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新闻中心>各县新闻>

记八宿县拉根乡绕巴村驻村工作队队长朱海龙

2018-08-23 09:41 来源:昌都报 点击:0

 
   “这是鸭子吗?”“这么小能活吗?”“为了养鹅祖祖辈辈的耕地要出租?”……拉根乡绕巴村驻村工作队队长朱海龙每每回想当初村民们各种困惑,感慨万千。“现在好了,我们村有几千只鹅,通过卖鹅蛋、鹅肉收益很乐观,群众腰包也鼓起来了,思想观念也转变过来了。”
    7月的绕巴村,青稞飘香、繁花似锦,处处呈现丰收的景象。朱海龙站在养鹅基地综合楼二楼,望着成千只鹅有的追逐,有的觅食,有的引吭高歌……把村口原来那片寂静的河滩地变成了一道独特风景线时,朱海龙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今年42岁的朱海龙是昌都市审计局的一名干部,2016年底派驻至绕巴村当驻村工作队队长。2017年初为帮助群众尽快脱贫致富,他把目光聚焦在发展养鹅业上,并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成立了昌都唯一一座高原生态鹅养殖基地。如今,基地进入正轨,产值已达40余万元,作为基地的带头人他感到非常欣慰。
 
    因地制宜找准项目
 
    绕巴村养鹅基地海拔3085米,地处冷曲河旁,背面靠近他念他翁雪山,正面为318国道,交通便利,通讯方便,水电及网络均通,养殖土地资源充裕,地势、地形、防疫隔离条件优越。项目点灌溉水渠与农田横穿而过,水质洁净,水源充足,无旱涝之忧,放养鹅场地宽广,有着得天独厚的种鹅繁育所需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但当地农牧民文化素质低,思想保守等因素制约了经济发展。全村40户202人,其中精准扶贫12户33人。
    “我们村海拔低,地理资源比较丰富,但全村主要以种地靠天吃饭,辛苦一年也挣不了多少钱,作为驻村工作队队长,我看在眼里,急在心中,下定决心要帮村民脱贫致富。”朱海龙谈起创建养殖基地的初衷记忆犹新。
    自驻村第一个月起,朱海龙带着村党支部开始谋致富策寻脱贫路,到处求项目拉资金,不但对绕巴村的地理环境、人文文化、民俗民风、生态环境进行了详细的摸底,还对整个昌都的市场经济、人们的饮食习惯、生活水平及消费观念等进行了深入考察。
    2017年初的一个傍晚,朱海龙和村长白玛伦珠刚吃完晚饭出去散步,突然注意到离村委100米处的一大块地方的植被覆盖率高,地势宽阔、空气好、水资源丰富,而且山坡的地形特点非常适合养鹅。于是朱海龙深受启发,与村长白玛伦珠商讨创办生态鹅养殖场。
    “朱海龙队长的想法太大胆了,我们不敢尝试。但那段期间,他天天找我们村民商量,最终还是被他的诚心与敢闯敢干的精神打动了。”村长白玛伦珠说。
    群众工作一做通,2017年2月中旬,朱海龙正式向昌都市委组织部递交了《可行性报告》, 3月初,报告得到了审批通过,发放了绕巴村发展村集体经济党建扶贫项目无息贷款50万元。
    项目通过后,绕巴村党支部和驻村工作队先后组织村民召开大大小小的会议共23次。
    “为了学技术,我们费尽了心思,先后两次组织村民驱车前往左贡县旺达镇俄比村高原生态综合种养殖基地参观学习。”朱海龙说。
    朱海龙和村民们掌握了养鹅初级技术后,通过多方渠道为绕巴村修建了占地8.7亩的养殖基地,平面建筑面积1437平方米,包括三幢236平方米的鹅棚,一幢230平方米的两层综合楼,一个220平方米的放养水池,四个蓄粪池。同时,于2017年9月,从云南大理订购了2000只皖西白鹅鹅苗。
    通过半年多的精心饲养,2018年4月,养鹅基地鹅的成活率达到了94%,销售了1600只,以每只240元的价格出售,实现了销售收入40万元,净收入近30万。
 
    敢闯敢干终成规模
 
    养鹅致富的第一桶金坚定了朱海龙的信心,也让绕巴村村民认定了朱海龙敢闯敢干的个性,认定了养鹅产业是为群众脱贫致富的好门路。同时得到了政府的认可,在原来的50万元无息贷款上,有关部门又先后投资51万元,在初建面积8.7亩上,今年扩大了5亩地。
    有了良好的基础设施后,2018年5月25日再次购进第二批2000只鹅苗,主要以发展养鹅产业,集养殖、销售为一体。截至目前,全村共有2300多只鹅,产出2万余颗鹅蛋。
    基地步入正轨,养殖业的管理也越来越规范了。为了做好安全措施,朱海龙专门在网上购买监控设备,自己动手分别在鹅棚和基地安装了12个摄像监控头,同时和自己的手机联网,随时观察养殖场的动静,实现了科学有效的管理。
    “自从我村有了养殖业后,上千只鹅就像我的孩子,每天要担心它们会不会生病、会不会有野生动物闯进来被吃掉……”。
    果然,在2018年3月20日凌晨3点多,朱海龙睡不着觉,于是随手拿手机看看监控,没想到真有两束电筒光在鹅棚里东扫西扫,发现异常,他立即约上村长一起,拿着手电筒跑到鹅棚。
     “幸亏队长及时,小偷才没得逞!”村长白玛伦珠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时说。
 
    多头惠民助力脱贫
 
    身穿一身蓝色工作服的仁青拉姆拎着刚摘完的新鲜草饲料给鹅喂食,她一手拿着饲料一手不停地摇动,嘴里喊着“曲……曲”的声音,呼唤鹅群,不到几分钟,上千只鹅集中到一起吃饲料。
    仁青拉姆说,“我们基地里像我一样的工人有3个,我们都是绕巴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主要负责清洗鹅圈、投放饲料、消毒等工作,每个月有1500元的收入,年底还能分红,收到各种慰问品……”说着说着,仁青拉姆的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
    “几年前,我第一次看见引进的鹅苗,指望它们致富,我是不相信的。”村民阿诺罗布说:“多亏朱海龙队长和村长的思想教育,如今出租给养殖基地的0.8亩地,每年有1500元的收入,是从来没有想过的。”
    为了促进贫困户脱贫致富,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朱海龙采取“基地+贫困户”的模式抱团发展养鹅产业,以每年1500元1亩地的租金给租户,同时,基地的工人工资按天或月方式结算,不影响扶贫资金产生的利润分成。
    “驻村工作队把鹅肉、鹅蛋换成钱,为我们发放了太阳能热水器。我家还有几亩地,如果基地要继续扩大,我愿意明年都租出去。”村民扎朗说。
    截止目前,绕巴村生态养殖鹅基地已经兑现了村民的有偿劳务工资、养殖工资、土地租金及农作物补偿金9.4万元,实现物资分红(40台太阳能热水器)8.7万元。
    谈及下步工作,绕巴村驻村工作队队长朱海龙信心满满。他说:“待第二、三批鹅出栏上市销售后,争取一次性还清扶贫贷款。用全部利润,让绕巴村广大贫困户在生态鹅的养殖期间偿到村集体产业给他们带来的甜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