逻辑。

 

二、治边稳藏重要战略思想是完全符合西藏实际的科学论断

 

“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的重要战略思想,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完全符合西藏实际的科学论断。这一重要战略思想把西藏的特殊性纳入国家战略层面,把西藏在国家全局中的地位提升到了新的高度,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重大的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特殊的地理位置。西藏地处祖国西南边疆、青藏高原腹心,国土面积120多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的八分之一,北邻新疆、青海,东连四川、云南,南面与缅甸、印度、不丹、尼泊尔等国毗邻,西面与克什米尔地区接壤,边境线长达4000多公里,蜿蜒于青藏高原最南缘的喜马拉雅山脉及其山脚的延伸部分全长2500多公里,该山脉高峻雄伟,平均海拔在6000米以上,超过7000米的山峰达60多座,居高临下的地理优势、绵延曲折的边境线,使西藏成为国家安全的天然屏障,在维护国家主权和利益安全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同时,西藏与南亚诸国山水相连,是中国西南边疆的重要门户和战略通道,是陆上丝绸之路的组成部分,关系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实施,在我国打造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开放的全面开放新格局中,乃至于全球地缘战略的布局中均具有特殊的重要作用。

 

(二)特殊的自然条件。西藏是青藏高原的主体,素有“世界屋脊”“地球第三极”之称,矿产、水、林业、动植物等众多资源储量丰富。西藏有10余种矿产居全国的前五位,其中铬、高温地热、工艺水晶、刚玉在全国排第1位。藏北高原羌塘盆地面积16万平方公里的地域内有富油开采前景。水资源总量、人均拥有量均居全国首位,是怒江、雅鲁藏布江、湄公河等诸多世界大江大河的发源地,是“西电东送”的重要接续基地。有全国保存最好的原始森林,面积居全国第4位,活立木蓄积量居全国第1位。气候类型多样,垂直分带明显,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典型的地区之一,是保障地球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基因库。因此,西藏不仅是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而且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储备基地,是造福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持续发展。

 

(三)特殊的宗教因素。西藏是一个以藏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自治区,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区总人口的90%以上,民族成分相对单一,而绝大部分藏民族都信仰藏传佛教,使宗教问题往往和民族问题交织在一起,加剧了宗教工作的复杂性。加之,一方面美国等西方敌对势力极力榨取十四世达赖的“剩余价值”,扶持十四世达赖所谓“流亡政府”,利用十四世达赖在宗教上的影响与我争夺群众、争夺人心,企图达到弱化及牵制和阻挠中国发展的目的;另一方面,达赖集团也叫嚣“控制一个活佛就等于控制一座寺庙,控制一座寺庙就等于控制一片地区”,为一己私利,不惜自毁达赖世系数百年形成的声誉,挟洋自重,卖国求荣,祸藏乱教,在宗教领域不断制造负面影响,与我顽抗较量。

 

(四)特殊的社会矛盾。进入新时代,西藏与全国一样面临着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主要矛盾;同时,西藏还面临着各族人民同以达赖集团为代表的分裂势力之间的特殊矛盾。这一特殊矛盾实质上是近代以来帝国主义侵略我国、妄图分裂中华民族的产物,是广大人民群众同封建农奴主复辟势力自民主改革以来你死我活阶级斗争的继续,是涉及国家和人民根本利益的严肃政治斗争,没有任何调和的余地。历史和现实充分证明,十四世达赖是图谋“西藏独立”的分裂主义政治集团的总头子,是国际反华势力的忠实工具,是在西藏制造社会动乱的总根源,是阻挠藏传佛教建立正常秩序的最大障碍,是披着宗教外衣祸藏乱教的政客。十四世达赖的反动本质决定,各族人民同以达赖集团为代表的分裂势力的斗争将是长期的、尖锐的、复杂的。因此,西藏始终处在反分裂斗争的第一线。

 

(五)特殊的国际影响。由于西藏特殊的自然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以及特殊的社会历史文化和宗教因素,使得西藏也具有特殊的国际影响。一方面,它在世界广大人民心目中是个很“神秘”的地方,被誉为“人类最后一片净土”和“人间的香巴拉”,为世人所向往;另一方面,又因其特殊的地缘因素,在全球的战略竞争中,一些西方国家始终把西藏作为“分化”“西化”我国的突破口,尤其是那些敌对势力总想插手。因此,西藏也成为我国同西方敌对势力斗争的前沿,为世界所瞩目。

 

另外,由于西藏自然条件特殊,社会事业相对滞后,经济发展总体水平仍然较低,特别是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属于全国脱贫攻坚难度最大的深度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任务十分艰巨,这就更需要正确处理发展和稳定的辩证关系,为西藏发展营造稳定和谐的环境。因此,维护好西藏社会的稳定,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局,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关国家安全和领土完整,事关我国国际环境。“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的重要战略思想,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维护国家安全、确保西藏稳定繁荣、实现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完全符合西藏实际的科学论断。

