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都市发展生态旅游工作综述
本报记者 央吉
发展旅游业是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昌都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把保护生态环境与发展生态旅游相结合,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不断完善旅游基础服务设施,改善生态人文环境,全力推进生态“旅游+生态”“旅游+低碳”“旅游+活动”的建设,全市生态旅游呈现处处开花的喜人局面。1至6月份,全市接待旅游总人数为941598人次,同比增长42.2%;旅游总收入77211万元,同比增长42.1%。
旅游+生态 青山绿水促增收
“天堂有泪化作柔情然乌水,三江有义孕育豪放康巴汉。”位于318国道线八宿县境内的然乌湖是雅鲁藏布江支流帕隆藏布江主要源头,湖面海拔3807多米,长约26公里,平均宽1至5公里。然乌湖北面有著名的来古冰川,冰川延伸到湖边,雪水便注入湖中,使然乌湖经常保有丰富的水源。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唤醒沉睡中的然乌镇时,美丽的然乌湖宛如一块上好的蓝宝石秀美静谧。来自内地的旅客们透过湖畔王晓飞的家庭旅馆的窗户向外望去,远山松柏入云、雪峰皑皑,近处芳草鲜美、绿意葱茏,仿佛跌落人间的仙境。自驾车井然秩序地停在生态停车场;单车爱好者在然乌湖绕一圈,提倡“低碳生活、绿色出行”的健康理念;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厕所,丝毫没有异常气味,白净的瓷砖贴满墙壁,方便的供排水设施和照明取暖系统安装到位……
虽是清晨,但王晓飞的家庭旅馆的院子里早已停满了自驾旅行车,游客们纷纷来到然乌湖湖口观景台,拿起相机、手机不停地按动快门,给家人、朋友、自己留下难忘的美丽瞬间。
“夏季的然乌湖湖边绿草茵茵,山腰是灌木丛林,五颜六色的杜鹃花怒放,山顶是终年不化的积雪,湖水碧波粼粼,真是如诗如画。”在然乌观景台拍照的,成都游客牟小风惊叹道。
随着旅游资源的开发,吃上“旅游饭”已逐渐成为然乌村民最重要的增收致富渠道。王晓飞是其中之一。
“2年前我和家人到然乌旅游时,被这里的美景,良好的基础设施,朴实亲切的藏民,让我萌发了开家庭旅馆的想法……”家庭旅馆老板王晓飞说出了自己的心声。
借助318国道最美景观大道和来古冰川等区域资源优势,王晓飞的家庭旅馆每天接待量超过100人次,年均收入可达10余万元。
近年来,然乌镇群众办农家乐、开家庭旅店、卖土特产、做导游,很多家庭都吃上了“生态旅游饭”。然乌湖景区管委会根据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立足然乌镇历史、区位、资源、生态、文化独特优势,2017年制定了《然乌康巴风情国际旅游小镇规划》 《然乌小城乡建设规划》等相关文件,大力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在然乌镇修建生态停车场、游步道、景观绿化、景观台、旅游服务中心、旅游厕所、垃圾点转点等生态旅游项目,把发展生态旅游与绿色环保相结合,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截至目前,全镇餐饮、住宿、交通服务、农产品经销等行业从业人员达800余人,生态旅游的发展让全镇人均年增收4000多元。
旅游+低碳 绿色出行促身心健康
318国道是中国最长的国道,因横跨中国东中西部,一路景观惊、险、绝、美、雄、壮,每年夏季有大批游客骑着单车走过川藏线来到昌都做为一次“人生洗礼”。
“很多人都梦想能走一次国道318线,虽然辛苦,但一路能欣赏令人惊艳的风光,值了。”高威是一位骑行、徒步爱好者,G318沿线,尤其是川藏线上的风景,他几乎都看过。
今年5月份,来自成都、西安、上海等不同地方的54名自行车爱好者身穿骑行服、戴着防晒脸面罩、头盔、防风太阳镜等一套户外自行车装备,携家带口,来到昌都参加全市第二届环城自行车赛,提倡“低碳生活、绿色出行”的健康理念。
“几年前,第一次进藏时我是骑着自行车来的,一路上的美景让我深深爱上昌都。”来自成都的游客苏悦说,“我提倡大家平时多骑自行车,倡导绿色低碳生活,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保护环境从我做起。”在苏悦的心中,保护环境的决心和信心比其他游客更加坚定。
“我和朋友一行五人,骑自行车从成都出发,沿318国道历时8天来到赛地,沿途的在昌都能参加骑行比赛,倡导绿色节能,鼓励广大市民关注和选择无能耗、无污染绿色出行的旅游+低碳,让我非常有感触。”来自成都的陈旭游客惊叹道。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重长远、抓基础、突重点、求实效、育精品、创品牌”的总体要求,大力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业,牢固树立“旅游+低碳、绿色出行”的健康理念,举办“昌都市第二届环城自行车赛”“第二届然乌来古旅游峰会”“第三届重走茶马古道旅游文化”等活动,切实增强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环境的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营造全民共建旅游、全民参与旅游、全民发展旅游的良好氛围。
旅游+活动 驻足脚步促发展
“以前,我们洒咧营地垃圾多,村民的环境意识也不强。”回忆起以前的情景,夏乌村村民卓嘎颇有尴尬。“不过现在不同了,我们洒咧营地的基础设施越来越好了,我们也参加了每年一度的业务培训,提高自身水平。”说起现在的情况,卓嘎一脸自豪。
走进江达县同普乡夏乌村洒咧营地绿茵茵的草地、整齐排放垃圾桶、颜色绚丽的盆花以及优良的服务态度显得格外和谐。
“我喜欢四处走走看看,也喜欢结交朋友,这里有康巴的美食,康巴歌舞,还有良好的服务,让我不得不停留脚步。”重庆的游客李文娟和她的亲人、朋友,在同普乡夏乌村洒咧营地帐篷里欢聚一堂。
近年来,江达县同普乡夏乌村洒咧营地共投入了766万元,购置了帐篷、垃圾桶、家具、营地专用餐具等,提高洒咧生态旅游基础设施。同时,全村每年挑选10多名村民参加全市高端定制民宿项目培训,通过“旅游+活动”切实增强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环境的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充分展示江达特色的自然风光和人文历史之美,使人们进一步感受、认知“藏东明珠”的独特魅力。
为进一步做好旅游开发的环境保护工作,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开展了《昌都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昌都市全域旅游发展策划》、《昌都市旅游产业精准脱贫暨特色乡村旅游发展规划》三项指导性的规划编制工作,并将生态环境保护纳入各级各类旅游规划,明确旅游生态环境保护的目标、任务和主要措施,充分考虑环境与资源对旅游业发展的承载能力,确保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旅游设施建设与自然景观相协调。2018年至今,全市培训旅游从业人员累计达2700余人次,实现人均增收15000元。带动社会就业3000余人,为提高全市旅游业服务质量、实现转型升级夯实了人才基础。