 

三、治边稳藏重要战略思想是推动西藏发展稳定的强大思想武器

 

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思想,伟大的思想必将推动伟大的实践。“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的重要战略思想,源自于党在西藏工作的伟大实践,同时也推动了党在西藏工作的成功实践。60多年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全国各族人民的无私支援下,西藏面貌“换了人间”,人民的日子“由苦变甜”,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自治区党委团结带领西藏各族人民认真践行“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的重要战略思想,坚持稳定是第一责任、发展是第一要务、民生是第一导向、生态是第一红线,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动西藏各项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西藏正以崭新的姿态迈向新时代。

 

(一)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必须把深入开展对达赖集团斗争,实现社会局势的持续稳定、长期稳定、全面稳定作为硬任务。”区党委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国家利益至上,切实维护国家核心利益,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防患于未然为原则、以防止出大事为基础,深入开展反分裂斗争,确保国家安全和西藏长治久安。一方面,寺庙管理长效机制不断完善,利寺惠僧政策全面落实,实现了宗教和睦佛事和顺寺庙和谐的大好局面;另一方面,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断深入,民族团结更加巩固,“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思想深入人心,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铸牢;与之同时,创新完善社会治理,努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2016年我区综治考评进入全国优秀行列。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连续5年“双下降”。各族群众安全感连年达到99%以上,满意率持续保持高位。

 

(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是解决西藏所有问题的关键”。区党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稳中求进、进中求好、补齐短板的工作总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处理好“十三对关系”,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2017年,全区生产总值达到1310.6亿元,增速连续五年居全国前三,年均增长10.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近4个百分点。5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749.9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相当于1978年到2012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总和的1.9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3.3亿元,增长13.9%。地方财政收入259亿元,增长10.3%。接待游客2561.4万人次,旅游收入达379.4亿元,占当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的28.95%。公路通车里程达到8.95万公里,高等级公路达到660公里,分别是5年前的1.37倍、17.46倍。开辟国内航线65条、国际航线1条,通航城市达到42个,旅客吞吐量超过440万人次,货物吞吐量达到3.44万吨,均比5年前增长了2倍。旁多水利枢纽工程建成发电,青藏、川藏电力联网工程架起了电力天路,主电网已覆盖62个县区。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更趋合理,发展新动能加速孕育。

 

(三)民生得到不断改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是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区党委坚持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的目标,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集中力量抓好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优先发展教育,千方百计扩大就业,积极推进“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加快推进健康西藏建设,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快文化强区建设。201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0671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330元,分别是5年前的1.7倍、1.8倍。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2.0%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7%以内。5年累计新增城镇就业21.9万人,转移农牧区富余劳动力518.5万人次,高校毕业生累计实现就业7.7万人,城镇零就业家庭全部动态消零。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5年减少贫困人口53万人。实施各类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21.8万套(户)、农牧区危房改造14.7万户。教育、卫生、科技、文化等方面的投入明显增加,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成。国家统计局专项调查结果显示,群众对生活现状的满意度超过97%,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信心达97.3%。

 

(四)生态环境保持良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算大账、算长远账,坚持生态保护第一,决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区党委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自觉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进一步树牢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树牢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确保西藏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截至2017年,完成人工种草41.8万亩,天然草原综合植被盖度为45.2%,5年新增造林绿化面积558.62万亩,7市地环境空气质量平均优良率达95%以上,建成自治区级10个生态县、173个生态乡镇、1924个生态村,林芝市巴宜区被授予全国第一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目前,西藏生态文明制度逐步健全、生态保育成效显著、环境质量持续稳定、绿色产业稳步发展、科技支撑体系基本建立、生态文化逐步形成。

 

(五)党的建设全面加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是做好西藏工作的根本保证”。区党委按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坚定坚决地拥戴信赖忠诚捍卫核心,始终把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作为最大的政治、作为最重要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决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扎实推进基层党支部标准化建设,全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深化驻村驻寺工作。大力弘扬“老西藏精神”和“两路精神”,严格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严肃查处了一批违纪违法案件,营造了雪域高原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以上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充分证明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无比英明,“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的重要战略思想的无比正确。

 

“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的重要战略思想,体现和遵循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和矛盾论的精髓,是历史和现实的统一、实践和理论的统一,为做好新时代西藏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注入了强大动力。我们必须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党的十九大和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紧密结合起来,与学习贯彻总书记“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的重要战略思想和“加强民族团结、建设美丽西藏”的重要指示以及给隆子县玉麦乡群众的回信精神紧密结合起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敢于担当、勇于作为,绵绵用力、久久为功,用长足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新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单位:西藏社科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